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召开。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39次提及“就业”一词。较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的22次有较大幅度增加,显示出这项工作的重要性,特别是在当前新冠肺炎疫情之下,就业问题严峻性不言而喻。就业是民生之本,是国家发展的基石,破解“就业难”,需要各行各业形成合力,文化产业也要为就业创造条件。
数字文化平台创造“文化就业”机会
在文化产业中,发展迅猛的数字文化平台正在成为吸纳就业的重要途径之一,其带动的数字经济也值得关注。
“近几年,我国数字文化平台发展速度很快。”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就业研究所所长曾湘泉表示,以短视频、直播、听书、网文等为代表的数字文化平台在带动数字经济就业方面发挥的作用值得关注。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相关数据显示,整个新经济行业目前可创造5500万就业。
作为数字文化平台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文学近年来承担起更多促进“文化就业”的社会责任。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报告》,网络文学用户数量已达4.55亿。另据权威统计数据,国内45家重点网络文学网站的驻站创作者数量已超1400万人。
今年以来,受新冠疫情因素影响,许多线下行业遭受巨大冲击,就业形势不容乐观。但是,线上文娱产业因为主要通过PC端、移动端等设备呈现相关内容,反而获得了额外的发展机会。
据网络文学平台阅文集团于日前发布的2020年Q1季度内容生态数据显示,面对新冠疫情,该平台第一季度新增作家数量33万,环比增长129%。其中湖北地区新增作家数量达近万人。
此份数据同时显示,新增30岁以下作家占比已超过七成,这表现出年轻用户创作积极性最高,而大多数新增作家此前并非职业作家,短小精悍的内容成试水首选。由此可见,网文行业目前已成“斜杠青年”的重要创收渠道之一。
数字文化产业细分领域面临“成长的烦恼”
当下,以5G建设为标志的“新基建”迎来发展机遇,这为高度依赖于通信技术的数字文化产业提供了更强大的发展动能。5G的加快建设和全面商用必将推动中国数字文化产业再上新台阶。
起步较早、发展较久的网络文学,已成为中国数字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堪称新兴文化的代表。在今年2月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19年度网络文学发展报告》中指出,中国网络文学正在稳健发展,网络文学行业发展路径更加清晰,内容生态日趋繁荣。
然而在数字文化产业内部,随着短视频、直播、听书等娱乐形式的兴起,业内逐渐有观点认为,网络文学领域已经步入“瓶颈期”。
对此,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作协网络文学委员会主任陈崎嵘认为,我国网络文学行业已经过20余年发展,现在出现一段发展相对平缓的时期实属正常。在他看来,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短视频、直播等其它细分领域的兴起或许只是其中之一,中国网民人数日渐见顶、文化娱乐时间碎片化、网络文学跨域传播的局限以及网文行业缺乏积极的扶持机制与政策等,都对网络文学行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对于网络文学行业未来的发展态势,陈崎嵘并不悲观。他认为,在平台、作家等行业不同群体的共同努力下,网络文学将迎来“第三次跃升”。陈崎嵘表示,目前网络作家们在创作上正在寻求新的突破与超越,正在探索一条玄幻与现实融合、自身发展与社会标尺一致的新路,他认为这种糅合与贯通都将达到新的高度。
良性网文生态促进文学繁荣
良性的网络文学生态,使得大量优秀网络文学作品得以孵化、开发、衍生,触达更广泛的受众,也让一个个新生代潜力作家脱颖而出,源源不断地壮大网络文学人才队伍。一部接一部的优质作品,也激发了内容平台、新兴职业发展的动能,为我国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活水。
具体来说,在良性的网络文学生态中,作家和平台是唇齿相依的共同利益体关系。这个关系可以简单理解为:数以百万计的网络作家及其作品,成就了题材多元、内容优质、读者众多的网络文学平台,这些平台才可能有底气去实施全IP战略;而网络文学平台,则为网络作家提供了创作激励、培训、盗版打击、版权运营等资源支持,推动着网文的职业化进程,也让越来越多的网络作家登上各种富豪榜。
不可否认的是,繁荣的市场背后也会带来快速发展的困扰,用户对内容越来越高的要求,多方开发后作者权益的分配问题也被行业重点讨论。
“平台与作家只有相互配合、精诚合作,才能把网络文学的蛋糕继续做大做强。”在阅文集团看来,作家是平台最宝贵的财富,平台与作者群体是相辅相成的“鱼水关系”。阅文集团总编辑杨晨表示,18年来,阅文最大的优势并不是流量,而是可以源源不断地支撑更多优秀作家的成长、孵化出更多元的优质作品。
以去年的爆款《庆余年》为例,这部作品随着2019年底改编剧的爆红,使得原著热度持续走高,一季度用户阅读总时长排名全站第二。平台的成绩来自于作者,同时也给作者带来收益。这几年,唐家三少、我吃西红柿、天蚕土豆等这些中国作家富豪榜上的常客,绝大部分出自阅文旗下平台。
当然,平台带给作者的并不仅仅是财富。在平台的科学运作和引导下,正在让网络文学作家作为新兴职业群体,其价值不断被社会认可,在经济收入、社会地位方面均有明显提高。
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19年度网络文学发展报告》中指出,当下的网络文学行业面对新常态呈现出四大“新趋势”,其中,题材类型正呈现出更为丰富的趋势,现实题材正逐渐成为潮流。
以阅文为例,在疫情期间,不乏《你好普通人》《一诺必达》《站在风暴之眼》等现实主义题材,更有《了不起的物业人》《一位医学生的逆行》等讲述当下的都市题材作品。这些故事从一个个小人物的角度出发,讲述了作为一位普通人,如何发挥自身作用,为抗击疫情作出贡献。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作协副主席阎晶明日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网络文学创作越来越多地关注现实题材,对读者起到的引领作用也越来越强,网络作家们不但创作了传递正能量的作品,还以实际行动展现自身风貌,如在抗击疫情过程中,他们踊跃捐款捐物,甚至投身抗疫一线,他们的作品和行为不仅影响了自己的粉丝,也影响了网络文学几亿读者。
如今,网络文学在繁荣文娱市场、丰富人民精神生活以及促进就业方面,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积极作用。业内人士普遍认为,5G时代的网络文学将塑造更多彰显着中国精神、中国价值和中国智慧的民族英雄形象,把更多的中国文化打造成全球瞩目的形象,以丰富多彩的方式传播到全球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