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播剧频频走向“烂尾” 拒绝套路方得始终

不久前,频上热搜的《三十而已》刚刚收官,不过评分从当初的8.2分跌到6.8分,可以看出观众对该剧的结尾多少有点失望。导演丁梓光表示,《以家人之名》试图用暖心的青春成长故事展现生活的温度,传递出超越血缘的人间真情与大爱。

热播剧频频走向“烂尾” 拒绝套路方得始终

来源:新民晚报    2020-08-26 13:01
来源: 新民晚报
2020-08-26 13:01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不久前,频上热搜的《三十而已》刚刚收官,不过评分从当初的8.2分跌到6.8分,可以看出观众对该剧的结尾多少有点失望。《三十而已》刚刚下档,《以家人之名》便迅速霸屏,但这两天豆瓣评分也已下滑至7.6分,不少观众对这部剧发出“虎头蛇尾”的感慨。其实,“烂尾”的故事,我们已经看得太多,很多观众似乎也摸清了“爆款”的套路,国产剧想要走得更远,套路这条“路”,还是走不得!

赢在情感

《以家人之名》讲的是因为家庭变故,三个没有血缘关系的小孩成为了彼此新的家人,从小青梅竹马,相互陪伴成长。然而,原生家庭造成的影响却一直伴随着他们,也导致大哥凌霄(宋威龙[微博] 饰)和小哥贺子秋(张新成[微博]饰)纷纷出国留学,与妹妹李尖尖(谭松韵[微博]饰)历经了九年的分离,三人久别重逢。

导演丁梓光表示,《以家人之名》试图用暖心的青春成长故事展现生活的温度,传递出超越血缘的人间真情与大爱。“剧中三个年轻人的背景、性格迥然各异,又颇具代表性,鲜明反映了当下90后年轻人的生存群像和家庭状况,辐射了两代甚至三代人的中国家庭情感关系。”丁梓光表示,《以家人之名》试图通过展现剧中角色面对亲情的爱与难,对观众在现实生活中与家人的相处带来启发。“我们希望表达一种质朴温暖的家庭观,并传递出具有正能量的亲情观以及‘不怕磨难、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

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琐碎温馨日常,冷暖病痛相依伴的不离不弃,让《以家人之名》在怀旧、温馨和真实的基调中营造出一种颇为治愈、让人向往的烟火人生。作为一部现实主义题材电视剧,《以家人之名》不以“血缘定家人”,打破了传统意义上的“家人观念”,重新定义了“家人”和“家庭”的概念:家人不应仅限于血缘之间的联系,爱与陪伴才是更深的羁绊。这部作品令观众随着剧情的发展和剧中人物的成长,愈发珍惜当下、珍惜家人。因为聚焦原生家庭的爱与痛,凭借精细讲究的细节设置和演员们动人细腻的演技,收获了众多好评。

拒绝套路

不过,几天前有关部门公布了最新一期的电视剧收视情况排名,其数据采集的是8月8日至8月14日这一时间段的电视剧收视情况,收视率最高的并不是《以家人之名》,而是央视八套播出的新剧《大侠霍元甲》,而《以家人之名》则排在了第四名。

事实上,如果一直朝该设定向前发展,《以家人之名》在平实舒缓的基调中,可能为国产剧开辟出一种全新的创作模式,就像小津安二郎的作品,对生活保持一些幽默与温和的情绪,平静展示淳朴的感情,这个角度其实对国产剧创作走上良性循环,更有借鉴意义。可惜的是,十几集后,《以家人之名》就开始走向“生死意外+别离重逢+兄妹爱情”的套路,大喜大悲的矛盾、烂俗的恋爱最终流于俗套。

事实上,《以家人之名》的编剧团队之前的代表作《下一站是幸福》也曾有过“高开低走”的前例,靠着独特的设定与基调高开,最后又因为陷入狗血套路崩盘,很多“烂尾”的国产剧问题如出一辙。从《重启之极海听雷》到《穿越火线》,这些高开的作品,大都是因为不慎添加了一些套路元素尤其是爱情,而被网友吐槽,这可能也是目前电视剧的瓶颈吧。

看上去,“套路”是一种捷径,可是创作哪有捷径可走,用多了套路,无异于饮鸩止渴,从长远看,对创作有百害而无一利。《以家人之名》若能坚持像开端那样的平淡温馨,展现人性本善和现实生活,或许才是值得深耕的方向,爆款方得始终。

本报记者 吴翔

(王目雨)

【责任编辑:徐子茗】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