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评林青霞新书《窗里窗外》:她走进另一个境界

作者:吴莎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11-07-27 13:47:57

快评林青霞新书《窗里窗外》:她走进另一个境界
 
林青霞

“不要叫我大美人,不要叫我大明星,我现在是作家作家作家!”7月23日,香港书展的一号演讲厅里,林青霞这样说。此次在公众面前现身,林青霞是为了推广她的处女作新书——《窗里窗外》。这本全彩印刷,厚达400多页的散文集,由张叔平担任装帧设计,分为戏、亲、友、趣、缘、悟六章,收录了林青霞40余篇散文、百余张从未公开的私房照片、书法和摄影作品。尽管《窗里窗外》暂时未在内地出版,但好奇的读者和影迷不妨可跟随记者的导读来管中窥豹,从文字、图片中看到一代巨星传奇人生的点滴碎片。作家琼瑶在序言里如此点评,“这个窗里窗外的青霞,正在用成熟的心态,走进另一个境界。”

她的从影经历

《窗里窗外》不是一本明星回忆录,所以林青霞也没有打算在这本书里将她的整个电影生涯都和盘托出。那些从影以来的经历,就像是她记忆里的浪花,仿佛信手拈来撷取一朵,就借题发挥写上一篇。这些能被她深刻记住并郑重写出的故事,是亮点中的亮点,含金量可想而知。

“我的电影生涯跨足了七零、八零、九零三个年代,历经了电影的三大潮流,也是我人生的三个阶段。七十年代的唯美文艺爱情片。八十年代的社会写实和诙谐喜剧片。九十年代的武侠刀剑片。”

———《七十、八十、九十》

●随手快评:林青霞这样总结自己的电影人生,从影21年,演出100部影片,她也是时代的见证者。

“记得那天,母亲拿着剧本把所有接吻戏都打了叉,导演连哄带骗地说:‘可以借位。’母亲要了《窗外》里演我父母的曹健、钱璐家地址,出了电影公司的门就直奔他们家按门铃。因为他们不认识我们,佣人说他们不在家。我和母亲在门口从下午一直等到黄昏,他们夫妇俩被我们的诚意所打动而开了门。母亲经他们再三保证宋存寿导演是电影圈出了名的好好先生,这才放心带我回家。”

———《走进窗外》

●随手快评:林青霞的第一部作品,便是她17岁时拍的琼瑶电影《窗外》。当时,她高中刚毕业,走在路上被星探发掘,试镜之后就被定下饰演《窗外》的女主角。林青霞的父母起初拼命反对,母亲还因此三天卧病不起,后来还是在导演和合作演员的再三保证下,才同意让女儿进入这个他们看来纷繁复杂的电影圈。林青霞称自己很幸运,从影之后遇到的都是“老实人”。

“我们早上开工,到了中午吃饭时间就脱了戏服,穿着里面打底的白色水衣,顶着头套,到片场附近李导演家吃午饭。李导演太太张翠英(我们称她李阿姨)总是亲自下厨煮她的拿手好菜给我们吃。”

———《戏里戏外都是戏》

“就那么一点大的空间,又打灯,又放烟,再加上工作人员抽烟,空气坏得使人几乎窒息。拍到天快亮了,导演还一次次要求重新来过。我一头乱发,眼神涣散,目无表情,导演还笑着说:‘青霞快疯了。’其实他就是想要我那疯了的感觉。”

———《重看东邪西毒》

“电影终于杀青了,导演徐克设宴在福临门。我举杯敬导演:‘好高兴哦!这部戏终于杀青了。’‘你明天几点上飞机?’导演问。以为导演关心我而感到窝心。我说:‘十一点。’徐克说:‘明天九点通告,加拍一个东方不败出场特写。’我还没高兴完,马上又收起笑容,相信我的表情一定很滑稽,徐克忍得很辛苦才让自己不笑出来。”

———《东方不败甘苦谈》

●随手快评:李翰祥、王家卫、徐克……一个导演一个秉性,只有演员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唯有通过林青霞的笔,李翰祥家庭作坊式的人间烟火气、王家卫剑走偏锋的邪魔之气、徐克一言抵万军的大将之气才会那么活龙活现。

她的骨肉亲情

散文是承载情感的文体。因此通过这些散文,读者将会看到一个感性的林青霞。她谈对亡父的追忆,说三个女儿的成长,诉对山东老家和从小生长的眷村的情思……

“我的二十二岁女儿嘉倩,在情路上兜兜转转受了一些苦。我跟她说:‘亲爱的,在情路上我也有过刻骨铭心的苦,今天看来,都成了如烟的往事,何须在意?你年轻,你爱过,这不是人生必经的过程吗?’我看你是二十二岁,你看我的‘心’也是二十二岁,只要保留一颗童心,你将永远停留在二十二。”

———《二十二》

●随手快评:邢嘉倩是林青霞的丈夫邢李火原和前妻的女儿,起初嘉倩并不接受林青霞,林青霞就晚晚陪嘉倩睡觉,在她失眠的时候帮她按摩脊椎,慢慢培养起感情。面对二十二岁的继女,林青霞和她分享情感的秘密,不惜举自己为例现身说法。

“父亲个子高大英挺,穿上一身军服,更是英俊潇洒,见到父亲的身影出现,我总会扑上前去握着他的手回家,我那小小的手,紧紧地握着他的大拇指,那种温暖和安全感,就好像已经掌握了整个世界。”

●随手快评:父亲的亡故,对人到中年、并未经历多少坎坷的林青霞是一个巨大的打击,她依靠写作排遣心中的郁结。因为童年的这个画面,林青霞还创作了一幅名为“大手拉小手”的画作,也收录在这本书里。

她的友人们

林青霞善于交友。娱乐圈、文化圈、商界、宗教界……她都能有那么些个诚挚好友,那么些个君子之交。林青霞也善于察人。她总是能抓住与友人交往过程中的那些或有趣或动人的瞬间,用文字细细描绘。林青霞引林燕妮的话:“文章是脑子在演戏。”《窗里窗外》中的林青霞,正是一名纸上的导演,场景调度、人物特写、镜头衔接……一切掌握得刚刚好。

“一九九零年我得了金马奖影后,那年金马奖节目主持人是黄霑,南生请我们去‘丽晶酒店’吃饭庆祝,桌布上洒满了大小星星,各种颜色的小亮片,灯光昏黄,煞有气氛。黄霑跟我要笔,我说只有眉笔,他拿了去,正觉得奇怪,他已经拿着眉笔在桌上乱涂鸦……把那大白桌布涂得乱七八糟。我愣在那儿还反应不过来,他已拿起打火机准备烧桌布,大家手忙脚乱的不知如何是好。只见徐克搂着他的肩膀,什么话也没说,眼神里流露出对他的了解和包容。”

———《沧海一声笑》

●随手快评:既写出了风流才子的不羁,也写出了混世魔王般的孩子气。友人们对他的包容,既衬出他的赤子之心下的无伤大雅,也包含着朋友间的拳拳深意。

“我放下了戒备,退去了武装,也和法国女人一样脱掉上衣戴着太阳眼镜躺在沙滩椅上迎接大自然,邓丽君围着我团团转,口中喃喃自语,‘我绝对不会!我绝对不会这样做!我绝对……’声音从坚决肯定的口吻,慢慢变得越来越柔软。没多久,我食指勾着枣红色的比基尼上衣和她一起冲入大海中。她终于坚持不住解放了。”

———《演回自己》

●随手快评:林青霞写了自己和友人邓丽君在戛纳沙滩上日光浴的情景,那里没有人知道谁是林青霞,谁是邓丽君。保守羞涩的邓丽君在四周氛围的影响下终于卸下心防的过程,就这样被林青霞用几笔速写了出来。

“我们那桌就有施南生、徐克、陶敏明、狄龙和叶倩文。我们等了很久很久,所有的寒暄话都讲完了,所有的笑话也说尽了,最后连表情都似乎撑不起了……黄霑起身鼓掌,她终于来了,记得当时我张大了嘴巴,仿佛见到皇后出巡一般。她穿着一件粉红过膝长到小腿的貂皮大衣,下巴微微扬起,脸上挂着高贵的笑容,我们就像是她的子民,饿着肚子,仰望那件粉嫩的大皮草。”

———《她》

●随手快评:在书中,林青霞说自己在服饰方面的记忆力超群,往往时隔多年,还记得与朋友第一次见面对方的衣着。这次,她用衣着来描写香港才女林燕妮的张扬个性。

她对生命的体悟

马家辉在序言中说,林青霞“不只是在记事,还在理解、诠释,并且不断叩问事情背后的可能意义”。除了叙述往事,抒发情感,林青霞也在通过写作总结自己对生命的体悟。这使得她的文字有了一种幽微细致,而不是流于水银灯下的炫目花边。

“在人生的旅途中,每个人必将遇到不断的考验,也必定会经历人世间的生老病死、悲欢离合、爱恨情仇,巨石经历了千年沧桑,依然能开出美丽的花朵,我们又何需计较那些无谓的蜚短流长呢。”

●随手快评:曾被香港媒体的不实报道烦扰到无力的林青霞,在赴吴哥窟旅行途中,看见了千年石块中开出的三朵小花。她豁然开朗,并用相机和文字记录下她的体悟。

“我不懂什么是良能,他解释良能就是不要自不量力,不要好高骛远去做超越自己能力的事情。我频频点头称是,这正是我要学习的功课。就是不要老是要求完美,以致无法达到而自找苦吃。”———《完美的手》

●随手快评:林青霞记录了和季羡林见面时的谈话,大师的一句话让她受益良多。

总评

不仅仅因为它的作者是林青霞

正如林青霞对自己“作家”身份的强调,息影整整17年,林青霞此番重出江湖,并不是作为明星跨界玩票出书那么简单———林青霞是个能写之人,书中的散文作品,是她自2004年来在《明报》、《南方周末》等华文报刊中专栏的结集。在该书的自序中,林青霞也将自己从开始写作到一发不可收拾的过程娓娓道来。“马家辉是我的伯乐。他第一次跟我见面,就要求我写专栏。”“黄霑临走前两个月跟我邀稿写专栏,我没敢答应。他走后,为了追忆他,我写了第一篇文章《沧海一声笑》。”……朋友的邀约令林青霞一次次欣然命笔,而她自己也因写作的乐趣欲罢不能。

推荐这本书,因为它的作者是林青霞。这样一位在电影圈中传奇了大半生的绝世美人,她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有着别于其他任何一位作家的独特角度;她提及的一些人事物的过往细节,本身就是珍贵的影史轶事。推荐这本书,却也不仅仅因为它的作者是林青霞。那有如行云流水的流畅文风,以及对人生与世情入木三分的体悟,即使把它们当做纯文学作品来阅读,也足够令人回味悠长,唇齿留香。如同作家琼瑶在序言里说的,“这个窗里窗外的青霞,正在用成熟的心态,走进另一个境界。她不再饰演别人,她开始找寻自我,甚至是在‘发掘’自我。在发掘的同时,她也发掘着人生的真谛。这样的青霞,我实在喜欢。”

来源:南方都市报 实习编辑:舒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