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故宫展出乾隆款剔红开光山水人物纹龙耳瓶

沈阳故宫博物馆敬典阁馆藏珍宝展展厅展出的乾隆款剔红开光山水人物纹龙耳瓶。男耕女织的雕刻图景反映清朝统治者以农桑为治国之本的思想观念。沈阳故宫博物馆相关负责人表示,此件漆器工不厌精,装饰富丽,带有乾隆朝剔红漆器精致华美、大气雍容的时代风格,反映了清代盛世的审美趣味。

沈阳故宫展出乾隆款剔红开光山水人物纹龙耳瓶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21-06-15 15:01
来源: 中国新闻网
2021-06-15 15:01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沈阳故宫展出乾隆款剔红开光山水人物纹龙耳瓶

沈阳故宫博物馆敬典阁馆藏珍宝展展厅展出的乾隆款剔红开光山水人物纹龙耳瓶。 沈阳故宫博物馆供图

中新网沈阳6月15日电 (韩宏)沈阳故宫博物馆敬典阁馆藏珍宝展展厅自端午假期开始展出乾隆款剔红开光山水人物纹龙耳瓶。沈阳故宫博物馆相关负责人15日表示,此文物反映了清代盛世的审美趣味,展现了中华文明之美。

中国漆器的颜色以黑漆的墨色和剔红的丹色为主,故有“髹墨千文,丹漆万华”的美誉。剔红又名“红雕漆”或“雕红漆”,在中国漆器工艺史上占有重要位置。它是使用天然漆树上的汁液,经加工炼制成朱色漆,层层髹涂于器物的胎骨上。为达到一定的厚度,往往需几十层至一百多层。待漆层半干时描上画稿,再在其上雕刻出花纹图案。明曹昭《格古要论·古漆器论·剔红》中有“剔红器皿,无新旧,但看硃厚色鲜红润坚重者为好”的记载,漆层厚、色鲜红,是制作一件精美剔红漆器的必要条件。

男耕女织的雕刻图景反映清朝统治者以农桑为治国之本的思想观念。 沈阳故宫博物馆供图

本次展出的乾隆款剔红开光山水人物纹龙耳瓶为乾隆年间制作,是漆器与金属工艺相结合的产物。乾隆时期,国力昌盛,加之乾隆帝本人的喜好和干预,造办处使用“牙作”匠人承担漆器雕刻,因而器物画面带有雕工精致、层次丰富、转角凌厉的锋棱之美,且纹饰寓意吉祥美好,还常常与描金、镶嵌等工艺相结合。

据介绍,此瓶内髹黑漆,外壁通体红漆,在颈部与腹部分别有四开光。底部铜镀金,阳文篆刻“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款。大瓶于口、腹、足部分别饰以三组铜镀金仰俯莲瓣,肩颈之间镶嵌一对倒立的栩栩如生的铜镀金双龙为耳。锦地上分别刻以番莲、如意云、缠枝卷草等纹饰,颈部四开光内雕刻的是四时花卉,寓幸福连绵之意。

沈阳故宫博物馆相关负责人表示,此件漆器工不厌精,装饰富丽,带有乾隆朝剔红漆器精致华美、大气雍容的时代风格,反映了清代盛世的审美趣味。男耕女织的雕刻图景反映清朝统治者以农桑为治国之本的思想观念。此次沈阳故宫展出乾隆款剔红开光山水人物纹龙耳瓶,意在用文物展现中华文明之美,让人们感受中国传统艺术珍品的博大精深和意境之美。(完)

(韩宏)

【责任编辑:徐子茗】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