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中伏” !大暑至 夏正浓

鲁南地区流传着“喝暑羊”的习俗,一碗温热的羊肉汤下肚,可带走五脏积热,同时又排出体内毒素。鲁南地区流传着“喝暑羊”的习俗,一碗温热的羊肉汤下肚,可带走五脏积热,同时又排出体内毒素。

正值“中伏” !大暑至 夏正浓

来源: 千龙网
2021-07-22 14:17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7月22日,迎来了节气大暑。大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二个节气,也是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记载:“大暑,六月中。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大也。”此时节正值“三伏”当中的“中伏”前后,热浪滚滚、万物蒸煮,是一年中最为炎热的时候。

气候:解夏热

以五天为一候,古人将大暑分为三候:“一候腐草为萤;二候土润溽暑;三候大雨时行。”在大暑时节,腐草上的萤火虫卵会化虫而飞。天气愈发闷热,土地变得潮湿,天地间仿佛是一个大的蒸笼。又因湿气聚集,大雨天气也将频繁出现,天气开始向秋天过渡。

南宋诗人曾几在诗《大暑》中有云:“赤日几时过,清风无处寻。经书聊枕籍,瓜李漫浮沉。”他一边试问着炎炎烈日何时才能过去,一边盼望着能够送来一阵清风。

面对这样的酷暑,古人也有很多消暑良方。南朝诗人徐勉写道:“夏景厌房栊,促席玩花丛。荷阴斜合翠,莲影对分红。”通过在水畔亭旁赏荷纳凉,十分惬意;宋代有词人周邦彦“燎沈香,消溽暑”,通过焚香来消暑;唐代则有诗人白居易写下“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道出了心静自然凉的心态。

习俗:烧伏香 晒伏姜

大暑时节,民间有很多有趣的民俗文化流传至今。因正是农忙时节,又容易出现自然灾害,在古代,人们往往会在这时“烧伏香”,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有个好收成。

俗话说:“大暑养生,冬病夏治。”暑伏天,民间还有“饮伏茶”“晒伏姜”的饮食习俗。伏茶一般由金银花、夏枯草、甘草等十多味中草药煮成的茶水,有着清凉祛暑、养心益肺的作用。伏姜则是将生姜切片或榨汁后与红糖搅拌在一起,装上容器蒙上纱布,在太阳下晾晒至出伏,吃姜往往有着驱寒、去潮气的作用。

此外,鲁南地区流传着“喝暑羊”的习俗,一碗温热的羊肉汤下肚,可带走五脏积热,同时又排出体内毒素。广东一些地方则盛行“吃仙草”,仙草又名凉粉草、仙人草,是重要的药食两用植物资源,用它做成的“烧仙草”,是一种颇受欢迎的消暑甜品。

7月22日,迎来了节气大暑。大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二个节气,也是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记载:“大暑,六月中。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大也。”此时节正值“三伏”当中的“中伏”前后,热浪滚滚、万物蒸煮,是一年中最为炎热的时候。

气候:解夏热

以五天为一候,古人将大暑分为三候:“一候腐草为萤;二候土润溽暑;三候大雨时行。”在大暑时节,腐草上的萤火虫卵会化虫而飞。天气愈发闷热,土地变得潮湿,天地间仿佛是一个大的蒸笼。又因湿气聚集,大雨天气也将频繁出现,天气开始向秋天过渡。

南宋诗人曾几在诗《大暑》中有云:“赤日几时过,清风无处寻。经书聊枕籍,瓜李漫浮沉。”他一边试问着炎炎烈日何时才能过去,一边盼望着能够送来一阵清风。

面对这样的酷暑,古人也有很多消暑良方。南朝诗人徐勉写道:“夏景厌房栊,促席玩花丛。荷阴斜合翠,莲影对分红。”通过在水畔亭旁赏荷纳凉,十分惬意;宋代有词人周邦彦“燎沈香,消溽暑”,通过焚香来消暑;唐代则有诗人白居易写下“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道出了心静自然凉的心态。

习俗:烧伏香 晒伏姜

大暑时节,民间有很多有趣的民俗文化流传至今。因正是农忙时节,又容易出现自然灾害,在古代,人们往往会在这时“烧伏香”,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有个好收成。

俗话说:“大暑养生,冬病夏治。”暑伏天,民间还有“饮伏茶”“晒伏姜”的饮食习俗。伏茶一般由金银花、夏枯草、甘草等十多味中草药煮成的茶水,有着清凉祛暑、养心益肺的作用。伏姜则是将生姜切片或榨汁后与红糖搅拌在一起,装上容器蒙上纱布,在太阳下晾晒至出伏,吃姜往往有着驱寒、去潮气的作用。

此外,鲁南地区流传着“喝暑羊”的习俗,一碗温热的羊肉汤下肚,可带走五脏积热,同时又排出体内毒素。广东一些地方则盛行“吃仙草”,仙草又名凉粉草、仙人草,是重要的药食两用植物资源,用它做成的“烧仙草”,是一种颇受欢迎的消暑甜品。

(刘微)

【责任编辑:徐子茗】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