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绘秦俑惊艳世人 人工制造“中国紫”颜料为世界最早】
2200年前,秦始皇的工匠们曾经将兵马俑打扮得色彩斑斓,鲜活生动。但在最初出土的大量陶俑、陶马时,尽管一些彩绘痕迹也曾零星出现,大多数兵马俑留给人们“灰头土脸”的印象。直到1998年,秦兵马俑二号坑出土了8件较为完整的大面积彩绘跪射俑,这些彩绘陶俑经过修复保护之后,一经展出,就聚焦了观众的目光,其粉红的脸、朱红的甲带、褐色的铠甲让世人啧啧称赞,惊叹不已。
秦俑身上究竟有些什么颜色?
秦俑的服装是以色彩艳丽的红、绿色为主,上衣的领缘和袖缘的颜色与上衣的颜色呈鲜明的对比色,如红色上衣则镶粉绿色缘,粉绿色的上衣则用朱红或粉紫的缘;上衣与下裳的颜色搭配也采用鲜明的对比色,如朱红色的上衣配以粉绿色或天蓝色的下裳;粉绿色的上衣配以朱红或粉紫色的下裳,从而使其更显绚丽。
秦人崇水德,尚黑色,而秦俑身上为何会有这样绚丽的色彩?目前无法得出确切的结论,还有赖于未来更多的考古发掘成果和更深层次的科学研究。但毋庸置疑的是,秦俑的用色浓艳大胆,一方面是当时现实世界的反映,另一方面与秦代社会的礼仪制度应该也是密切相关的。
这些颜料源于何物?又如何制成?
中国的色彩史可以上溯到原始社会的石器时代,距今至少有7000余年的历史。最初的中国绘画,是画在陶器、地面、和岩壁上的,渐而发展到画在墙壁、绢和纸上,艺术家们使用毛笔、墨以及天然矿物质颜料,不断探索、努力创新,逐渐形成了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气质的中国绘画色彩。
当这幅色彩长卷发展至秦汉时期,秦俑横空出世,为世人展示了秦帝国的色彩世界。秦俑身上不同部位分布着不同颜色,秦俑的服装颜色也各具特色,使用的颜料也各不相同:包括生漆、朱砂、赭石、石青、石绿、中国紫、骨白等。
其中,中国紫和铅白、铅丹均被认为是人工制造的。中国紫这种颜料目前在自然界中还未发现,而秦俑是现在已知的、有确切出土地点和年代的最早使用它的实物。与此大约同时代的埃及托勒密王朝所使用的埃及蓝,与之有着相似的化学结构,尽管人们不得而知它们之间存在着怎样的联系,却同样让人充满了好奇。
如何保护和修复彩绘秦俑?
当秦俑破土而出的那一刻,它的保存环境便发生了变化,光照、空气等自然因素使原本多彩的秦俑瞬间“黯然失色”。彩绘保护和修复工作在1974年兵马俑被发现时,就已经开始了。
1982年,秦兵马俑博物馆组织专人进行研究,并与德国巴伐利亚州文物部门联合开始了科研攻关;
1999年,首次采用“抗皱缩剂和加固剂联合处理法”成功 保护了整体彩绘俑,随后,该项技术被应用于汉景帝阳陵、秦陵陪葬坑出土的彩绘陶俑的保护处理。
如今,残存在陶俑表面的颜色通过相关色彩保护技术已经可以很好地保存下来。而“回贴”则成了最大的难题。所谓“回贴”是指将剥落并混在土中的颜色从土壤中分解出来,并粘回兵马俑身上。由于秦俑制作工艺程序特殊,以往国内乃至国外的其他相关考古研究并没有提供可以参考与借鉴的方法,彩绘“回贴”也成了今后秦俑彩绘保护研究的努力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