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昆曲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近日,雅韵昆台共知音——2019年海峡两岸(昆山)昆曲交流演出活动在江苏省昆山市当代昆剧院举办。作为海峡两岸(昆山)昆曲交流演出活动的承办单位之一,台湾昆剧团是台湾首个昆剧表演团体。

让昆曲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来源: 中国文化报
2019-05-31 08:46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以曲对话,共谋发展。近日,雅韵昆台共知音——2019年海峡两岸(昆山)昆曲交流演出活动在江苏省昆山市当代昆剧院举办。来自海峡两岸的昆曲表演艺术家、学者通过对话交流、互赠纪念品、经典昆曲折子戏演出等活动,展示了昆曲在两岸传承发展的成果,同时也让人一窥昆山在推动昆区艺术走进当代生活上的决心和信心。

昆曲姓昆,根在昆山

被誉为“百戏之祖”的昆曲原名“昆山腔”,发源于十四五世纪的昆山,是我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于2001年5月18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首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昆曲是基于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而形成。昆山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历史上涌现出顾炎武、归有光等众多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昆曲集文学、音乐、美术、园艺、舞蹈等艺术之大成,既是独特的自然环境、文化环境的产物,也是各艺术门类相互交融的结果。

多年来,昆曲在昆山一直受到当地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厚爱。1993年,昆山市投资250万元在亭林公园内修建了昆曲博物馆,陈列了大量昆曲史料。投资10多亿元的昆山文化艺术中心于2012年底建成,内设昆曲剧场。自1987年成立全国首家“小昆班”以来,昆山加大投入,将昆曲文化与校园文化相结合,30多年来,在昆山中小学已成立近20个“小昆班”,共排演100余折昆剧名段,百余名学子进入专业戏曲院校深造。

此次活动的开幕式上,著名昆曲表演艺术家蔡正仁、台湾昆剧团团长洪惟助、苏州昆剧院院长蔡少华等海峡两岸昆曲人同聚首,话传承、说发展,将昆曲人对这一传统文化的敬畏和执着娓娓道来。作为海峡两岸(昆山)昆曲交流演出活动的承办单位之一,台湾昆剧团是台湾首个昆剧表演团体。多年来该团在台湾地区传承弘扬昆曲艺术的同时,积极参与两岸联演,加强与大陆昆曲事业的互融互通。此次,昆台两地著名昆曲艺术家联袂带来了经典折子戏《杨家将·挡马》《燕子笺·狗洞》《牡丹亭·游园惊梦》《白罗衫·诘父》等,让观众感受昆曲艺术的优雅与魅力。

互联互通共助传承

2016年开始,共青团昆山市委联合市文明办、市文广新局、昆山当代昆剧院举办青少年昆曲夏令营。昆山市少先队总辅导员周驾介绍:“每次报名有三四百人,只能择优录取。”夏令营的举办引起了孩子们的浓厚兴趣,孩子们从基本功学起,练习发声、身段,开展戏曲赏析。昆山高度重视昆曲传习基地和团队建设,先后成立了玉山曲社、玉峰曲社等多个民间曲社,周庄、千灯等古镇还修复了古戏台,展演以昆曲为主的传统戏曲,其中周庄的昆曲“天天演”活动已连续坚持8年,千灯镇还与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合作,每年举办全国性的戏曲展演。

昆山重视加强昆曲研究工作,成立了昆曲研究会,开展昆曲资料的收集、整理、研究工作。2008年成立昆山市文化发展研究中心,内设昆曲研究室,编印刊物,为昆曲研究者提供交流园地。为扩大昆剧的影响,昆山市积极承办三年一届的中国昆剧艺术节活动,到目前为止共承办了5届。2011年5月,昆山市与文化部艺术司、江苏省文化厅等主办了昆曲列入联合国“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10周年纪念活动,并与中国昆曲研究中心等联合主办了两岸三地昆曲研讨会,展示昆山及全国各大昆曲院团、业余曲社保护和传承发展昆曲的成果,集中展演全国昆曲名家经典剧目。

2018年4月,作为昆山市贯彻落实《关于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工作推进会“六个一批”的重点工作之一,昆山当代昆剧院与台湾昆剧团正式牵手,签订《关于开展昆曲艺术保护与传承的合作协议》。双方以“保护优秀遗产、振兴昆曲发展、传承中华文化”为宗旨,探索在昆曲研究、剧目创编、交流演出、人才培养等层面的交流合作,期待通过常态化、紧密型、项目化合作,实现资源互联互通、共建共享,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作出贡献。

创新昆曲的现代化表达

今年3月29日,由江苏省昆剧院与昆山市教育局联合主办的昆曲进校园活动在昆山经济开发区高级中学举行。此次活动面向全市高一学生,其间,江苏省昆剧院的艺术家给师生带来了精彩的演出,同时进行讲解和演示。优美动听的唱腔、栩栩如生的人物、跌宕起伏的故事深深吸引了现场的同学和老师。

每到周末,昆山市石牌中心小学校园里就传出一声声稚嫩的水磨腔,这是小朋友们在学习昆曲。石牌中心小学昆曲社团有80多名小学员,他们的师傅是昆曲名角——苏州昆剧院副院长俞玖林。石牌中心小学是昆曲艺术特色学校,从一年级开始招生,周末、暑期开展昆曲教学。昆山当代昆剧院院长张克明介绍,自2015年成立以来,昆山当代昆剧院采用“动”“静”“送”“传”等方法,传播普及昆曲艺术。以昆曲传统折子戏、当代昆曲作品的演出,让观众对昆曲艺术魅力有一个感性认知;用昆曲宣传海报、昆曲知识展板、微信公众号等平台,让观众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通过送戏进校园、机关、社区等,让更多人欣赏到昆曲表演、学习昆曲知识。

在昆山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局长闵红伟看来,除了昆曲本身的融合创新,让昆曲元素融入更多人的日常生活也是这一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以文化创意为纽带促进资源融合,昆山不断创新“大美昆曲”的现代化表达形式。近年来,昆山精心推出“大美昆曲”海峡两岸(昆山)青年文化创意设计大赛、青年昆曲志愿服务队、青年昆曲夜校、“说·唱的昆曲”青春公开课、青少年昆曲主题夏令营等系列活动,有力有序拓宽了昆曲在广大青少年和社会各界的朋友圈。

(陈莉)

【责任编辑:舒靓】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