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莹华:当代苏州发绣的守护者

4月24日,由苏州博物馆与苏州市非物质遗产保护管理办公室主办的“苏艺天工大师系列——周莹华发绣艺术展”在苏州博物馆开幕。展览展出了中国刺绣艺术家周莹华创作的20多件发绣艺术作品。

周莹华:当代苏州发绣的守护者

来源:中国文化报    2019-05-05 08:53
来源: 中国文化报
2019-05-05 08:53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消夏图(发绣) 60×112厘米 周莹华

4月24日,由苏州博物馆与苏州市非物质遗产保护管理办公室主办的“苏艺天工大师系列——周莹华发绣艺术展”在苏州博物馆开幕。展览展出了中国刺绣艺术家周莹华创作的20多件发绣艺术作品。

发绣在古代又称墨绣,在制作中先以墨线起稿,再用发丝代线,以滚、缠、切、接等刺绣针法绣制,绣面效果颇有墨线勾勒的白描风格,因此得名。发绣是江苏特有的民间传统工艺品种之一,最早起源于唐朝上元年间,是以人的头发丝为原料,结合绘画与刺绣制作的艺术品。据传刚开始是由于当时的信众将发丝剪下,以白描法绣佛像来表达对佛祖的虔诚,后到元明时期题材逐渐广泛起来。

发绣制作工艺复杂,耗工惊人。头发经过收集、洗染和化学处理之后,被发绣艺人用之为线,历经数月甚至数年的辛勤制作才能完成一幅发绣作品。因头发有粗、圆、不服帖等特点,要让作品达到“平、亮、均匀、自然”的效果,艺人就要采取不同的针法进行绘制,通常每幅作品会用上近10种针法。发绣艺术作品与丝绣相比,色彩典雅、古朴大方,尤其是在表现白描画时微微凸起的线条显得刚健有力。经处理后的人发,具有不腐不烂的特点,用它绣制成的发绣作品具有保存时间长的特点,有利于长期收藏。此外,头发具有人体DNA,这也决定了它有着独特的人文价值。

在中国,尤其是古代中国,人们珍惜头发如生命,并有“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毁伤”的教诲,也有宋代孝女周氏为纪念其母,刺血手书《妙法莲华经》7万字,以发丝绣之,历时23年而成的故事。同时,头发作为重要信物也传递着人们的忠诚、坚贞和深情。古代女子常把自己的头发赠予心爱之人,表示“伴君左右,同患难,共荣辱”,新婚夫妇则会将双方头发缠绕一起以取“永结同心,不离不弃”之意。佛教徒皈依佛门时都要剃度,不仅是“了却尘缘”,也是表达对佛祖的虔诚和普济天下的坚定。因此,头发是生命的一部分,是精神的代表,以发制礼物表达的更是对受赠者的最高致意。

周莹华是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她出身于刺绣世家,其生父高伯瑜是苏州刺绣研究所的创办人之一,被尊称为“现代发绣之父”。由于从小就受到刺绣艺术的熏陶,看到了许多精美的绣品,使得周莹华对刺绣艺术有所了解并逐渐喜欢,而几十年来专门从事刺绣艺术的过程更让她体会到了这门艺术的博大精深。周莹华的发绣作品特别讲究艺术性,她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丰富了发绣的表现题材,创新拓展了发绣针法。从此次展览中的作品来看,不仅充分显示了发绣艺术精致、雅洁、柔丽的美学品格,也能看到周莹华的个人艺术风格。

虽然新中国成立后苏州刺绣研究所将苏州发绣恢复了,但由于材料、题材等问题,导致很少有人从事这一工艺制作。而上世纪90年代,周莹华为了实现其父高伯瑜的心愿,更好地将这门技艺传承下去,便开创了自己的发绣工作室。

由于题材和技法的原因,发绣流传下来的作品大多较为简单、粗糙,为了突破传统,周莹华携其工作室的苏州绣娘们潜心研究,在题材上不再受佛像的局限,在技法上也大胆创新。如在绣制《维摩演教图》发绣作品时,在忠于原作的基础上,利用发绣“色中有墨,墨中有色”的特点,运用滚针、缠针、接针、虚针等不同针法,充分发挥了发绣善于表现线描人物的特点,通过发质的浓淡、粗细、曲直等刻画出原作人物衣履长纱的飘逸和室内家具线条的刚硬。整个画面显示出发绣线条强烈、明快、爽健的美,达到了不施丹青也光彩动人的效果。“我的发绣作品大都取材于传统中国古画,所以在艺术上强调诗、书、画、印的统一,在绣制技艺上注意用针依据书画笔法,要求提、按、顿、挫之笔意与浓、淡、枯、湿之墨韵皆能得以完美再现。”

作为发绣的原材料——头发的选择也极其讲究。周莹华说,老年人的头发太脆,还没上绣针就会断;男子头发则太粗,柔韧性不好,长度也达不到要求。因此,不仅要精选发质柔软的少女的头发,还不能是经染、烫、焗油等被损伤过的发质,长度则以30厘米至40厘米为宜,太长妨碍拉针,太短则要经常换线。

周莹华对发绣的创作要求很严格。她表示,发绣的手工绣发只是第一步,之后还得经过装裱、整压等多个环节,一环扣一环,其中不管哪一环做坏了,整幅作品都要报废。“曾经有一幅发绣长卷作品《八十七神仙卷》,作品在勾稿、刺绣上都很好,只是在最后裱画时出了问题,影响到了作品的外观。为了严守质量要求,我决定重新绣制,直到自己满意。有瑕疵的那件至今还躺在仓库里。”周莹华说。

正是秉承着这种严谨的创作态度,在多年的发绣工作中,周莹华携其他苏州绣娘们不仅先后绣制了《韩熙载夜宴图》《发绣双面绣图》《清明上河图》《千手观音》《姑苏繁华图》《水月观音》等经典发绣作品,先后获得了十几个国家级、省级的重要奖项,还多次参与国内外重要展览,并被世界各地博物馆、美术馆以及国际名人收藏。通过她们的努力,也在全国确立了苏州发绣的地位。

除了致力于探索当代发绣艺术在艺术语言和材料上的创新突破外,多年来周莹华还身体力行做了很多传承推广工作。她不仅带着自己创作的发绣作品积极参与国内外展览,发现、培养发绣传承人,还时常在高校、社区等地举办讲座、现场示范等互动活动,走进人们的生活,让大众了解发绣艺术。苏州博物馆馆长陈瑞近表示,在浮躁物化的现代生活中,发绣不仅是艺术品,也是洗涤心尘、澄净思想的高雅意象。苏州是发绣艺术传扬的中心,而周莹华是当代苏州发绣的守护者。(施晓琴)

(施晓琴)

【责任编辑:张瑨瑄】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