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秀波:在谋生与自由间徘徊

来源:外滩画报
2014-03-31 15:15:24
 
 

吴秀波:在谋生与自由间徘徊

最近为了拍广告,吴秀波把蓄了不少时间的胡子刮掉,外表显得年轻很多,但依然脱不了一贯的“大叔”气质。“我挺喜欢自己胡茬满脸的形象。”他说。准备采访了,吴秀波看着录音笔,笑笑说:“我其实特别不善于聊天。”45 分钟过去,经纪人跑来催促:“灯光都准备好了,可以拍了。”一看,这才问了 4 个问题。拍摄结束后,我们再次坐下,继续访问。吴秀波缓缓地说着,你问你的,他说他的,有时停下来抽根烟,有时站起来喝口水。眼前这个年纪已经 46 岁的男人,眼神真挚而深邃,比起那些故作深沉的年轻人,他真有很多故事要讲。

叛逆与责任

吴秀波在外交部大院长大,父亲是个外交官。16 岁,他考进铁路文工团,可体制内的生活却拴不住这匹野马。与 1990 年代的北漂一族毫无二致,凭借一把好嗓子,吴秀波开始驻扎酒吧,过着唱歌走穴的生活,也尝试过开歌厅和餐厅。从 1995 年到 2002 年,他换了很多工作,用他自己的话说,什么赚钱干什么。他出版过一张唱片,卖出了 11 万元的版权——当时崔健的唱片也才卖了 12 万。 “如果至今还能维持那时候的生活状态的话,我绝不会做演员。我非常喜欢那种生活状态,到如今依然觉得留恋。”他自豪地说。作为当时的“垮掉一代”,吴秀波对杰克·凯鲁亚克的《在路上》相当熟悉。当然还有那本讲述对抗和获取的《汤姆·索亚历险记》——他至今也离不开这本书。“在酒吧驻唱时,每天晚上想唱什么,由我自己决定,底下的人你们爱干吗干吗,你们玩你们的,我唱我的。但我相信,一定会有人给我送花,一定会有人喜欢我,也一定会有人为我鼓掌。” 让他真正开始了解“责任”二字的,是第一个孩子的出生。那时的吴秀波已到而立之年。“我总不能让孩子饿死吧。”他说。开始当演员的那几年,吴秀波没想过走红,他只有一个想法:有戏演,有钱拿,养家糊口。他把那种生活比喻为挤公交车—什么都能演,别把他挤下去就行。“如果超过一个月没活,我就会非常非常恐惧。演员的失业是随时随地的。下个月签不到合同,接下去几个月就是失业。”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