数字阅读产业发展新趋势解析

原标题:从“一卷在手”到“一屏万卷”——解析数字阅读产业发展新趋势  当下,在地铁通勤路上,拿出手机阅读电子书早已成为潮流。当前,数字阅读正在改变着人们的阅读方式和习惯,对许多读者而言,使用kindle阅读器、微信读书App阅读电子书,通过喜马拉雅App听书已经成为新的阅读潮流。

数字阅读产业发展新趋势解析

来源: 光明日报
2020-05-11 10:12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当下,在地铁通勤路上,拿出手机阅读电子书早已成为潮流。从纸质书到电子书,从实体书店到线上书店,阅读本身没变,阅读方式却在日新月异。随着电子书、网络小说的出现,阅读对象开始数字化;随着电脑、手机、电子阅读器的推出,阅读方式的数字化也在不断迭代。随着5G、直播、虚拟现实(VR)等技术的发展,数字阅读将迎来哪些新变化?虚拟与实体、线上与线下的阅读会如何进一步融合?

科技助力打造全息、全场景阅读

进入云VR书店,漫步于钟书阁、晓风书屋等“网红书店”实景中,体验书店陈设空间之美,挑选购买喜爱的知识内容与产品;通过5G技术获取超高清无损音质的听书资源;在全息、全场景中获得分角色、分场景的沉浸式AI听书体验……如今,随着数字阅读产业的迅速发展,这些线上阅读场景已经逐渐走进了现实。

近日,2020年中国数字阅读云上大会开幕。大会首次采取线上虚拟会场形式,全方位展现出5G给数字阅读及泛文化行业带来的变化。除了云逛VR书店之外,参会用户还可以观看大咖直播“带货”、听名家在线朗读、云选购IP衍生品、云体验最新5G科技等。数据显示,数字阅读云上大会举办前三天,云端参会人数就已超过2000万人。

近年来,数字阅读产业发展进程不断加速,产业规模持续扩大,用户规模大幅增长。《2019年度中国数字阅读报告》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数字阅读行业市场整体规模达到288.8亿元,增长率为13.5%,总体用户规模则达到4.7亿,用户为电子书付费的意愿也有大幅提升。在今年春节期间,移动阅读App日均独立设备数为1.3亿台,超七成用户表示在阅读上花费的时间比平日长出许多。

“数字阅读用户规模达4.7亿人的背后,一方面是行业的宏观政策促进了更多的优质数字阅读作品产出,从题材、内容创作的源头上进一步释放了优秀作品的潜能。另一方面,随着行业数字化的升级改造,各类阅读平台呈井喷式发展,内容及阅读形式的多元化选择也造就了市场新一轮的需求扩张。”咪咕阅读相关负责人分析说。

在推动数字阅读产业发展的进程中,多地已经出台扶持政策。海南整合资源打造数字阅读平台,推出数字馆藏资源、数字农家书屋、电子阅报屏,拓宽了数字阅读渠道;浙江提出,充分发挥杭州国家数字出版产业基地集聚效应和中国网络作家村优势资源,不断推动浙版网络文学走精品化、高质量发展之路。北京、上海、四川、江苏等地也针对扶持网络文学创作、拓展在线文娱产品链出台鼓励政策。

数字阅读产业的发展也离不开5G、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的助力。随着新技术、新模式的兴起,手机、电脑、电子阅读器等电子设备的跨屏互联,音频、视频、直播以及VR\AR\MR等沉浸方式的跨场景交互,推动知识传播不断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在科技助力下,阅读的媒介与场景边界愈发模糊,全息、全场景的阅读模式,成为数字阅读未来的主流发展趋势。

中宣部出版局副局长冯士新指出:“高质量的数字阅读,有赖于优质出版内容与先进数字技术的有机结合。要主动适应全媒体时代信息传播规律,重塑生产传播流程,探索多样化数字阅读实现路径和方式,真正实现从相‘加’迈向相‘融’。”

依托5G超高网速、超低时延、超大连接等特性,更多细分及垂直的阅读领域得以萌发、进步。在听书领域,音频内容、智能耳机使阅读完成了从“可看”向“可听”的蜕变。人工智能、虚拟现实技术的日渐成熟使数字阅读进一步从“可看”向“可视”进步,满足了读者对抽象概念和模糊场景的具象理解。

云上VR书店拓宽实体书店发展空间

新冠肺炎疫情袭来后,实体书店的生存陷入风雨飘摇中。在疫情的最艰难时期,单向街书店发出的一封名为“坚持了15年的单向求众筹续命”的求助信将实体书店的生存困境展示在大众面前,客流量锐减、销售量下滑、门店租金压力等问题成为实体书店全行业面临的困境。而在图书零售市场,实体店图书销售量也不容乐观。

面对疫情带来的生存考验,许多书店主动走到线上开启自救。日前,白岩松以180分钟直播加连线的方式,点对点扶持六家民营书店。在直播中,西西弗、言几又、钟书阁、泉州风雅颂书局等书店展示了各自的品牌特色,带动书店销售。此外,通过直播“云打卡”逛店、线上讲座、作家对谈、新书发布等活动,为疫情下客流量不足的实体书店吸引到了更多的读者。线上化的拓展为实体书店经营带来了新生机,让许多书店“撑住了”,也让书店经营者对书店经营模式产生了更多思考。

在数字阅读云上大会期间,数字化书店有了更深层的发展和创新。中国移动云VR携手咪咕中信书店打造的云上VR书店真正将线下书店“搬到”线上,读者在云上VR书店内可以选购纸质书、电子书,开拓出“实体+云上”的书店发展模式。而云上VR书店内提供的5G富媒书,则融合了3D动画、视频音频、环绕图文等多种富媒体形式,让阅读实现了全时空、全场景、全介质的交互,大大丰富了用户的阅读体验。

当前,数字阅读正在改变着人们的阅读方式和习惯,对许多读者而言,使用kindle阅读器、微信读书App阅读电子书,通过喜马拉雅App听书已经成为新的阅读潮流。

日前,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的第十七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成果显示,2019年我国成年国民各媒介综合阅读率保持增长势头,各类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均有所增长。而超过半数成年国民倾向于数字化阅读方式,倾向手机阅读的读者比例上升明显,倾向纸质阅读的读者比例下降。

数字阅读在发展前期确实给实体书店带来了冲击。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出版研究所所长徐升国认为,实体书店需要利用新技术努力实现线上线下融合,提供全渠道商品和服务的平台。实体书店应通过线上营业生产自己的内容、打造自己的产业链、开发“私域流量”,自觉利用网络的影响力、辐射力,把流量带到线下。

数字化技术延伸了实体书店的销售模式,也为读者拓宽了阅读场景。展望数字阅读的未来发展前景,咪咕阅读相关负责人说,未来传统纸书也许会借助数字化技术,融入数字阅读功能,如扫码听书、AR阅读等,以此满足不同类型读者的需求,并通过网络平台拓宽销售渠道;数字阅读也可以通过将优秀网络原创文学作品出版为实体书,延长作品的生命和效益,并不断强化优质出版内容储备。

“我们不应该把数字阅读与传统纸本阅读对立起来,而要看到它们在提高阅读效率、促进全民阅读等方面的积极价值。”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图书馆副馆长、研究馆员吴才唤说,目前,5G移动网络和智能移动终端正在走上数字阅读的“前台”。新一代移动终端在携带方便性、功能齐全性、阅读趣味性上呈现强大的生命力,它将与传统纸本文献一起成为读者的可靠选择。

数字阅读具备更为多元的盈利模式

近日,阅文集团与平台签约作者之间的争议成为风口浪尖的话题,免费阅读的盈利模式、作家著作权、作品版权等问题引发舆论广泛关注。面对争议,阅文集团首席执行官和执行董事程武表示,将在保持、巩固既有付费阅读模式的基础上,通过业务模式升级,在拥抱新技术和产业互联网层面打开更多元的价值空间。

当前,人们为知识付费的意愿不断增强。在数字阅读领域,读者对于付费阅读的意愿也呈现增长势头。《中国数字阅读报告》发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数字阅读用户平均愿意为单本书支付18.9元,50%用户愿意为单本电子书付费20元以上,付费意愿继续提升。

“除了消费观念转变,用户愿意为知识付费,为创作者的成果付费外,数字阅读自身在内容和体验方面的日益完善,也吸引了用户愿意为优质内容付费。”咪咕阅读相关负责人分析说,然而需要看到的是,付费阅读市场目前缺乏统一的标准,同时需要加强付费后的内容和用户服务。这就要求付费阅读在内容上作出精品,在体验上进一步优化。整个行业也需要共同努力,制定相关服务标准和准则,实现产业和市场的规范化。

除了付费订阅之外,近年来,数字阅读的盈利模式向更为多元化的方向发展。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数字阅读行业订阅收入占比60.8%,订阅收入仍为主体。版权收入占比28.9%,然而其增幅显著,较去年同比增长达到164.5%。

近年来,优秀网络文学作品版权得到深度开发和多重使用,有力地拉动了相关产业的协同发展。许多优秀的原创精品IP已经成为诸多游戏、影视、动漫等文娱产业的源头活水,承担着为多种业态赋能的作用。这同时对原创作者的创作也有着激励作用,可以促进新鲜“血液”的制造并推动整个行业良性健康发展。

业内人士分析,鉴于数字阅读的内容碎片化、互动化等独有特征,未来盈利点宜着眼于内容优化、阅读体验改进、精准且快速的更新和传播方式以及与电商等其他行业的跨界融合,形成内容订阅、广告、衍生、应用等多个层次的结构化收入。

《光明日报》( 2020年05月10日 05版)

(姚亚奇)

【责任编辑:舒靓】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