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神话渐成过去时 看脸吃饭该向以艺立身转型了

我们看到,表演行业的粗放型发展正在转变,直播平台也在走向有序规范,演员的“颜值光环”逐渐褪色,“流量神话”渐成过去时。伟大的演员总是以坚守舞台为一生的志业,他们在艺术的殿堂里矢志不渝,其贡献和影响却超越舞台。

流量神话渐成过去时 看脸吃饭该向以艺立身转型了

来源: 人民日报
2020-07-09 06:54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不要随便地接受一个剧本,要知道苛刻的观众的记忆力是惊人的”“爱自己心中的艺术,不要爱艺术中的自己”“脱下服装卸完妆以后,不要演戏,不要把鼻子翘得高高”……

近日,在上海戏剧学院2020毕业典礼上,表演艺术家奚美娟与同学们分享“演员十诫”,很快在网上刷屏,迎来一片赞同之声。“演员十诫”来自上海戏剧学院已故教授徐企平早年为表演系学生准备的演讲稿,语言凝练,内涵丰富,指明演员应有的综合素质。“演员十诫”刷屏,体现了艺坛风气的变化,也折射出新的审美期待。

毋庸讳言,演艺界前些年出现过一些不良现象。有的演员基本功不扎实,把功夫花在作品之外,信奉流量为王,热衷颜值变现。方兴未艾的直播平台上,夹带着一些低俗表演、人气造假,以及明星主播带货虚假宣传、诱导消费等问题。针对不够健康的表演生态,一些老演员发出忧虑之声,希望表演能正本清源、演员自己发挥正向引导作用。行业主管部门大力整治,引导形成风清气正的行业风气,社会舆论为扭转浮躁心态、营造良性生态鼓与呼,彼此呼应,形成合力。

我们看到,表演行业的粗放型发展正在转变,直播平台也在走向有序规范,演员的“颜值光环”逐渐褪色,“流量神话”渐成过去时。今天,“老戏骨”的加盟往往成为一部作品最令人期待的“看点”,一些曾经的“流量明星”开始自觉锤炼演技,努力从“看脸”吃饭向以艺立身转型。“演员十诫”激起的广泛共鸣,正是此前各方积极努力的回响,也是文艺走好高质量之路、攀登新时代高峰的先声。

“文变染乎世情”。文艺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气,也最敏锐地反映风尚的流变。每个时代都在创造属于自己的艺术。演员如同艺术抵达观众的桥梁,其艺术修养关乎文艺作品的品质、文艺功能的实现。每当我们想起那些历久弥新的文艺作品,眼前总会浮现镌刻于心的典型形象,以及塑造他们的优秀演员。

社会主义文艺本质上是人民的文艺。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切,热切地呼唤着高质量的文艺创作,也期待着大批德艺双馨的演员接续涌现。当今社会发展迅速,新现象层出不穷,新观念激荡人心,生活以前所未有的丰富性和复杂性展露在人们面前,哺育着新的艺术样态与美学形式。尤其是随着物质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和文化生活日益丰富,人们的艺术体验不断积累、眼界视野不断开阔、审美期待也随之增强,要求文艺创作与日俱新,也对演员综合素质提出新要求。

伟大的演员总是以坚守舞台为一生的志业,他们在艺术的殿堂里矢志不渝,其贡献和影响却超越舞台。回顾历史,石挥、赵丹、于是之等“标杆式”表演艺术家十分重视演员的自我修养,强调演员要融情怀、品格和趣味于表演之中,拿出“真东西”奉献给观众。不同的演员当然应有个性化的艺术追求,但都应有敬业精神,遵循表演伦理和行业守则。正所谓“欲从艺,先立德”,急功近利不可取,厚积薄发是正途,演员只有在创作实践中打磨演技、砥砺品德,才能真正无愧于时代,无愧于观众。

作为新时代的演员,理应把“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贯彻艺术生涯始终,热爱一切美好的事物,以更专注的姿态深入生活、吃透生活、提炼生活,为自己积累鲜活的创作材料;真正演绎时代质感,为人民塑像,为历史留影,以高尚的职业操守、良好的社会形象、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赢得人民喜爱和欢迎。

【责任编辑:舒靓】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