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未都 从《小文65》说起

马未都散文集《小文65》日前由长江新世纪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出版发行。马未都:我做收藏没有什么转折点,唯一一个转折点就是1990年10月30日观复博物馆成立,这算是一个转折点,由个人收藏变成公共财富。

马未都 从《小文65》说起

来源:北京青年报    2019-05-20 10:02
来源: 北京青年报
2019-05-20 10:02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马未都散文集《小文65》日前由长江新世纪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出版发行。该书精选了著名收藏家、观复博物馆创办人马未都近15年来所写的序跋文章共65篇。

在19日下午于西西弗书店北京国贸黑标店举行的首发式上,马未都介绍,《小文65》内容涉及收藏、文化、艺术、建筑、文学、社会等方方面面,每篇序跋小文虽然不长,却往往将该领域的历史梳理一番。

这是一本既可以看也可以听的融媒体图书。马未都此次特别尝试给每篇小文都录制了相关视频,讲述他和这本书、这个作者的趣闻轶事,在书后还附加了问答二维码,使读者在观看完图书后可以直接向马未都提问。

北京青年报记者看到,在一篇《坐卧之间,有山林之思》的文章中,马未都先生由植物的生长规律到地理气候,由家具款式到家具的人文意义写江苏南通的柞榛木家具,使读者对整本书有了一个结构上的认识,一下子就勾起了人们对家具背后的人文、自然知识的好奇心。

当记者问到具体“山林之思”时,马未都回答:“是指静态的一种思考,在纷杂的社会中很难有静态的思考,每天都要上班,为生活奔波,要为自己生活不断地改善。古人不是这样的,古人一生中生活节奏都很慢,他就可以搬个板凳看山听松。中国人画一幅图就是山林之思。”

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与马未都先生下面的对话,或许蕴含着他的“山林之思”呢。

谈作序

作序的一大原则是不能收钱

北青报:《小文65》实际推荐了65本书,为什么想到出这样类型的一本书?

马未都:这么多年写了很多序。我本身是编辑,编辑出身的人对序特别重视,过去我们看书首先看序,只不过近些年序往往写得很水。由于写多了,就把它凑成一本书。

北青报:您在书中既有收藏,也有文化,还有一些艺术的杂文,对于您自己来说您更喜欢写哪类文章?

马未都:其实不是特愿意写这种收藏类型的书,比如瓷器里面我写了两本,一种叫《瓷之色》,一本叫《瓷之纹》,我觉得我对瓷器的理解已经达到了一个很高的高度。我老说深者看深,浅者看浅,不懂陶瓷的人你也能从中获得它的乐趣,可以当做文学书读,也可以当科技书读,都能从各种层面获得读书的乐趣。

北青报:看一本书的时候如何迅速了解一本书的梗概和重点?

马未都:读书从某种意义上是没有捷径的。如果有捷径第一看序,如果序写得好,你能够对这本书有个基本的了解。实在不行你可以用快速阅读法,是我发明的,每一个自然段读到第一个句号为止——30万字一本书,大约两个小时能看完,对这个书有个基本的了解。书本身就可以粗读和精读,不要求每一本书都精读。

北青报:邀您作序的人很多,您选书的标准是什么?

马未都:首先我作序必须是我感兴趣的,不管是站在一个角度还是非常全面的角度看待它,它都是有优点的。我知道每一本书的质量,我本身是个职业编辑,我对这些书的优劣自己心里是清楚的。此外,必须有一个原则,就是不收钱,跟钱没有关系。

谈收藏

收藏其实就是跟物谈恋爱

北青报:从事文学到做影视再到最后做收藏,是什么促使您人生之路的改变?

马未都:其实不是我有多大能耐,是我没能耐做很多事,就不停在换,每一次都会往上走。人评估自己比评估世界重要,现在人愿意评估世界、评估社会,但不评估自己。我说,你认为你自己成不重要,重要是认为你自己哪儿不成,你就做你成的事。

北青报:您做收藏的转折点发生在什么时候?

马未都:我做收藏没有什么转折点,唯一一个转折点就是1990年10月30日观复博物馆成立,这算是一个转折点,由个人收藏变成公共财富。

北青报:您曾说过做收藏的心中不能太贪,遇到自己喜欢的东西您能忍得住不去收藏吗?

马未都:有钱就忍不住,没钱就忍得住。收藏其实就是跟物谈恋爱,跟所有人谈恋爱你没有这个能力,世界上最大的收藏家有这么一句话,富可敌国,贫无立锥,就是这个意思。

北青报:不能太贪主要指哪个方面?

马未都:收藏戒贪是一个原则,人生戒赌,收藏戒贪。不要老幻想一个便宜的物件,要想万一上当了怎么办?社会上的人老想,我万一发财呢。有本事的人都戒贪,别说没本事的人了。

谈教育

年轻人凡事多想一步

北青报:您觉得应该怎样从小培养孩子在感知方面的能力?

马未都:要多去看博物馆,因为博物馆是别人帮你筛选出来的。更好的方式还是要读书,系统地读一些美学的书。美学的书高于文学的书,读起来比较费力。如同孩子们学说话是最简单的,认字很难,但你为什么学认字,因为比说话要麻烦,但表达起来更好。所以不仅要读文字书,还要读美学书,读哲学书。这些对你人生有巨大的好处。

北青报:观复博物馆的观复猫的形象是您创造出来的,对于让孩子了解历史文物的意义何在?

马未都:观复猫是观复博物馆的复牌,中国养猫的有6000万(人),这是一个庞大的数字,现在需要治愈,很多人认为家里养猫可以治愈,因为猫比狗要省钱。社会至少有两代人走过独子家庭,相对于过去的多子家庭就比较孤独,希望跟动物沟通。人类最重要的一件事是有一个情感沟通。观复猫给我们博物馆带来了很多年轻人,我们想通过多个途径为观复的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北青报:您是很多年轻人的“偶像”,怎么练就这样一种独特的风格?

马未都:我没什么练就,人生每个人都有所长,有所短,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我有很多地方也很笨,比如唱歌就很笨,游泳也很笨,不是每方面都行。只不过我们愿意多想,多想比多做还重要。我老跟年轻人说,凡是多想一步,不需要想得太久远,不要给自己一个巨大的规划。18岁考虑80岁的人生,你必败无疑。

(张知依 刘江华)

【责任编辑:舒靓】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