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是一种生活方式

读书不在于读了多少,关键要有所得。借助书籍,可以构建认知框架,丰富学识涵养,充盈精神世界,最终遇见更好的自己。”以前讲“学好一门手艺”,现在要求“十八般武艺,都要精通”,与时偕行,我们需要通过读书来给自己充电;借助书籍,我们可以构建认知框架,丰富学识涵养,充盈精神世界,最终遇见更好的自己。

阅读是一种生活方式

来源: 人民日报
2019-05-14 08:21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读书不在于读了多少,关键要有所得。借助书籍,可以构建认知框架,丰富学识涵养,充盈精神世界,最终遇见更好的自己。

前不久,居住的小区进行地下管道施工,每到中午休息,总有施工工人席地而坐,顺手掏出手机阅读。打发时间也罢,放松身心也好,这一幕总在我脑中浮现。

从小到大,父母一直反复叮嘱我,要多挤出时间看看书。工作以后,他们仍会提醒我,空闲的时候可以多看会儿书。我明白这份良苦用心,他们不希望我因为学识不足而限制发展。

因此,上学的时候,泡图书馆成了我的常态;工作以后,书籍仍然没有离开过自己的视野。正是因为读书,让我遇见了更好的自己,一步步接近理想中的模样。

都说读书是门槛最低的高贵之举,于我而言,书籍更像一面镜子,其中的人物经历、思维方式总会无意中投射到自己身上,无形中形成对比,让我能主动审视自己,不断更新对自己的认知。书读得越多,对自己的认识也就越深、越全面,也就更容易找到发力点,让自己不断成长。

当技术的变革带来了阅读方式的革新,我们更没有理由不读书。造纸术的发明让阅读更便捷,印刷术的发明让阅读更普及,数字技术则创造了书刊的新形态,催生了随时随地随心的自由阅读方式。技术的升级正在让书本挣脱时空的局限,不断刺激读者的阅读意愿,提升阅读体验,满足个性化需求。

可能有人会问,现在的图书浩如烟海,我们该怎么读?读不进去又该怎么办?其实读书的核心不在于读了多少,关键是要有所得。哪怕是一本很普通的书,只要反复读,每一遍可能都会有不同的收获,能够不断发掘出新的见解,并将其内化于心。读书的过程也是思考的过程,需要让内心归于平静,夜读恰好能与之契合。能为阅读和思考提供最佳条件,让我们乐在其中。

翻开书页,书香自来。现在,读书正逐渐成为一种生活方式。《2018年度中国数字阅读白皮书》显示,我国人均数字图书阅读量达12.4本。不论是城镇还是乡村、老人或孩童,随时随地阅读正融入日常生活。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以前讲“学好一门手艺”,现在要求“十八般武艺,都要精通”,与时偕行,我们需要通过读书来给自己充电;借助书籍,我们可以构建认知框架,丰富学识涵养,充盈精神世界,最终遇见更好的自己。

(王漓鹂)

【责任编辑:舒靓】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