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人员向记者介绍出土文物陶磨盘 张莹莹 文/图
记者从河南省郑州市考古研究院获悉,日前在郑州西南区域发现了160座汉代墓葬,经过两个月的考古发掘,共出土各类文物1000多件。“该墓葬年代为从西汉至东汉过渡时期,郑州地区在此前的考古发掘中,这一年代的墓葬较为少见,这一发现为研究该时期的社会发展情况、丧葬制度、文化延续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及科学依据。”郑州市考古研究院高赞岭说。
160座墓葬中包含西汉时期墓120座、东汉时期墓40座。西汉时期墓的形制可分为竖穴式墓道土洞室和竖穴式墓道土圹空心砖室,墓顶可分为平顶和斜形顶,墓壁为空心砖齐缝垒砌,底部为空心砖平铺;东汉时期墓形制为斜坡式墓道土圹小砖室,墓顶可分为拱形顶和穹隆顶,墓壁为小砖错缝平砌而成。
墓葬中出土的1000多件文物不仅有铜镜、铜钱、铜碗、铜甑等,还有铁剑和铁环首刀。其中,出土的陶器数量最多,陶仓、陶壶、陶灶、陶案等应有尽有。出土的画像砖也是此次考古发掘中的一大亮点。画像砖上的纹饰十分清晰,题材更是多种多样,除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大神兽外,还有轻盈起舞的仙鹤、穿着蓑衣骑在马背上如御风而行的仙人等,充分展现出汉代郑州地区先民的丰富想象力和审美情趣。
高赞岭还展示了出土的铸有“大泉五十”字样的铜币,也就是“王莽币”。说明当时正处于历史记载的王莽篡汉时期,该铜币是王莽新朝通行货币中流通时间最长的货币。这些出土钱币体现了当时丧葬习俗中随葬使用及放置情况,同时也反映了当时高超的制陶、冶铜工艺。
此外,东汉墓中出土有一座“复式猪圈厕”,猪圈和厕所一体,这是东汉时期的典型厕所,备受关注。西汉墓里还发现3块鹿首砖,鹿的造型非常逼真,砌在墓室的门楣上面,寓意“福禄”,寄托了生者对死者的祝愿。
随葬品如此丰富,墓主人究竟是何许人?高赞岭称:“汉代讲究厚葬,平民墓也比较豪华,这些墓葬不是王公贵族而是平民墓,这恰好向我们展示出汉代普通民众的生活风貌。”他还介绍,有些较大的墓葬,例如现场看到的多室墓,主要分为墓门、甬道、墓室3个部分,里面有中室、侧室,还另有一个后室,类似于现代的三室一厅,主要用来埋葬死者和死者的妻妾等,属于平民中的富绅级别。
“这次考古发掘的收获可谓对郑州不同时期考古的丰富和完善。”高赞岭评价,目前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对出土文物已收集完毕,确认了该区遗迹的文化性质与时代,同时获取了该区域两汉时期墓葬形制以及出土物等较完整的考古发掘资料。接下来,考古单位会将相关文物资料收集完毕,把出土器物带回库房研究,彻底离场后,将该地块交付基建单位继续城市建设。
“此次考古发掘的顺利进行得益于郑州市实施的考古前置工作的开展。”郑州市文物局局长任伟称。2018年,郑州市发布《关于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考古调查勘探发掘前置改革的通知》,试水国有土地开发建设中考古调查、勘探、发掘前置改革,将考古调查、勘探、发掘工作完成作为国有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的前置条件之一,将建设用地“先出让后考古”的传统做法改为“先考古后出让”。
此项改革获得了业内人士的点赞,认为这让文物勘探和考古发掘费用在土地出让时均摊于所有出让地块成本之中,改变了以往哪个地块发现文物,文物工作经费由哪个地块竞得人承担的局面,也在土地出让层面体现了“文物保护人人有责”的工作理念。(张莹莹)
(张莹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