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上春树:粗制滥造的东西,一定会消失在时间中

村上作品一向以文字平白好读著称,他认为自己的风格是“洞穴风格”,就是用对眼前人说话的风格来写小说,回到古代讲故事的起点。对于这本书,与其做些言不及义的成功学总结,不如安静地看看,村上如何谈论自己与世界,川上未映子如何不依不饶地逼问。

村上春树:粗制滥造的东西,一定会消失在时间中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2019-08-13 10:13
2019-08-13 10:13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讲故事和听故事都是人类的本能

好的故事也意味着与恶的对抗

与村上春树的较量

文/徐瑾

发于2019.8.12总第911期《中国新闻周刊》

村上春树永远不缺话题。当然,人红是非多,不喜欢他的也不少。客气点儿的,会说他已经过了创作巅峰期,作品套路用老了;更直白的,就说他为了获得诺奖转向政治,有投机嫌疑。

其实,村上在日本社会也一直处于疏离状态,主流文学评论界对他评价不高,他也基本不与文学圈子来往,长期旅居国外——这下,又有人说他是为了避税。

人心可畏,但村上也有自己的应对方法:绕开评论界与媒体等中介,直接以作品和读者沟通。因此,他的访谈好看的不多。我认为,原因主要在于他不是很好的采访对象——他太有防御心了。

也有例外。日本女作家川上未映子采访村上春树后所写的《猫头鹰在黄昏起飞》,虽然页码不多,却分量不轻,有不少增量。

《猫头鹰在黄昏起飞》

作者:[日]川上未映子

译者:林少华

出版: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年6月

定价:48元

我常常认为,采访是一场较量,好的采访也是建立在势均力敌之上的——这未必是双方的地位或名气,而是综合气场。川上未映子为什么能够做到这点,我觉得很大原因在于她是采访新手,不讲套路。此外,她对于村上作品了解很多,准备充分,对于很多小细节甚至比村上更熟悉,遇到村上回答“忘记了”之类,她也不放弃,会追问到自己满意为止。因此,才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村上——比跑步、写作之类励志话题更深邃的村上。

村上认为,写小说是一种信用交易。作者推出小说,对读者而言类似黑匣子,其实不知道里面是什么。村上甚至说,最好的读者,就那种写信来抱怨读不懂却又坚持继续买书的读者:“村上这回的作品让我大失所望,死活喜欢不来,但下一本也肯定会买的,请加油吧。”

从这个意义上而言,建立读者信用就是善待回头客。用村上的话说,就是把时间拉回自己这边,“粗制滥造的东西,一定会消失在时间中”。

在今天,很多人对文学的价值表示怀疑,而村上则表现出了罕见的信心。他对于对小说家定位也有一个比喻,就是坐在篝火旁边讲故事的人。

村上作品一向以文字平白好读著称,他认为自己的风格是“洞穴风格”,就是用对眼前人说话的风格来写小说,回到古代讲故事的起点。篝火晚会上,故事讲得好,围过来听的人就多,讲者也可以从听众的表情中获得更多满足。

村上说,写文章的诀窍有两个,一是让对话生动,二是善用形象的比喻。他强调文体,将话语和节奏置于比主题和理念更高的位置。不过有没有这种能力,可以说是老天爷是否赏饭吃的问题。多数受欢迎的作家,文字都具备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魔感”。

围着篝火听故事,这种情况从原始时代就存在,科学家认为这对于人类社交和智力进化作用很大。可以说,讲故事和听故事都是人类的本能,好的故事也意味着与恶的对抗。村上曾经有个比喻,一家人的日常生活类似一楼的客厅,更私密的生活类似卧室、书房之类的房间,而人的潜意识往往是在地下室,甚至地下室之下还有第二层地下室。好的故事,也意味着可以深入地下室。

村上春树在东亚和欧美也有很多读者,这种全球性是其他日本作家难以做到的。有评论家批评说,村上的小说有个体,有人类,但是没有民族。他自己也做翻译,他的经验就是,改变语言会在很大程度上改变文章,但他相信自己的小说能够经受这样考验,原因就是,他的小说主要是描写地下室的东西,即使语言改变了,还是可以成立。

村上曾经说,现代社会不存在评价不足的现象。《猫头鹰在黄昏起飞》出版后,评论也纷至沓来。现在写作课是中文培训界的大热门,不难理解不少评论都把焦点放在技术层面,希望从中总结出一些写作窍门。甚至在他们看来,村上的真正价值不在于小说写得好,而在于小说卖得好。

这种解读和阅读一本书的体验相去太远,不少所谓干货有拧过水的发霉毛巾的干涩感。其实小说或者说阅读的魅力,很多时候就在于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猫头鹰在黄昏起飞》中就有不少地方能给人以启迪,也印证了我对村上文学的一些猜测。

对于写作,村上在书中反复传达了两点:一是关键之处要充分投入时间,二是要逼视“其时”。“一如密涅瓦的猫头鹰,故事中的猫头鹰起飞也总在黄昏时分。此其时也!”

但读者可别指望照方抓药。就像村上过去所说的,写法和活法一样,教不会。一个人的文字就像他的呼吸,很难改变。

所以,对于这本书,与其做些言不及义的成功学总结,不如安静地看看,村上如何谈论自己与世界,川上未映子如何不依不饶地逼问。

《自由的流亡者》

作者:[美]马娅·亚桑诺夫

译者:马睿

出版:社科文献出版社·索恩

出版时间:2019年7月

定价:99元

美国独立战争后,大约6万名保皇派人士离开家园,流亡他国。本书是首部保王派大流散的全球史,作者为哈佛大学柯立芝历史学教授。事实上,保王思想广泛存在于早期美国的各个社会领域,跟他们那些爱国同胞相比,这些人的“美国性”一点儿也不弱。

《着魔的指南》

作者:[罗]埃米尔·齐奥朗

译者:陆象淦

出版:花城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年6月

定价:30元

本书是齐奥朗用罗马尼亚文写作而在生前没有发表的随笔作品。书中抒写了他游历欧洲特别是南欧和巴尔干的见闻,以及对于西方文明和宗教的随想,深刻揭示了西方传统文化和文明衰落的困境。这些文章是怀着狂怒和激情写的,“一本书是一个伤口,应该唤醒读者”。

《元老

近代日本真正的指导者》

作者:[日]伊藤之雄

译者:沈艺 梁艳 李点点

出版:社科文献出版社·甲骨文

出版时间:2019年7月

定价:72元

明治维新之后,近代日本曾经历了伊藤博文、山县有朋、西园寺公望等八位元老。虽然因为并非正式的组织机构,元老曾被批判为日本政治的黑幕,但在昭和初期军部崛起的情况下,元老作为不成熟的立宪制国家的辅佐者,逐渐受到很高的期待。

  《乌托邦的故事:

半部人类史》

作者:[美]刘易斯·芒福德

译者:梁本彬 王社国

出版: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年7月

定价:48元

本书以历史上著名思想家设计的诸多乌托邦为主线,讲述了从古希腊至1920年的人类简史。作者认为城市就是乌托邦在尘世的体现,并批判思考了这一理念对未来世界的影响。书中每一页,都是现实的一面镜子。

《中国新闻周刊》2019年第29期

声明:刊用《中国新闻周刊》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徐瑾)

【责任编辑:徐子茗】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