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荣与梦想》导演刘江:将“伟人”回归“凡人”,用“艺术真实”架起通往观众内心的桥梁

百年前首批共产党人,在风雨如磐中担负起救亡图存的历史重任,这段故事也多次在荧屏展现。明年,将迎来中国共产党百年诞辰,多部主旋律献礼影视作品也被提上了日程,《光荣与梦想》就是代表作之一。

《光荣与梦想》导演刘江:将“伟人”回归“凡人”,用“艺术真实”架起通往观众内心的桥梁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0-09-27 17:15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百年前首批共产党人,在风雨如磐中担负起救亡图存的历史重任,这段故事也多次在荧屏展现。明年,将迎来中国共产党百年诞辰,多部主旋律献礼影视作品也被提上了日程,《光荣与梦想》就是代表作之一,不仅被国家广电总局列为第三批2018-2022年重点电视剧规划选题名单,也是广电总局“4+2”重点项目工程中的唯一重大革命历史题材。这部作品由著名导演刘江执导,于7月1日在横店宣布开机,目前正在紧锣密鼓地拍摄之中。

《光荣与梦想》将从中共一大召开开始,对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社会错综复杂、恢弘壮阔的历史进程进行全景式的揭示和剖析,展现以毛泽东、周恩来、朱德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极其困难的环境下建立红色政权,率领红军进行战略转移,英勇抗日,最后解放全中国的伟大壮举。

《光荣与梦想》导演刘江表示,虽然新冠疫情一度影响了拍摄计划,但这一变故让自己和整个团队能够沉下心来钻研党史,理清框架细节,思考如何将历史真实转化成艺术真实。“剧中真实历史人物超400人,场景多达700多个,还有反季节拍摄,这些都增加了拍摄难度。但整个剧组斗志昂扬,因为这是给党的百年诞辰献礼之作。”刘江说。

剧中着重展现了遵义会议前后复杂而多变的国内局势,几乎是首次用电视剧的方式完整、生动地呈现出中共一大期间鲜为人知的细节。据刘江导演介绍,全剧围绕黄埔军校的戏仅有12场,但就是为了这12场戏,剧组采取搭景的方式还原了黄埔军校的场景,只为最逼真还原当时的环境。

除了细节上精益求精之外,《光荣与梦想》 在视觉效果上采用了大量的科技手段。刘江导演告诉记者,“比如说8万人的红军长征它会是一个什么样的行军规模,我们会用特技手段做出一个镜头来表现。湘江之战采用水下摄影。”

近些年,主旋律作品以愈加精良的制作和多元的艺术展现形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如何更深入地走入观众内心,讲述好那些值得被纪念的大时代,一直都是创作者们不断在探寻的问题。

对于这一问题,导演刘江有着他自己的认识,“法国著名导演雷诺阿说:艺术唯形式最主要!是的,‘怎样讲’永远比‘讲什么’更重要。故事的规律告诉我们,‘艺术真实’,永远是故事通往观众内心的桥梁,只有故事里的人物充满了真实的人性,观众才能透过荧屏看到自己,才能产生观片的愉悦。因此,创作出‘艺术真实’的作品,是优秀的创作团队最根本的生命线。”

“艺术真实”的原则也渗透到了《光荣与梦想》拍摄的方方面面。在实操中,刘江带领创作团队希望创作出一个让观众相信的“真实的故事”,其中重要的一步就是把领袖人物们艺术真实化,试图将“伟人”回归“凡人”。在刘江看来,“伟人”首先得是一个“凡人”,只是他在重要的关头做出了“不平凡的选择”,所以,只有把“伟人”拉回“凡人”的视角来拍,观众才会真正理解和感受到“伟人”在做出“不平凡的选择”时的不易,从而真正明白“伟人”的伟大。这部影视作品中,有战争戏,爱情戏,有千钧一发,有绝处逢生,有妻离子散,有国破家亡,有忠诚与背叛,有投机与信仰,有平凡与伟大,架起现代观众与古老历史之间的那座桥。

对于这样一部题材厚重、内蕴深远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作品,如何走进年轻观众视野的问题,刘江表示,“如何提升作品的到达率”是他在创作过程中始终思考的一个问题。“我没太想迎合年轻人,我想影响年轻人。影视作品比拼的是审美,不跟风,不迎合,能打动创作者自身,就能打动观众。”在刘江看来,把内容做实,把呈现形式做新,充分了解当代受众的审美喜好和价值追求,以现代的技术手段提升制作水准,打造更好的视听“燃点”和情感“共鸣点”,为正能量精神、主旋律故事赋能,是《光荣与梦想》创作的重点。“比如在表现革命者成长的叙事中,始终贯穿人物对社会和人生的叩问思考,对生命意义的积极追寻。从他们身上,可以感受到革命者少年立志的远大怀抱、青春激荡的生命活力、丰富饱满的情感世界和坚忍顽强的拼搏精神,用文艺的方式传承红色基因,对当下青年人的成长具有积极意义。”

刘江导演说,全剧设计了别致的开头和结尾。故事以1982年为第一幕,杨开慧烈士藏于故居的手稿被发现,其中一篇五言诗将人们的思绪带回到1919年,那时候毛泽东正发起湖南各界人士“驱张运动”。故事的最后,画面将从“1954年的国庆阅兵”转入“2019年的大阅兵”。红色故事再现荧屏,也是提醒我们不忘历史,传承星火,再创辉煌。据悉,《光荣与梦想》将在2021年作为献礼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作品与观众见面。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