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凡纳西耶夫再临国家大剧院“国际钢琴系列”

4月21日,被乐迷亲切称之为“火云邪神”的钢琴家瓦莱里·阿凡纳西耶夫将再登国家大剧院舞台,亮相“国际钢琴系列”。此番,阿凡纳西耶夫在继三年前贝多芬专场后,将为北京乐迷倾情献上浪漫主义作曲家舒伯特三部经典钢琴作品,以不拘一格的演绎风格重塑作曲家晚年巅峰之作。

阿凡纳西耶夫再临国家大剧院“国际钢琴系列”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2019-04-02 15:30
2019-04-02 15:30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4月21日,被乐迷亲切称之为“火云邪神”的钢琴家瓦莱里·阿凡纳西耶夫将再登国家大剧院舞台,亮相“国际钢琴系列”。此番,阿凡纳西耶夫在继三年前贝多芬专场后,将为北京乐迷倾情献上浪漫主义作曲家舒伯特三部经典钢琴作品,以不拘一格的演绎风格重塑作曲家晚年巅峰之作。

特立独行的演绎风格

忠于内心的非凡诠释

俄裔钢琴家瓦莱里·阿凡纳西耶夫生于1946年,曾师从于钢琴巨擘雅科夫·扎克和吉列尔斯,正统的俄罗斯学派教育造就了阿凡纳西耶夫深厚的演奏功力。随后莱比锡钢琴大赛、伊丽莎白音乐大赛等多料冠军开启了阿凡纳西耶夫的职业演奏生涯。在古典音乐界,阿凡纳西耶夫可谓是一位个性极其独特的音乐家,在钢琴领域之外,他对哲学、文学等学科也充满强烈兴趣和热情,目前他已用英、法文写作出版了九部小说,并始终坚持为录制的唱片撰写说明。深厚的文化艺术修养使得阿凡纳西耶夫始终保持清晰独立的音乐思想,他对作曲家及作品的理解不再“人云亦云”。虽出身“名门正派”,但其演绎风格却另辟蹊径自成一体:完全张开的手指替代了高抬指快击键的标准手型,果断的触键塑造出金属般的音色,拖延的慢速和节奏为烂熟于心的作品赋予全新的艺术生命力。他也因此被日本乐坛称之为“现代钢琴界的音乐鬼才”。

“手指上的实践要听从内心的指引,艺术家应该更加专注自己的内心。”阿凡纳西耶夫秉承对自己艺术理念的坚持,从墨守成规中脱颖而出。2016年11月,这位特立独行的钢琴家首次到访中国现身国家大剧院时,他所带来的贝多芬“悲怆”“月光”“热情”三大奏鸣曲一时间引起了古典音乐界的广泛热议。在4月21日这场舒伯特音乐专场音乐会上,阿凡纳西耶夫又将会有怎样的诠释,足以让乐迷朋友翘首期盼。

拍摄 牛小北

舒伯特晚年顶峰力作

七旬钢琴大师演绎不同心境

热衷于演绎德奥作品的阿凡纳西耶夫,此次来华,他将带来舒伯特《瞬想曲》D780、《即兴曲》D946和降B大调钢琴奏鸣曲D960三部晚年巅峰之作。对于现已年过七旬的阿凡纳西耶夫来说,舒伯特“内心独白式”的旋律将诉说着他“隐士般”的音乐世界。在音乐史上,舒伯特虽与贝多芬同处维也纳古典时期,但两人的艺术风格却各具特色。舒伯特在继承古典风格的基础上,继而开创发展了瞬想曲、即兴曲等钢琴音乐小品体裁。简单小巧的形式、歌唱性的主题、真诚细腻的情思,内含着强烈的浪漫主义自我表达。《瞬想曲》D780中包含六首性格不同的小曲,每首作品表现特定的情绪与感受,展示了一个丰富奇妙的音乐世界。其中以仅有54小节的第三首最负盛名,整首乐曲精巧细致,淳朴可爱,具有不加雕琢的自然美。《即兴曲》D946创作于作曲家“最丰富、最高产”的人生最后十八个月内,被认为是浪漫主义时期钢琴小品的“鼻祖”。即兴自由与严谨构思相结合,酝酿出优美丰富的音乐语汇,如一首首精致的诗歌让人着迷。

舒伯特最后一首钢琴奏鸣曲D960,被誉为“贝多芬之后最优美的一首奏鸣曲。”具有十足的舒伯特式风格,区别于贝多芬的短小动机主题,舒伯特采用乐句或乐段进行对比、发展,庞大的篇幅、戏剧性的效果贯穿着作曲家饱尝辛酸的一生,让听众感受到一个孤独落魄的灵魂正用音乐来抚慰世间的一切。

【责任编辑:舒靓】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