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种图书讲好中国减贫故事

“这本书见证了当今世界上最美好的故事:中国在减贫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功,如何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作为《中国扶贫案例故事选编》《外国人眼中的中国扶贫》两本书的责任编辑,外文出版社编辑蔡莉莉印象深刻的故事是《闽宁:东西协作扶贫的典范》。

多语种图书讲好中国减贫故事

2020-09-18 09:59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这本书见证了当今世界上最美好的故事:中国在减贫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功,如何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联合国秘书长安东尼奥·古特雷斯口中的“书”,是由中国国际扶贫中心与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编著、外文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扶贫案例故事选编》。该书是首部由外国人执笔写作、全面介绍中国减贫成就的英文图书,继2018年5月出版英文版后,2019年3月又推出中文版。两个月后,外文出版社接着出版了《外国人眼中的中国扶贫》,用国际化的表达方式,向国际社会讲述生动鲜活的中国减贫故事。

典型案例讲述中国减贫故事

来自美国的卡森·拉姆斯德尔有个好听好记的中文名字“寒山”,他也是《中国扶贫案例故事选编》中《电商赋能,东北黑蜂蜜走红网络》的作者。作为北京大学语言硕士,目前已留华工作的寒山说:“我走出中国的北上广,来到广袤的边远地区和农村时,亲眼见证了中国扶贫所取得的突出成绩,也愿意把在中国发生的扶贫故事和面临的扶贫任务,讲给世界上更多的人听。”

包括寒山在内,《中国扶贫案例故事选编》由来自美国、英国、加拿大等4国的6名作者撰写,他们在中国学习、生活多年,有的是媒体记者,有的是公益组织参与者,有的是在华留学生。在历时近一年的编写过程中,他们从一个个普通外国人的视角,写下真实的中国扶贫故事。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为了写好这些故事,几位作者奔赴福建、湖南等地实地考察扶贫项目,深入了解中国扶贫的具体措施和成效,实地采访后用英文直接撰写文章。

“在产品直接面向顾客的销售模式下,黑蜂蜜的销量节节攀升。仅在京东一个平台,北大荒蜂产品就拿下了蜂蜜品类销售第一名的佳绩。在2015年的中国版‘剁手星期一’也就是‘双11’狂欢节那天,北大荒蜂产品取得了超过300万元的销售额。”寒山笔下的文字难掩兴奋之情。在他看来,贫困地区的产品牢牢抓住了城市居民的心。品牌叫得响了,产品卖得火了,饶河地区的脱贫工作自然从中获益。

除电商扶贫之外,《中国扶贫案例故事选编》中文版的20个案例还涉及东西协作扶贫、易地搬迁、旅游扶贫、生态扶贫、国际合作等多个角度。目前,该书已出版了中、英、法、西、阿5个语种。

作为《中国扶贫案例故事选编》《外国人眼中的中国扶贫》两本书的责任编辑,外文出版社编辑蔡莉莉印象深刻的故事是《闽宁:东西协作扶贫的典范》。60岁的海国宝从上青石村搬来闽宁,他的两个儿子在当地找到了工作,孙子就近上学,全家八口人年收入加起来有近8万元。

闽宁县是一个缩影,20年来,福建省对宁夏的帮扶资金总计达到12.8亿元。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提供的数据显示,在20年里,宁夏的GDP增长了20多倍,地方财政收入增长了67倍,农民的收入也比之前提高了11倍。从开展对口帮扶至今,有接近60万名贫困群众从中获益。

“当海国宝诉说他的儿子、孙子生活都发生了怎样的变迁时,当他兴奋地拧开新的水龙头时,这样的画面让人动容。”蔡莉莉表示,通过这样的细节描写,读者就会明白中国扶贫面临的挑战与中国扶贫经验的重要意义,了解到中国扶贫如何为世界其他国家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和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提供有益启示。

中国减贫事业是历史性成就

“宏观经济增长是大量人口脱贫的驱动力,更加具体精准的扶贫政策确保了扶贫惠及每一位需要帮助的人。这是中国的减贫做法为世界提供的经验。”在亚洲开发银行驻中国代表处原首席代表本·滨瀚看来,中国的减贫事业是历史性成就。

《外国人眼中的中国扶贫》收集了包括本·滨瀚在内的国际机构代表、政府官员、专家学者等国际合作伙伴对中国减贫事业的看法,涵盖中国成就、中国目标、中国智慧、中国经验、中国贡献、全球贫困治理等6个章节。

“中国的脱贫攻坚行动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联合国原副秘书长泰格埃格奈瓦克·盖图在书中指出,这都是得益于其扎实的研究和周密的计划,更是实施精准扶贫政策的结果,“精准扶贫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是反复试验的结果,不仅具有现实意义,也具有战略意义”。盖图同时提醒,发展中国家学习中国经验,要以本国的自然、文化、社会和经济条件为基础,不能盲目照抄照搬。

书中,国际伙伴还为中国利用互联网技术建立知识分享平台点赞。他们普遍认为,从“中外减贫案例库及在线案例分享平台”的创建到“全球减贫案例征集活动”的启动,中国为国际减贫事业注入新活力。坦桑尼亚驻华大使贝尔瓦·凯鲁基更是提出,中国不仅以开放的态度向发展中国家分享扶贫的成功经验,同时积极地帮助非洲国家脱贫。

《农业和农村发展可促进益贫式增长》《乡村振兴战略可借鉴可推广》《印度可借鉴中国的“扶贫经”》《“一带一路”倡议推动全球贫困治理》……一篇篇文章展示了国际社会对中国脱贫攻坚做法与成绩的积极评价。

2020年是中国脱贫攻坚的关键之年,中国计划在2020年消除绝对贫困,将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正如本·滨瀚在《外国人眼中的中国扶贫》的序言中所言,本书的出版非常及时,它将帮助决策者和国际发展实践者学习中国经验,并根据实际情况将经验应用到自身发展中。

让国外读者看得懂能接受

“《中国扶贫案例故事选编》《外国人眼中的中国扶贫》两本书各有侧重,内容互补。”蔡莉莉表示,两本书都由外国人执笔写作、介绍中国减贫成就,通过国际对话交流,介绍中国为世界减贫提供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成为讲好中国减贫故事的国际名片。

在栏目设置上,《外国人眼中的中国扶贫》安排了“我看中国扶贫”板块。来华学习中国减贫经验的培训班学员们在此分享对中国扶贫的感受。“我们应当借鉴中国的经验并介绍给本国政府付诸实践。”巴布亚新几内亚省政府与地方政府人力资源部助理主任努米欧拉·玛依瓦斯表示,发放农户补贴、提高住房标准和改善环卫设施的扶贫理念,能够融合到他们的国家政策中。

精心编排文字内容之外,两本书均选择了颇具视觉冲击力的照片穿插其中,反映了基层一线劳动的红火场景,折射出中国百姓脱贫的信心与决心。“真实的文字表达、原生态的图片展示,读者从中不难看出中国为扶贫所付出的巨大努力与脱贫成果的来之不易。”蔡莉莉说道。

两本书出版后,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可。在2018年3月5日举办的第六届“东盟+3村官交流项目”上,中国国际扶贫中心作为活动主办方,向来自9个东盟国家的减贫官员和村官发送了《中国扶贫案例故事选编》电子版,作为学习中国减贫经验的辅助教材,受到各国代表的普遍欢迎和积极评价。

“对外出版不能自说自话。”蔡莉莉表示,要采取符合国外读者的视角,用他们熟悉的讲故事的方式,让读者看得懂、能接受。对这两本书来说,一是介绍好中国脱贫攻坚的实践,向世界分享中国的减贫经验,并为世界其他国家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和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提供有益启示,同时注意作者的遴选、内容的架构、叙述的方式,用细节表达,让读者真正愿意看、读进去。

[2020-09-16]

(尹琨)

【责任编辑:舒靓】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