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书聊睡眠 王蒙酝酿了30年

王蒙既是这本书的创作者之一,同时也是策划人之一,他认为,睡眠问题解决好了,会极大地提升人生的幸福指数和抗逆能力。郭兮恒在书中直指此种“睡法”的不妥,他认为人类的睡眠习惯是在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下进化而来的。

出书聊睡眠 王蒙酝酿了30年

来源: 千龙网
2019-03-30 10:06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世界睡眠日刚刚过去,很多人依然经历着睡眠困扰。3月28日下午,著名作家、学者王蒙,与睡眠呼吸病专家郭兮恒共同受邀出席了一次关于睡眠话题的演讲和读书分享会。二人合作的新书《睡不着觉?》,以作家与专家的对话形式完成,既是一本关于睡眠的科学趣史,也是一部哲学小品。王蒙既是这本书的创作者之一,同时也是策划人之一,他认为,睡眠问题解决好了,会极大地提升人生的幸福指数和抗逆能力。

作家观点

有“钝感力”才能提升抗逆能力

在《睡不着觉?》里,王蒙称自己为少年失眠、老来善睡的嘚瑟者,他从人文角度反思道:“现代、后现代的文化论说中,有一种比较时髦的说法,是说语言的发达与异化,会使语言反过来控制生活,乃至歪曲了现实,或者说由于语言的概念,造成了人生的歪曲、痛苦与麻烦。少年时期失眠这件事对我来说最大的收获是:千万不要轻易说自己失眠。光是‘失眠’一词儿就活活害死人。”

因此王蒙认为“失眠”一词毒素超标,非常赞赏他曾经的一位秘书的个人理论——他认为失眠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睡眠的一种形式,尽管这个想法有点牵强,但有心理治疗的作用。当他睡不着的时候,他就暗示他自己,这其实就是在睡觉时自己梦见自己睡不着了。王蒙认为这种说法竟然与庄周梦蝶的哲学有异曲同工之妙。

从《睡不着觉?》一书的书名即可看出,这是给睡不着、睡不醒、睡不好的人一粒宽心丸。王蒙提倡人要有“钝感力”,才能提升人生的抗逆能力。他甚至用自己父亲以睡眠解决负面情绪达到“救命”效果的例子,告诉读者善待睡眠就是善待自己,“你要有迟钝的能力,神经末梢不要太敏锐。别人看了你一眼,你就想一大堆,想象力太丰富,忒能琢磨没有好处。”

专家声音

把失眠现象与睡眠障碍区分开

睡眠呼吸病专家郭兮恒称:“在临床上,泛指的失眠也可能是一种表现,专业的睡眠医生应该把失眠现象与睡眠障碍区分开来,这才更有利于帮助病人理解失眠困扰,解决睡眠问题。”

郭兮恒列举了他在临床工作中遇到的大量有关敏感、自我暗示,甚至发展成抑郁、躁狂等症状的案例。从事睡眠呼吸疾病专业诊治和研究工作36年,郭兮恒常说医生的语言也是治病的良药,体贴有温度的语言对患者来说就是强有力的安抚,让患者更加自信地战胜疾病。

曾有报道称,葡萄牙足球明星C 罗的睡眠辅助师监测其睡眠时,看他进入深度睡眠后就把他叫醒,让他多次进入深度睡眠,据说这样有利于恢复体力。还有一种所谓的达·芬奇睡眠法,据称是一种将人类习惯的睡眠过程分散成多个睡眠周期,以达成减少睡眠时间的睡眠方式。

郭兮恒在书中直指此种“睡法”的不妥,他认为人类的睡眠习惯是在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下进化而来的。人类的睡眠是在特定时间内的连续过程,有第一小时睡眠才会有第二小时的睡眠状态,如果你要把睡眠的节奏打破了,就不会有完整的正常睡眠过程。开始发生睡眠时,我们首先进入到浅睡眠,再由浅睡眠过渡到深睡眠,然后由深睡眠再回到浅睡眠,最后进入到做梦的睡眠,这个过程叫作一个睡眠周期。健康成年人每晚完整的睡眠大约都会经历4到5个睡眠周期,但是每个睡眠周期都是不一样的,不是对前一个睡眠周期的重复,而是不断在变化。

郭兮恒问王蒙:“想象一下,我把您的睡眠规定成60分钟一段,在24小时内分7 次进行,结果会怎么样?”王蒙脱口而出:“那我跟你急!”

对话王蒙

写书谈睡眠 源于30年前外国人建议

在此次公开活动之前的访问环节,王蒙接受了北青报记者的采访,他风趣的回答引得现场一片欢乐。

北青报:您突然出一本谈睡眠的书,是机缘巧合还是有计划的?

王蒙:这本书是我酝酿最久的,这是大约30年前外国的一批汉学家给我提的建议,想了解我睡眠上的经验,比如说我上高中的时候就有过失眠,到后来特别重视睡眠,大家想知道为什么我现在这么能睡……他们睡不好觉的人特别多,说王先生你写一本关于睡眠的书,写好了全世界都能畅销,比您写多少书影响都大。这个话离现在二三十年了,正因为我觉得有点乐儿,说真什么都写不出来了,就剩下睡眠了,就练这一个活儿了,所以我就拖拖拉拉把这本书写完了。

尤其后来经过编辑给介绍,说朝阳医院的郭主任研究睡眠,而且郭主任爱聊爱说,我就觉得真是找着一个伴儿了,因为你光是从自己的生活经验上,还达不到睡眠科学、睡眠医学的高度。所以这个事儿一拍即合。

北青报:您在书中引述中国古人的话说“先睡心后睡眼”,从中国文化的精神境界来解读,人们怎样才能先睡心?

王蒙:说的心,实际的意思就是说人的思想感情,思想感情能平静、平衡,才能睡好。很简单的一个道理,您正发着火呢,心里火烧火燎的睡不好,按心理学家说,过分的喜乐给人造成的损害和过分的愤怒、过多的负面情绪都是一样的害处。所谓睡心,就是心平静下来,不管碰到多少问题,先踏实睡会儿,先闭着眼休息会儿再说,哪怕是一个权宜的,暂时的想法,您的心就算睡下来了。

北青报:您在书中提到“心斋”的观念,您平时是怎么吃心斋的呢?

王蒙:从我个人来说,我所谓的“心斋”就是少去想那些明显的容易使自己懊恼,容易使自己计较,容易使自己不愉快,对身体不愉快,对人际关系不愉快的事。有人说我记性好,我认为记性好的一面是忘性好,如果什么破事都要记得,那记性好变成了一个灾难。

北青报:您怎么看待有些人一边贩卖焦虑,一边贩卖“鸡汤”?

王蒙:这个话很有意思,一个人如果一辈子光喝鸡汤不知道什么叫焦虑,肯定属于心智不全。不过焦虑的不一定喝“鸡汤”,焦虑的您把您焦虑的事处理好了,比什么“鸡汤”都好。

所以梁启超说得特简单,他说最苦与最乐,什么叫最苦?就是想干一件事没干完,你老惦记它。什么叫最乐呢?就是你想干的事干完了,你干完一件事心里真舒坦,就踏实了。所以我说一面是焦虑,一面是“鸡汤”,我觉得这是正常的。但是人不要指着“鸡汤”,关键在于你的焦虑和“鸡汤”都应该可控。

(张知依)

【责任编辑:舒靓】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