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亮相“上交”音乐季 展现中国音乐青年力量

11日晚,有着141年历史的上海交响乐团携手两位年轻的“90后”音乐家共同为上海观众带来一场门德尔松音乐会。据了解,本次演出的曲目包括门德尔松在17岁时创作的著名序曲《仲夏夜之梦》,24岁时创作的《第四交响曲“意大利“》,以及《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

“90”后亮相“上交”音乐季 展现中国音乐青年力量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20-10-12 08:25
来源: 中国新闻网
2020-10-12 08:25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11日晚,有着141年历史的上海交响乐团携手两位年轻的“90后”音乐家共同为上海观众带来一场门德尔松音乐会。

在以中国音乐人为支柱的上海交响2020-21音乐季里,年轻音乐人频频登台。94年出生的孙一凡和95年出生的柳鸣,这次共挑大梁,演绎同样是年少成名的门德尔松之夜。

据了解,本次演出的曲目包括门德尔松在17岁时创作的著名序曲《仲夏夜之梦》,24岁时创作的《第四交响曲“意大利“》,以及《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仲夏夜之梦》展现了17岁年轻人的激情,又显示出与同龄人相比极其罕有的成熟作曲技巧。

“90后”演绎的门德尔松有什么不一样?孙一凡认为,门德尔松的作品非常契合年轻人的心态。他总共活了38岁,因此所有作品都是青壮年时期的。“每个人的音乐都是一种语言,每个人的说话方式又很不同,贝多芬严肃深刻,而门德尔松清澈朴素,但他音乐里的内涵一点都不少。”

“门德尔松是我喜欢的作曲家,他年少成名,作品也更适合年轻人的口味。我从小经常看上交的演出,乐团的首席都是教我们上课的老师,所以这次演出的压力还是有点大,毕竟就在‘家门口’演。”孙一凡说。

今晚也是柳鸣成为上海交响乐团乐队首席后第一次以独奏身份亮相。“这种机会和平台是绝大多数学琴的人都渴盼的,但说实话我的心情也像坐过山车一样。”柳鸣坦言,从今年6月参加乐队考试到7月份得知结果,自己整个夏天都处于兴奋之中。但随着新乐季开幕排练临近,她开始感受到身份变化带来的巨大压力。

“其实从2016年小提琴比赛到现在,包括后面跟梵志登大师合作过的新年音乐会,再到参加17年北京国际音乐节,可以说是乐团看着我一步一步走过来,带着我一点一点成长,我也相信在未来我可以做得更好。”柳鸣说。

作为年轻音乐人才中的代表,孙一凡和柳鸣的演出,不仅仅在于呈现一场一个多小时的古典音乐会,也展示出蓬勃的中国音乐力量和未来潜力,成为上海交响为青年音乐人才提供权威音乐舞台的缩影。(周卓傲)

(周卓傲)

【责任编辑:徐子茗】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