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只此青绿》到“宋朝之美”

2022年央视春晚,以北宋画家王希孟的千古名画《千里江山图》为创作背景的节目舞蹈诗剧《只此青绿》惊艳了全国观众。2022年央视春晚,以北宋画家王希孟的千古名画《千里江山图》为创作背景的节目舞蹈诗剧《只此青绿》惊艳了全国观众。

从《只此青绿》到“宋朝之美”

来源: 千龙网
2022-02-20 08:35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2022年央视春晚,以北宋画家王希孟的千古名画《千里江山图》为创作背景的节目舞蹈诗剧《只此青绿》惊艳了全国观众。这部舞蹈诗剧《只此青绿》,古风装扮的舞者踏着音乐的节拍,轻甩水袖,摇曳翩跹,举手投足间步入宋画意境,展现宋人风姿;舞者姿势各异站立,化成了一片青绿色的山峦,立体多元、生动传神还原了《千里江山图》如诗如幻的风采……

《千里江山图》是北宋画家王希孟18岁时完成的北宋青绿山水代表画作。经过900多年的月缺月圆,漫长岁月的洗礼,这幅古代名画青绿依旧——长卷画幅之中一笔笔青绿描绘着锦绣江山,一道道墨痕饱含着家国情怀……

舞蹈诗剧《只此青绿》成为春晚整台节目的爆点,点燃了观众的热情。“《只此青绿》演活了《千里江山图》,美得像画一样”“春晚最美的节目之一!《只此青绿》刷爆朋友圈,10亿网友直呼惊艳”。《只此青绿》迅速上了热搜,引燃一波波网络刷屏和转发潮。很多文化评论说,这部可称为中国传统文博美学的现象级的诗剧,以“宋人气质”“东方美学”带动“宋朝之美”火热“破壁”与“出圈”。

有文艺界人士分析《只此青绿》火热“出圈”,“舞蹈诗剧《只此青绿》不仅创造性转化了《千里江山图》,更是基于《千里江山图》,将中国传统的制画工艺、构成画作的细节元素,以及为完成一件艺术作品默默付出、无名无姓的手工匠人的辛勤劳作,全部细腻而精细地展现出来。虽是今人视角,但完全映照古意”。“旷世名作《千里江山图》以及舞蹈诗剧《只此青绿》,与北宋都城开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追忆历史踪迹,紧跟宋人脚步,创作灵感来源于《千里江山图》的《只此青绿》,彰显了清丽雅致的中式美学神韵,实现了古老文物与现代社会的情感连接,推动了大宋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只此青绿》能够大获成功,是因为它在当下复兴传统文化的大背景下,充分挖掘传统文化的丰富深厚宝藏,通过古老文物与现代社会的情感连接,展现了宋代生活美学、中式传统美学的神韵,推动大宋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复原了“东方生活美学”。

《只此青绿》的主创人员说,这几年宋代文化颇受欢迎,影视剧作品和艺术作品都重新审视这个文化氛围浓厚的朝代,但舞蹈领域的表达还比较少,所以他们创作《只此青绿》就是希望用“青绿”还原宋文化的“高级感”。为了创作该剧,展现宋代人的气质,主创人员认真研究宋代的文化、工艺,在很多古书古画里寻找蛛丝马迹,捕捉之后转化为舞蹈语言,然后通过舞蹈演员,最终呈现在艺术舞台上,由演员表演时的衣角、动作,一颦一笑,眼神望出去的深度和远度……展现出来,“我们也是《千里江山图》传承的一分子”,这是“我们对文化的尊重”。

如今,随着传统的古典文化的回归和大众对传统文化的亲近,人们渐渐发现,宋朝、宋朝之美对今人有着巨大的文化吸引力,由此“宋式生活美学”受到推崇,引发“宋朝热”。

我们知道,在中华历史上,宋朝,是一个文化艺术和生活美学都极为发达的朝代。这正像陈寅恪先生所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宋朝,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和审美的高峰,艺术与生活的通融构成了生活美学的源头,特别是宋代士人的文化修养和美学趣味为后世所追慕。宋朝并重理想与现实,兼备大俗与大雅,可以说是最适合生活的朝代。在宋朝,以苏轼、李清照、范宽等八位为代表的群星闪耀的士大夫群体,他们在不同文化艺术领域的开创,留给我们后世极为丰富的文化和精神遗产。宋朝的理学、茶道、书法、宋画、名物、宋瓷、宋词、雅集,体现了两宋文明达到的高度。这些文化艺术、生活美学搭建起我们今天与宋朝的联系,使我们是如此亲近贴切地感受到“宋朝之美”。

从中国文化史上看,宋朝人雅致的生活范式,宋人在日常生活中花、香、画、茶、瓷器方面的仪式,这即“宋式生活美学”的内涵,也是“宋朝之美”的具体体现。

这种宋人的生活艺术,表达着鲜明的中国文化的精神,透露出中国精神的本质。这体现的是东方人的快乐理想,是与西方价值观、生活观、艺术观截然不同的东方智慧……

今天,传统文化正在以各种文化样式、艺术样式回归。《只此青绿》的走红,唤起了我们对代表古代中国文化高峰的宋代文化的尊崇与向往,“宋代之美”更带给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化和精神的灵感,而它们已作为宝贵的传统文化遗产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从而使我们更加增强了民族的文化自信与文化认同。

(昊 昊)

【责任编辑:徐子茗】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