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扬州“指尖上的非遗”:扬州搓背八轻八重八周到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扬州自古就是富庶之地,丰润的水土养育了热爱生活、享受生活的扬州人。“‘八轻八重八周到’,就是扬州搓背的精髓所在,亦是从业者经过千百年来的传承,不断探索提炼,总结而来的绝妙手法。

探访扬州“指尖上的非遗”:扬州搓背八轻八重八周到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19-09-10 18:26
来源: 中国新闻网
2019-09-10 18:26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探访扬州“指尖上的非遗”:扬州搓背八轻八重八周到

图为扬州建搓背馆,活态传承扬州搓背技艺。崔佳明摄

中新网扬州9月10日电(记者 崔佳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扬州自古就是富庶之地,丰润的水土养育了热爱生活、享受生活的扬州人。在扬州有句俗话是“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皮包水”是扬州的早茶文化,“水包皮”则是扬州的“沐浴文化”。

“代表扬州‘沐浴文化’的扬州搓背技艺天下名扬。”10日,扬州市休闲文化产业协会会长刘广明说,在2015年扬州《沐浴擦背技术要求及服务规范》正式列为国家行业标准。扬州搓背,已然成为名至实归的“非遗文化、国标产业、经济名片”。

  图为扬州搓背的精髓:八轻八重八周到。 崔佳明 摄

“扬州好,沐浴有跟池。扶掖随身人作杖,摩挲遍体客忘疲。百茗沁心脾””。清人黄鼎铭形象地描画出了扬州沐浴“水包皮”闲适自在的生活场景,同时,也真实地反映了扬州搓背的独特魅力。跟池者,即为搓背人。

据刘广明介绍,扬州搓背,包含“擦背”“烫背”“敲背”三部分。擦背,以“舒适到位”著称,讲究“八轻八重八周到”;烫背,为古代“十三种烫熨疗法”之一种,与灸法有异曲同工之妙;敲背,实质是一种中医按摩,“机触于外,巧生于内,手随心转,法从手出”。

谈及扬州搓背的独特魅力,刘广明的回答言简意赅“八轻八重八周到”。“八轻八重”是指:五官轻、额头重;喉头轻、四肢重腋部轻、肩膀重;乳头轻、胸肌重;腹部轻、臀部重;阴面轻、阳面重;内侧轻、背部重;无湿轻、有湿重;所谓“八周到”,即耳后、眼睑、下颌、肚脐、腋窝、阴囊、股沟、手脚丫八处均要轻重有度、搓擦周到。

“‘八轻八重八周到’,就是扬州搓背的精髓所在,亦是从业者经过千百年来的传承,不断探索提炼,总结而来的绝妙手法。讲究轻而有感、重而不疼、轻柔护肤、重按健体等养生保健技巧。”刘广明说。

“扬州传统搓背术”作为扬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当下如何传承扬州搓背技艺,刘广明说,2019年初,以传承、保护、研究、培训、教学、展示搓背非遗文化为特色的“扬州搓背馆”开门迎客,旨在秉承传统技法、弘扬非遗文化、汇聚行业名师、研习搓背技艺、执行国家标准、规范服务流程、体验正宗手法、展现城市名片。(完)

(崔佳明)

【责任编辑:徐子茗】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