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剧的质感在于对“家常”的审美提炼

提到韩剧,在纯美浪漫或狗血虐心的恋爱剧之外,其实还有另一条不可被忽视的成熟创作脉络,那就是家庭剧,例如从《澡堂老板家的男人们》到《人生是美丽的》《请回答》系列。家庭剧导演金秉旭曾表达过这样的创作理念,“希望通过家族矛盾向观众讲述,其实小小的家族就是整个社会的缩影的道理”。

家庭剧的质感在于对“家常”的审美提炼

来源:文汇报    2019-06-26 08:55
来源: 文汇报
2019-06-26 08:55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提到韩剧,在纯美浪漫或狗血虐心的恋爱剧之外,其实还有另一条不可被忽视的成熟创作脉络,那就是家庭剧,例如从《澡堂老板家的男人们》到《人生是美丽的》《请回答》系列。不同于将各种高概念放置入罗曼史的绚丽创作——在16集的时间里讲一个包装繁复、内核仍是爱情的故事,家庭剧往往以真实的生活质感打底,为观众提供了无数进入作品内部的接口:60集甚至更长的篇幅、家长里短、琐碎日常、“没有正事”。如果说前者是米其林三星的创意大餐,那么后者更像是“母亲的疙瘩汤或是奶奶熬上一整个下午的红枣南瓜小米粥”,在好奇心与好胜欲退去后,在人生每个脆弱时刻给我们以抚慰,这是韩国家庭剧不可被小觑的“威力”。

“生活质感”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试图描述它,将创作中那些经验化的细节高度概括,难免挂一漏万。“生活质感”既可以指布景道具铺排的生活气息,也可以指故事的日常细节,还可以指人物角色的弧光与层次。就韩国家庭剧来说,“生活”是你正在经历的生活叠加了你所向往的生活,“质感”则是对“家常”审美提炼后炼就的“烟火味”。对于观众而言,你我他的生活大不相同,代入感与共鸣点可能千差万别,“生活质感”的可通约性得以不断延展,正在于它分享着一种有关生活真相的朴素真理。

是正在经历的生活,也是向往的生活

通常说起家庭剧,一些国产剧很容易让人想到一地鸡毛的摩擦与矛盾。并不是说这背离了现实,但话题先行,剧中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的冲突,总有一种廉价的人工感。比如《双面胶》类“婆媳大战”,《蜗居》类婚姻中的“痒”等,一些国产家庭剧往往需要设置一个“坏人”角色来承载观众有关生活的“戾气”与责骂,它不提供有关生活的道理与感悟,至多作为生活的解压阀,观众骂一骂剧中人以浇自己胸中愤懑。情节矛盾宛如提前“勾兑”好的半成品,只需在佐料或下锅顺序上稍加调整,便可加工出不同类型的作品,呛人却不值得真的回味。换言之,不过是对“婆媳矛盾”“恶毒小姑”“催婚催生”“剩女有罪”等话题的轮流消费,猎奇、悬浮、华而不实。因而,最终提供的和解之法通常难以取信,“戾气”与“怨气”难以消除,便干脆对“苦情”直接加以美化。

同样是家庭剧,“人间烟火”与“一地鸡毛”之间的差别就在于,前者的共鸣是自然地从生活中生发出来的真实。韩剧《人生是美丽的》同样设置了一个话题性的噱头,即家人之间有关婚恋观念的冲突,然而这只是编剧设置的“肉骨头”,最初观众的猎奇心理引他们进入故事,但很快地这一叙事便被缝合到家族的故事当中,随着剧情深入、慢慢追完了整整一长部剧。首先,该剧不空喊口号,“我不能完全理解你,你也不能完全理解我,对吗?但是我相信你”,将冲突还原为具体情境下的人的选择。其次,不点燃对“坏人”的仇恨,该剧中作为“反派”的小叔叔最终澄清,他之所以坚定站在反对的立场,正是出于爱、希冀与骄傲落空后的失望,“一直以来都觉得泰燮是骄傲,家里从来没有那么优秀的人,这样的人怎么可以有缺点”。最后,创作不美化 “现实”也不掩盖 “伤口”,既不斜视也不仰视红尘、人间与痛苦,而是直视它。《人生》中有一处巧妙的设计,63集的故事每一集最后都有一个人跌倒的镜头,这63组贯穿全剧的隐喻镜头,暗合了题名:人生也是如此,或许充满伤痛但也美丽,人哪里能一直不跌倒呢,但不跌倒的人生怎么能称得上是美丽呢?

在《人生是美丽的》这部剧中描绘了一幅家族关系的童话:因为爱,所以所有冲突都有和解的可能。这样的处理是极为浪漫化的、甚至有些“天真”,但这是认清了现实之后仍然选择相信,相信雪地花开、赤足走过茫茫深海的勇气。因此,其治愈之处还在于提供了我们有关向往的生活的想象。尽管现实远没有如此“鸡汤”、如此幸运,但看过总能使人找到面对生活的力量:生出一种“虽然人终有一死,但能活一次真好”的感叹。是“当哭则哭,声音不悲不苦;当笑则笑,绝不掺半点虚无”的中正与平和。

为琐碎的烟火气注入“精神”,每一个下意识的反应都水到渠成

这里面或许涉及的还是审美的问题。如此创作,需要编剧和导演对大量的“家常”加以提炼萃取,为琐碎的烟火气注入“精神”。这其实是东亚文化语境共通的思想与社会资源,不仅是理性的概念、条例、法则,我们还看重一种感性的、经验的累积。日语里有句俗话,翻成中文就是“有很多事情与其等着别人把经验和知识传授给你,不如自己在亲身体验中慢慢去习惯它”,有关生活的体悟与真理代代相承,让作品有了深厚的意味,绵长的喟叹,流转的魅力。这种“真实”不断拆解掉各种戏剧化的高光时刻,无限还原普通现实的人间烟火,在笑声与泪水中为平凡加冕。

处理“平凡”是其中隐含的要求。不同于一些国产家庭剧以角色的“奇葩”与“特色”授观众以柄,韩剧家庭剧中的人物角色各自性格浑然天成,细节上前后呼应,甚至每一个下意识的反应都要水到渠成。以另一经典系列 《请回答1994》为例,有这样一出戏表现孩子进入城市后自卑与优越感交织的矛盾心理:农村来的孩子海太来到首尔读大学,母亲给他寄了很多家乡的酱料,他嫌丢人从来不吃,却骗母亲已经吃完了。很少给母亲打电话,一次首尔发生火灾他母亲心急火燎给他打电话,他接到后很生气地说:“你以为首尔是老家那么小吗!怎么可能火灾发生到我身上!”可是后来,他在新闻里听说老家发生火灾了,心急火燎地给家里打电话,怎么也打不通时他才体会到母亲当时急切的心情。母亲接了电话安慰他说:“老家虽然不大,但是也不小呀,不要担心妈妈。”听后他跑回房间将母亲做的酱料一点点吃完,边吃边哭。

事件称不上大,甚至可能都称不上是“事件”。酱料与电话两件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素材,被巧妙地接合在一起,以小见大地演出了母子之间的疏离与再度靠近。点到即止,分寸感极好,没有用一些国产剧中常见的苦大仇深与口角争执,但那些素材与小的桥段又无比自然、可靠、令人信服。这样的操作实际上是一种非常“经验化”的讲述,所以《请回答1988》中爸爸东日对一直被忽略的二女儿德善说,“爸爸也是第一次做爸爸,希望你体谅”;所以《请回答1997》中有这样的金句,“那是你当年逃出的地方,也是你如今眼泪归去的方向。家人是关系,一生含泪,但又不可分。”

他们创作的出发点不是一个概念、设定,而是围绕人物搭建起来的,因此呈现为演员去靠近剧中的角色,即便是千篇一律的选角也有截然不同的演绎,同时使得家庭群像戏生动鲜活。相反,一些创作者我们走的却是一条让角色靠近、服务于演员的歧途。

家庭剧导演金秉旭曾表达过这样的创作理念,“希望通过家族矛盾向观众讲述,其实小小的家族就是整个社会的缩影的道理”。冗长的家庭剧当然也蕴含着不可被忽视的能量,何况韩剧在商业利益、收视数据、话题热度的考量之外,有着不断将新的尝试放到剧里的追求——以创新点为噱头,以生活质感做打底。尽管“婆婆妈妈、妯娌之间、鸡毛蒜皮、没有正事”,但任何艺术创作都是有关现实的“镜与灯”,我们一些国产家庭伦理剧与此之间,或许正是隔着一个“生活的质感”的距离。

(韩思琪 作者为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博士生)

【责任编辑:舒靓】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