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这皓月高悬的夜晚,会阖家团圆赏月、燃灯、吃元宵。每当耀眼的礼花绽放在深邃的苍穹,元宵在瓷碗中漾开小小的波纹——元宵节一过,年就真正画上了句号。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元宵节地月距离为全年最近,今年大家如果抬头赏月,将会巧遇“超级月亮”——即近地点的望月(满月),平均14个朔望月(413.4天)出现一次。

元宵: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来源:人民网-文化频道    2019-02-19 08:09
2019-02-19 08:09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名家笔下的元宵记忆

冰心

在散文集《寄小读者》的《漫谈过年》一文里,冰心蕴含着她思念家乡的温柔亲切的感情,同时也有对元宵节里家乡风俗的难忘记忆:

“我们老家在福州市南后街。福州的风俗,元宵节小孩子玩的灯,都是外婆家送的。福州方言,‘灯’与‘丁’同音,‘添丁’是句吉利话,因此,外婆家送给我们姐弟四人的是五盏灯!我的弟弟们比我小得多,他们还不大会玩,我这时就占了便宜,我墙上挂的是‘三英战吕布’的走马灯,一手提着一盏眼睛能动的金鱼灯,一手拉着会在地上走的兔儿灯,觉得自己神气得很。”

 

  巴金

汪曾祺在《故乡的元宵》一文中,描绘了江苏省元宵节一系列形式多样的民间活动,从中能够体会到他浓郁的生活情趣:

“有一个习俗可能是外地所没有的:看围屏。硬木长方框,约三尺高,尺半宽,镶绢,上画一笔演义小说人物故事,灯节前装好,一堂围屏约三十幅,屏后点蜡烛。这实际上是照得透亮的连环画。看围屏有两处,一处在炼阳观的偏殿,一处在城隍庙里的火神庙。炼阳观画的是《封神榜》,火神庙画的是《三国》。围屏看了多少年,但还是年年看,好像不看围屏就不算过灯节似的。”

周国平

当代作家周国平在《我的心灵自传》中,曾写到自己小时候的元宵节:“我上小学时,父亲才三十开外,仍很有生活的乐趣。每年元宵节,他会亲手制作一只精致的走马灯,在纸屏的各面绘上不同的水彩画,挂在屋子里。电灯一亮,纸屏旋转起来,令我惊喜不已。”

 

 

|<< 上一页 1 2 3   
【责任编辑:舒靓】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