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永不消逝的电波》《大幕开启》倪萍眼中常含泪水

跨越了七十载时空,李白烈士的真实故事在《大幕开启》的舞台上被再次演绎,“永不消逝的电波”在观众心中久久回响。”  节目现场,主创团队与百余位观众坐在一起“围炉夜话”,揭开《永不消逝的电波》背后的故事,致敬共产党人的理想与信仰。

难忘《永不消逝的电波》《大幕开启》倪萍眼中常含泪水

来源:千龙网    2020-09-25 11:29
来源: 千龙网
2020-09-25 11:29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跨越了七十载时空,李白烈士的真实故事在《大幕开启》的舞台上被再次演绎,“永不消逝的电波”在观众心中久久回响。9月27日晚19:30,《大幕开启》第二期即将播出,本期节目聚焦我国首部谍战题材舞台剧《永不消逝的电波》,观众将在上海国际舞蹈中心与主持人张蕾、剧情讲述人倪萍、剧目主创、特约嘉宾一同体验台前幕后的故事,感受剧中革命先辈传递出的伟大力量。录制现场,观众通过零距离接触、沉浸式访谈不仅深入了解这部舞台剧作品,更深刻感受到永不消逝的“电波精神”,盛赞节目具有强大的感染力与感召力, “用艺术化表达诠释革命精神,这堂‘课’真是深入人心”。

《永不消逝的电波》的故事发生在抗战初期的上海,取材自“100位为新中国成立做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李白烈士的真实故事。该剧当年一经上演便引起轰动,截至目前已在全国巡演150场,现场观众多达15万人。如今,这部经典通过《大幕开启》的荧屏呈现,更体现了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国家级精品舞台艺术的深厚价值。《大幕开启》激活观众的红色基因,探寻团结凝聚接续奋斗的精神密码,在滴滴答答的电波中,让年轻观众铭记作为红色基因传承者的使命担当。

《大幕开启》第二期节目的现场观众大多是来自同济大学、上海戏剧学院等高等院校的学生,对他们来说,这次体验不仅是高雅的课外“艺术课”,更是生动的红色教育实践课。有学生表示,“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要不忘革命精神,不忘历史,继续努力不断奋斗!”还有学生在朋友圈写道,“央视的《大幕开启》,让我近距离聆听烈士对我们新一代青年人无声却沉重的嘱托。吾辈当自强。”

节目现场,主创团队与百余位观众坐在一起“围炉夜话”,揭开《永不消逝的电波》背后的故事。剧情讲述人倪萍深情讲述了上海那个白色恐怖笼罩下的雨夜发生的故事,是什么样的情到深处至全场落泪?围炉座谈中,观众又向主创提出怎样的犀利问题?李侠扮演者王佳俊分享了“英雄也是有血有肉的人,也会胆怯、无助”的创作感悟。兰芬扮演者朱洁静回忆深入角色后认为角色“深深扎到了泥土里”的感受。上海歌舞团团长陈飞华则表示“每一个中国人内心的红色基因,在观看《电波》时被激活了”。

悠扬的《渔光曲》响起,身着素雅旗袍的女人们踏在小板凳上,轻摇着蒲扇……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中的这段“板凳蒲扇舞”让舞蹈爱好者们百看不厌。既有烟火气又极婉约优雅的《渔光曲》片段还登上了2020年的春晚舞台,备受瞩目。节目现场,主创团队更是与现场学生随机组成了“男团”“女团”,再现了经典的《渔光曲》,引来观众掌声不断。

著名表演艺术家潘虹、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席冯双白、原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毛时安也作为节目特邀嘉宾来到了现场。潘虹表示已是“三刷”这台舞剧,再看却仍是“初恋”。

(杜铮)

【责任编辑:舒靓】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