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鲁生新书《美在乡村》 关注乡土之美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潘鲁生几十年行走乡村、探访民艺、观察民生的思考与调研集结成新书《美在乡村》,由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美在乡村》分为乡风文明、村落保护、手艺农村、农民画乡、乡愁记忆五个章节,篇幅40万字,从理论到实践两个层面回答了乡村文化建设的相关命题。

潘鲁生新书《美在乡村》 关注乡土之美

来源:北京晚报    2019-04-26 15:36
来源: 北京晚报
2019-04-26 15:36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潘鲁生几十年行走乡村、探访民艺、观察民生的思考与调研集结成新书《美在乡村》,由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

《美在乡村》分为乡风文明、村落保护、手艺农村、农民画乡、乡愁记忆五个章节,篇幅40万字,从理论到实践两个层面回答了乡村文化建设的相关命题。

全书详细记录了我国各地的传统民俗、手工艺,以及传统村落里的各种物质和精神遗产。书中很多资料难能可贵,比如书中写到的以打制苗族银饰作为主要经济来源和生活方式的贵州雷山县西江镇控拜村,全村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制作银具,其制作工艺、演变、类型等等,是独具控拜风格的苗族装饰艺术,极具地域特色。书中很多内容更是倾注了作者为“文化乡愁”寻根的浓厚情感:儿时母亲教唱的童谣,母亲手纳鞋底的松紧口布鞋,还有春节时自己做的灯笼等等。

作为一名长期在民间文艺领域深耕的专家学者,潘鲁生从事民艺研究与田野调研三十余年,一直致力于民间文艺的抢救、保护与传承实践,调研足迹几乎遍及全国所有省市自治区。早在1997年,他从民艺学理论视角出发提出了“民间文化生态保护”计划,并在此基础上将关注的视点从民间艺术延伸到乡村重建等学术命题,其“手艺农村——农村文化产业发展调研”和“城镇化进程中民族传统工艺美术现状与发展研究”在学术和政策层面都获得了广泛的关注。

潘鲁生在书中表示:“美在乡村,不是一个抽象的命题,既可以是具象的乡村风貌之美,是可感的风土人情之美,是我们理想中要振兴和传承发展的乡村之美,也是我们面对乡村时所抱以的深沉情感和美学态度,是关注乡村中个体与文化的存在,关注乡村生命的价值,认识乡村本身不可替代的意义和生命力。”

(陈莉)

【责任编辑:张瑨瑄】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