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流浪地球》一起“仰望星空”

根据刘慈欣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流浪地球》持续热映,引发大众热议。不得不承认,从来没有哪一部国产影片可以像《流浪地球》一样,与生俱来的使命就是填补一个巨大市场的空白。

跟着《流浪地球》一起“仰望星空”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2019-02-12 08:39
2019-02-12 08:39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根据刘慈欣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流浪地球》持续热映,引发大众热议。不少人感慨,这部拓荒之作将毫无疑问地成为中国科幻电影史上里程碑式的存在。

不得不承认,从来没有哪一部国产影片可以像《流浪地球》一样,与生俱来的使命就是填补一个巨大市场的空白。近年来,中国电影产业发展迅猛,但科幻类型片却集体缺位,科幻迷只能靠好莱坞大片“解解馋”。中国何时能拍出自己的科幻片?这个问题年年被提出,年年无答案。如何迈出第一步?观众在期待,市场在等待。2019年春节,这部被颁发001号龙标的科幻片《流浪地球》,成功将中国电影带入“太空时代”。用影迷的话说:“终于有人抬起头来,向深邃的宇宙和璀璨的星河投去了目光”。

在传播日益分众化、个性化的新媒体时代,这部电影缘何能集聚起如此广泛的注意力,成为舆论热议的焦点话题。仔细推究,除了作品本身的大胆创意、细腻情感、精良制作,至为关键的是,作为一部建立在中国文化背景上的科幻电影,《流浪地球》很好地契合了中国人对家园、土地不离不弃的情感,击中了人们隐藏在内心深处的家园意识和集体感。“把地球推离太阳系”,这个想法看上去像是奇思妙想,其实背后有着深刻的文化背景,这就是中国人对故土家园爱得深沉!恰如导演郭帆所说:“中国人几千年来是面朝土地背朝天的,我们对故土有深厚的情感。”放眼世界,恐怕再难找到一个民族,能如中华民族这般,对故土家园有如此执念,无论遭遇多少艰难险阻,一定要回家,要叶落归根,要一家团圆。影片中,“回家”的信念一再被提及:对宇航员刘培强来说,“回家”是跨越17年的等待与思念;对面临生死考验的地球居民而言,“回家”是守住最后一方故土的慰藉与希望……可见,“流浪地球”的故事设定虽然是在科幻世界,观众却能从中找到共通的情感。

值得关注的是,《流浪地球》的此次逆袭,还迅速掀起了一波科幻热、科普热、环保热,这也从一个侧面体现了公众意识的觉醒,彰显了时代的进步。《流浪地球》自面世之日起,便超越了寻常电影的范畴。与它的热映相伴而生的,还包括对科学知识的普及,对环保意识的增进,对想象力的持续激发,以及借助流行文化“仰望星空”的独特视野。太阳会不会熄火?什么是引力弹弓?什么是洛希极限?真的有流浪星球吗?如何保护地球家园?带着如此种种的疑惑和思索,越来越多的观众向前一步,开始探究影片背后的问题。当然,影片也给观众带来了一些深层次的人文思考。比如面对关乎人类存亡的生死考验,是舍弃地球还是守卫家园?是亲情可贵还是使命优先?等等。正如一位影迷所说:“它让我们从现有的一亩三分地里走出来,站在宇宙太空的视角来审视人类命运,在没有经历过的时空拓展人生体验。”

“希望是这个时代像钻石一样珍贵的东西。”影片中这句形容科幻世界的台词,放在现实世界同样适用。新的一年,前行路上有机遇也有挑战,大家还要一起拼搏、一起奋斗。要想撬动属于自己的“流浪地球”,就必须直面艰难困苦,敢于迎难而上,一锤接着一锤敲,一茬接着一茬干,去拼一个荡气回肠的胜利。(韩亚栋)

(韩亚栋)

【责任编辑:张瑨瑄】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