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丁语的复兴

作者:爱新闻 韩迦祺拉丁语的复兴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6-05-18 14:30:12

拉丁语的复兴

在美国,拉丁语的文化地位和在英国很是不同。确实,和英国一样,有些美国贵族高中也会教授拉丁语。不过,美国的天主教高中也在教授拉丁语,这些学校学费往往并不高,甚至免学费。不仅如此,令人吃惊的是,很多大学生自愿在大学里从零学起拉丁语。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学习拉丁语不是为了成为所谓的文化精英,也不是大学教育的一部分。自愿在这样一种已经死了的语言里费力挣扎的一些人,或许只是想找一种修满语言学分的简单方法;毕竟在拉丁语课堂里,你不用担心自己发音是否标准,你也不用在语言实验室花太多时间。但很多人学习拉丁语是因为他们对罗马人如何想象这个世界十分好奇。如何形容学习拉丁语的美国学生?我们需要把艾米斯口中的“卑鄙小人”换成更具吸引力的“怪才”(geeks)一词。

美国人有充分的理由来解释他们为何如此痴迷于古代世界。过去几年里,美国涌现出大量以古代为基础的电影、电视剧和小说:《斯巴达300勇士》(300)、《亚历山大》(Alexander)、《特洛伊》(Troy)、以及HBO剧集《罗马》(Rome)。我们很容易就能知道,为什么这些古代历史和经典神话的简化版本能在当代美国引起如此巨大的反响。显而易见的原因有:人们对大帝国的兴衰这类故事很着迷,还对东西方文明的碰撞很感兴趣。人们喜欢战争故事,尤其喜欢历史上宏大、惨烈的战争故事。当人们觉得世界末日即将来临时,就会对古代历史越发感兴趣:这能让人们去间接面对自己的未来同样会终结的现实。

但是,文化终究是和语言密不可分的。如果你想让自己对古希腊和古罗马的了解比你从《斯巴达300勇士》中看到的更深,就需要学习拉丁语和希腊语。虽然想要熟练掌握这些语言很困难,但了解一些皮毛不会费你很多事,尤其是在你已经会说西班牙语或意大利语的前提下。懂一点拉丁语就能帮你了解到欧洲民族语言是如何从拉丁语发展而来的——从而帮你了解现代欧洲和美国是如何从古代发展至今的。语言专家尼古拉斯·奥斯特协(Nicholas Ostler),《语言帝国》(Empires of the Word)的作者,对拉丁语如何支配后来的文化和语言给出了证据确凿的说明,令人印象深刻。他所著的《无线:拉丁语传》(Ad Infinitum: A Biography of Latin)不是拉丁语教材,而是和芒特一样,在追踪拉丁语从古至今的整个历史——并在这之间穿插了一些拉丁语词汇。

奥斯特协在书中完美地展示了罗马帝国和拉丁语的密切联系,并警示我们要从拉丁语和罗马帝国的衰亡中汲取教训。他引用了李维(Livy)对古代历史价值的分析:“inde tibi tuaeque rei publicae quod imitere capias, inde foedum inceptu foedum exitu quod vites”(从古代历史中,你能找到自己和国家均可遵循的经验,你也能从不好的例子中汲取教训,使自己不犯错)。从他的著作中,我们可以发现,拉丁语不仅仅是一整套的语言规则,而且更是欧洲和美国文化构建过程中的引导力。“语言创造了人们生活的世界,这个世界不仅存在于说话人的脑海中,更存在于他们每个人的生活中,以及他们子孙后代的生活中,而这些只能在人们的生活中才能存在并得以实现。”

然而,文化帝国主义仅有部分属于一种语言现象。奥斯特协认为,拉丁语是“胶水,将帝国中的人民安置于一处”,长达2000多年。如今看来,这种观点不甚合理,因为我们知道,很长时间以来,大部分受过教育的罗马人都能说两种语言(拉丁语和希腊语),并且,在公元1世纪和2世纪,许多古希腊知识分子作家——比如普鲁塔克(Plutarch)——在帝国的压制下,只会一点拉丁语,甚至一点都不会。(有意思的是,如今西班牙语在美国所处的地位和当时希腊语在罗马所处的地位很类似。)但是,当然,罗马人还有很多其他工具用来向世界传播古罗马精神。塔西佗(Tacitus)在《阿格里科拉传》(Agricola,芒特引用了其中一段)中对罗马征服英国做出的解释,使人们意识到了如何使语言、教育与文化控制、文化诱导中的其他方式相结合:即使没有拉丁语,信仰、法律以及建筑仍旧是罗马帝国鲜明的文化标识。正如塔西佗对英国人的评价:“他们甚至吸收了我们的穿衣时尚,穿起了托加长袍(toga);一点一点的,他们被其他文化和行为吸引,比如石柱廊、浴室和精彩的对话。因为他们不知道有什么会比这些更好。当这些成为他们的一部分的时候,他们管这叫做‘文明’。”据此,我们很容易就能对现代世界做出同样的类推:中国、俄罗斯以及欧洲的“美国化”,和耐克、可口可乐、现代大企业的资本化以及英语的传播密不可分。

拉丁语的悠久历史和缓慢消亡给了我们无限启迪,促使我们去思考自己文化的未来会如何变化。奥斯特协指出,拉丁语使得罗马人民把罗马当做宇宙的中心,以及“世界永恒不变的参考点”。他认为,这对现代英语使用者来说,是一种启发,“但也是一种警示”。这对试图实现全球统一化,语言或文化任一方面的全球普遍性之类的行为来说,是一种适时的警告。奥斯特协想要传递的信息是,我们最好接受没有哪一种单一的文化能够或者说应该无限存在的这一现实。并非条条大路通罗马,同理,并非条条大路通向伦敦,或者,通向华盛顿。

原文选自:Slate

译者:爱新闻 韩迦祺

上一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