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绝版书何以重生

”……  听不尽的故事,看不够的绘本,连环画出版社将家喻户晓的中国古典文学名著辅以老少皆宜的连环画形式,让《水浒传》又一次焕发了光彩。经过反复斟酌,脚本数易其稿,最终达到了文字流畅简炼、故事生动鲜活的艺术效果,为《水浒》连环画绘画创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这些绝版书何以重生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网    2019-04-02 09:10
2019-04-02 09:10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30集完整出版风靡一时

《水浒》连环画一经问世,就以文图并茂的特色深深吸引了广大读者。从1953年年初到1962年出版达16次之多,总印数每册达60万册。1963年,文化部和中国美术家协会举办了第一届全国连环画评奖,其中墨浪创作的《石碣村》荣获绘画创作三等奖。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和众多文艺作品命运一样,《水浒》连环画画稿绝大部分被销毁,遭遇灭顶之灾,成为绝版。

20世纪80年代,中国连环画事业再度出现繁荣,一大批根据古典文学名著改编的连环画相继问世,《水浒》也一度成了连环画的热门题材。

何玉麟介绍说,鉴于老版《水浒》连环画原稿被毁,无法再版,人美社重新策划编绘了30集《水浒》连环画套书,补充加入了原本已编写完成但未面世的后4集脚本,使这套古典名著连环画完整出版。

对于老版《水浒》连环画,数十年来不断有读者要求重新出版。虽然上世纪80年代该书曾由香港新雅图书有限公司翻印出版,人美社也曾于1993年尝试以32开本3卷本形式出版,但广大读者和连环画收藏者依然感觉不“解渴”,希望再现它50开本的原貌,一品原汁原味。

“新世纪之初,全国兴起了连环画收藏热,连环画图书市场也再度升温,老版《水浒》连环画绝版重生遇到了好的时机。”何玉麟表示,为满足广大读者的怀念和喜爱之情,在中国出版集团的大力支持下,2004年,人美社下决心将这套经典连环画重新修订,作为精品图书长久流传。

丰富形式满足读者需求

修订所面临的困难是:原稿已被毁,老版印刷物年久发黄、纸张差,很多画面出现断线、透影、模糊。“近3200幅画面需要修复,工作量巨大。”何玉麟说。

承制单位为此作了种种尝试:拍阴拷阳,能够保证画面基本清晰,但无法修补模糊的画面,且有大量吐白文字需要人工贴补;电脑扫描修补,然而对细微处难以修补,无法达到人工勾描的效果。

经过反复尝试,人美社最终采用了人工修补的办法:将原书画面放大,约请有经验的画家对人物、环境等进行修补,头发丝的走势、胡子的疏密等细部补合不一而足。这一做法使画面清晰度大大提高,很大程度上接近原稿。

探寻到保证画面质量的方法后,画家用大半年时间日夜勾描,完成了修补任务,使全书有了质的提高。这部古典文化气息浓郁、独具特色的连环画巨制脱胎换骨,受到专家和收藏者的一致好评。该书当年的主要策划者姜维朴赞誉其“再现连坛珍品,重展美苑光辉”。

陆林华介绍说,与老版书相比,绝版重生的《水浒传》连环画有以下特色:对文字统一作了修订,在版式上作了相应调整,使全书版面美观疏朗;约请姜维朴先生撰写近万字文章,回顾了这套巨制出版的风雨历程,增强了史料性、可读性;丰富图书的出版形式,满足不同读者的需要。

由于《水浒传》宣纸本的成功销售,《红楼梦》《西游记》等巨制名篇也有了宣纸线装本或珍藏版。“这不仅为连环画爱好者提供了更高层次的收藏品,而且有利于传承连环画艺术。”何玉麟说。

据不完全统计,绝版重生的《水浒传》连环画已累计发行10余万套。2017年,《水浒传》连环画版权输出越南,向世界读者传播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博尔赫斯全集》:逐本细致打磨 明珠再露光芒

□本报记者 金鑫

老版:《博尔赫斯全集》,浙江文艺出版社。平装本1999年版,精装本2006年版。

新版:《博尔赫斯全集》,上海译文出版社,第一辑2015年版,第二辑2016年版。

2015年之前,在上海译文出版社的新版《博尔赫斯全集》(第一辑)上市之前,博尔赫斯的作品在国内已有多年未再版。彼时,由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2006年版《博尔赫斯全集》,原定价198元一套的精装本网上已经炒到了2500元。近10年的空档期,让很多“不明真相”的读者对译文社颇有微词:买了版权,书为何迟迟不出?

对此,上海译文出版社副总编辑、新文本出版中心主任赵武平的解释是,“如果我们纯粹是想满足市场需求,那么我们也可以把之前的译本直接印了,但是我们没有,因为我们觉得,同样是养花的,这个花儿既然到我们这里,我们不能不讲究。”

精心打造最全版本

赵武平介绍,此前国内出版的《博尔赫斯全集》其实并不完整,有大量的博尔赫斯关于阿根廷民族、语言的文章和专著没有收入进去,有的翻译也并不完整。这次译文社的版本比原来的篇幅增加了1/3的内容,另外还收录了博尔赫斯和其他作家合写的小说及其他虚构作品,是目前国内最全的《博尔赫斯全集》。

动辄就将一位作家的作品全部收入的做法,近年来在译文社已不鲜见。除《博尔赫斯全集》外,他们还做了《杜拉斯全集》《昆德拉全集》等。前年,出版社还签下了菲利普罗斯、福克斯的作品,也都是三四十个品种。这些“大手笔”,在凸显译文社出版实力的背后,实则也是出版社出版观念的悄然转变。

“过去,总是在想要‘取其所精用其所用’,不可能将一个作家的所有作品出版,总是要挑出‘好的’,才可以出版。”赵武平坦言,现在不再那么“清高”了。以博尔赫斯为例,提到拉美文学,博尔赫斯绕不过去,只要有机会,一定会毫不犹豫签下。

“我们现在常跟编辑说,一个作家就是你的聚宝盆,但是,不是说你什么时候伸手就能拿出来都是很大的珍珠玛瑙,它可能是很小的沙粒,也可能不是很亮,这时候就需要你把它打磨成闪亮的珍珠。”赵武平如是说。

拾遗补缺提高文本质量

“所以你看,我们就是一点点做,一点点做,才有了现在好像是一个全集的规模,其实并不是一开始就想好要做全集的。”译文社新文本中心副主任、译文版《博尔赫斯全集》责编周冉进一步解释。她告诉《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在已经出版的《博尔赫斯全集》书目中可以看到,有一些并不被大众所熟知,“我们就是希望能尽量保证新版本的丰富性,对博尔赫斯的研究者或是普通读者来说都能从中获益”。

记者了解到,担任译文版《博尔赫斯全集》的4名编辑,是毕业于北大、南大、复旦的研究生,他们中有的跟着项目一做就是10余年。“之前的译本能省去部分组稿时间,但是,编辑的工作、投入的心血不会减少,修订的工作方式是我们对所有书的工作方式。”周冉认为,新版本较之前的版本做了大量拾遗补缺、勘误校正的工作,在文本质量上是有提升的。

周冉举例,比如《沙之书》中的一篇文章《乌尔里卡》,老版中缺少引言,参考资料后,这次也重新补充进来。“博尔赫斯墓碑铭文上有一段文字就出自《乌尔里卡》,新版本将引言补充进来,虽然看似不长,但对于博尔赫斯当时的写作背景等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比方说,博尔赫斯用西班牙语写的英国文学史,如果我们的编辑也不了解英国文学史,我们就一定要找到一位了解英国文学史的人再看一遍,是不是他所熟悉的内容。”赵武平补充说。

分册出版保持作品原貌

译文版《博尔赫斯全集》是根据书名分册出版的,周冉透露,今年有望全部出齐,将达到45本左右的规模,“单行本的形式,可以让读者更好地注意到每部作品。”

已经出版的《博尔赫斯全集》第一辑和第二辑都有一个套装的盒子,对此,周冉也颇感无奈,她告诉记者,其中每本书都有定价,原则上读者是可以单买来看的。比如《但丁九篇》。但丁的《神曲》是博尔赫斯钟爱的作品,该书收录了他写下的有关《神曲》的九篇妙趣横生的短文。再比如,作品《阿莱夫》,博尔赫斯以小说的形式展开了对时间、对空间、对宇宙、对宏观与微观的思考。

“《阿莱夫》有不断绵延的数字的感觉,可以带来很多艺术发挥的,有艺术家曾以此做过展览;《小径分岔的花园》中博尔赫斯想象出‘一座时间的无形迷宫’与在电影《盗墓空间》何其相似,甚至是电影中的一个道具,在小说中都有一模一样的描述。太奇妙了。”周冉说,“小册子”给了读者更轻松的方式去阅读、去了解博尔赫斯,“我们不会提供一个狭隘的引导,读者去读就好了。”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阅读全文

|<< 上一页 1 2   

(孙海悦)

【责任编辑:舒靓】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