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行业影像之军人篇:为什么大地春常在

《战狼2》制片人吕建民认为,影片的观众基础是“每个人血液中流淌的民族认同感”,“我们需要一部这样的电影去唤起中国观众的血性”。作为一部现象级影片,《战狼2》票房奇迹的背后是无数中国人的爱国情怀和对中国崛起的骄傲感与自豪感。

70年行业影像之军人篇:为什么大地春常在

来源:羊城晚报    2019-09-19 08:16
来源: 羊城晚报
2019-09-19 08:16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亮剑》

  《战狼》系列塑造了中国式军人英雄“冷锋”

曾在半个多世纪里稳居大银幕主力的军事题材作品,在进入新世纪后焕发出新的光彩。《战狼》系列塑造了获得中国影史最高票房的中国式军人英雄形象“冷锋”,《红海行动》则通过中国海军“蛟龙突击队”展现出中国现代化军队的强大。这些新时代军人电影所展现出的中国自信振奋了无数国人的心,也在全世界范围内成功传递出中国胸怀和中国担当。正如《人民日报》评论所说:“近来涌现的中国军事题材电影深入人心,展现了中国不好战但也绝不畏战的形象,揭示了实力与道义兼具的底气。”

此前,随着《士兵突击》《炊事班的故事》《我的团长我的团》等军旅剧的热播,一批以“许三多”为代表的普通军人形象在小荧幕走红,与大银幕形成优势互补。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为什么大地春常在?因为有一群最可爱的人,一直在默默守护着我们的和平与幸福。

《士兵突击》

“许三多精神”召唤我去当兵

2008年,李晨曾在接受《羊城晚报》专访时感叹过,《士兵突击》是他迄今人生中最重要的作品:“在那之后,我还没见过比它更有影响力的剧集。这挺可怕的,你不觉得吗?我们那么多人从这部剧走出来,都拍了不少东西,但都没能超越。”《士兵突击》开播于2006年,李晨接受采访是在两年后,他可能没想到,这句“没能超越”竟一直预言到了今天。不光他自己, 包括王宝强、陈思诚、段奕宏、张译等剧中演员,虽然后来都各有建树,但他们在《士兵突击》中扮演的“许三多”“成才”“袁朗”“史今”却仍是广大观众铭记最深的角色。

其实像《士兵突击》那样讲述和平年代军人的训练与生活的作品,在上世纪60年代便出现过。1962年,导演严寄洲拍了一部轻喜剧风格的军营电影《哥俩好》,讲述一对应征入伍的孪生兄弟双双成长为五好战士的故事,后来的大导演张良当时在片中一人分饰两角,还获得了第二届电影百花奖最佳男演员奖。这部电影让观众意识到“军人”这个庄严的名称背后,其实也是一群有血有肉会哭会笑的普通人。后来进入新世纪,导演康洪雷凭借《激情燃烧的岁月》《士兵突击》《我的团长我的团》三部曲,为中国军旅剧写下新的篇章。这些作品以“零差评”之姿突破时代,至今仍被一代代年轻观众审阅,尤其是《士兵突击》,其中的“许三多精神”今天仍被人津津乐道。

2006年年底《士兵突击》刚开播的时候,没有多少人看好它的前景。剧集主演当时都还不是明星,放眼望去全是小伙子,因此剧情里也没有吸引人的爱情……但播出之后,却出乎意料成了收视黑马,最后还成了2007年的收视率冠军。百万粉丝自发组成“突迷团”,其中不光有军迷,还有老人、孩子,以及不爱看军旅剧的年轻女性。当时有一项网上调查显示,有90%的网友认为《士兵突击》比同时期的大热美剧《越狱》更好看。众多网友在百度贴吧发帖探讨自己心目中的“许三多精神”。有人说:“干一件事就要踏踏实实干好,这是一种最朴素的职业精神。”有人说:“甘心在一堆聪明人中做笨鸟,这是一种难得的钝感力。”还有人说:“不抛弃不放弃,这就是中国军人的有情有义和有始有终。”而在导演康洪雷看来,在书店畅销榜都在推销速效成功学的时候,反而是不懂钻营的许三多触动了更多普通人的心灵。

被人们戏称为“最佳征兵广告”的《士兵突击》,在之后的很多年仍是年轻人参军入伍的鲜活动力。正如一位观众所说:“信念、承诺、责任、忠诚、荣誉……这些精神让人深深震撼。看完《士兵突击》,我只有一个念头:我想去当兵!”

《战狼》&《战狼2》

“冷锋”点燃观众爱国之火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军事题材的影视作品就开始面临严峻挑战:老一辈观众经历过战争的苦难,因此天生对这类题材怀有亲切感;但生长在和平年代的年轻一代则不同,相比严肃的军事主旋律大片,他们往往更容易被好莱坞大片精心设计的戏剧套路所吸引。《战狼》系列的出现改变了这一现状,该片拍的是中国式的军人英雄“冷锋”,但在戏剧创作方法上却选择了“师夷长技”,系列第二部《战狼2》冲上了中国影史最高票房纪录的第一名,至今无人能破。

在《战狼》系列之前,也有不少作品成功地塑造了中国军人的个人英雄形象。譬如抗日题材电视剧《亮剑》,突破性地塑造了一个“缺点比优点还多”的军人李云龙,他爱说脏话,经常因为违反纪律而受到批评,但他面对敌人勇敢顽强且极有战术智慧,最终成功带领战士们赢得了战争的胜利。但《战狼》系列不同,它的故事发生在现代中国的背景下,“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中国自信和大国崛起的底色成了它不同于过往作品的最重要特征。

《战狼2》制片人吕建民认为,影片的观众基础是“每个人血液中流淌的民族认同感”,“我们需要一部这样的电影去唤起中国观众的血性”。恰好,导演兼主演吴京身上具备这种属于军人的铁血荷尔蒙。在《战狼》系列之前,吴京在部队跟普通战士共同训练了18个月,拍出了《我是特种兵2:利刃出鞘》,这段经历为他后来演绎“冷锋”这个角色时展现丰富的战术动作打下了基础。故事本身的感染力也很重要。譬如,吕建民和吴京都曾听过一位守礁军人的故事——他冒着生命危险,在一块很小的礁石上插上了五星红旗。那位军人说,虽然这块小礁石很可能第二天就在海面上消失,但他当时无论如何都要把国旗插上去,因为“背后有十几亿中国人在看着我呢”。吕建民认为,正是理解了这种“寸土不让”背后中国军人的使命感与荣誉感,吴京才能拍出感动无数中国观众的《战狼》和《战狼2》。在《战狼2》的最后,正是一场以国旗为主角的戏让很多观众感动和自豪——在冷锋手中高举的那面五星红旗的守护下,所有人最终安全地穿越了那片最危险的战区。

作为一部现象级影片,《战狼2》票房奇迹的背后是无数中国人的爱国情怀和对中国崛起的骄傲感与自豪感。吴京接受采访时坦承,《战狼2》能有后来的票房,是因为“观众心里这把干柴已经晒得透透的了,我只不过点了一根火柴,就把观众给点燃了”。

《红海行动》

“蛟龙突击队”激发自豪感

2018年大年初一,讲述中国海军“蛟龙突击队”8人小组执行撤侨任务的电影《红海行动》正式公映,正面硬杠同天公映的三部高票房大片之最新续集——《捉妖记2》《西游记女儿国》《唐人街探案2》。没想到,很多人最初不看好的《红海行动》竟一路逆袭,最终拿下36.5亿元的总票房,不但跃居当年春节档第一位,还成为当时的中国影史最高票房第二名。作为首度“闯入”合家欢春节档的军事电影,《红海行动》为何能爆发出如此大的票房号召力?除了影片本身质量过硬,更因为片中所展现的中国特色现代化军事力量在广大观众心中激发出的集体自豪感。正如当时的《人民日报》评论所说:“《红海行动》再次点燃中国人的大国豪情,让世界关注正在强起来的中国维护世界和平的担当精神。”

曾是《红海行动》营销方之一的北京惊喜有时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负责人穆晨曦告诉《羊城晚报》:“在影片上映之前,业内几乎没有人看好,我还记得有一位影院经理认真地提醒:没有人会想在春节看一部会死人的片子,你们真的想清楚了吗?”这样的担心并非多余,尤其是在对手强劲的情况下,譬如《捉妖记2》光预售就卖了3个亿,这纪录在中国影史上前无古人。

大年初一,几部新片同时公映,《红海行动》毫无意外地排片垫底。但随着时间的流逝,事情很快就变得不一样了。穆晨曦回忆:“公映当天下午,几大电影平台的评分出来了,《红海行动》全平台口碑第一。同时我观察了一下,虽然排片场次非常少,但影片的上座率非常高。然后陆陆续续地,开始有各地的朋友给我发微信,说想看这个片子但买不到票……当时我心里就隐隐约约有一种感觉:这片子稳了。但它到底能火到什么程度?心里还是没数。”大年初二,突然有大批的“自来水”观众涌入影院,当天《红海行动》排片便开始上扬。大年初三,《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开始发表对《红海行动》的正面评价,排片继续上扬……穆晨曦说:“圈内习惯每过一亿元票房就发一张海报回馈观众,而《红海行动》没过几天就到了一天之内连发四五张海报的地步。‘蛟龙小队’全员走红,甚至连片中演通讯兵和医疗兵的都火了。一时间线上线下,几乎全中国都在讨论这部电影,一场真正的全民热潮出现了。”

《红海行动》为何能爆冷?穆晨曦认为最大的原因在于:这是一部真正体现中国现代化军事力量的大片,它极度真实,并且拍出了大国风范。“导演林超贤曾被质疑能不能驾驭这个题材,但事实证明他可以,因为他本人就是一个超级军事迷,他对这个题材热爱并且专业。”影片专业到什么程度?曾有军事迷在看过第一支视频物料后,质疑其中亮相的枪支为何属于欧盟装备。对此宣传方请出海军代表在《红海行动》的活动现场进行解释:因为电影里,中国军队进入内战中的伊维亚共和国营救人质,根据国际法规定,各国军队不能携带自家装备进入他国,只能申请他国政府军的武器支援,否则就会被视为入侵。一番解释传出后,彻底征服了一批“苛刻”的军事迷。

军事迷是《红海行动》的首批观众,但绝不是它的大多数观众。穆晨曦回忆,他们曾试图用“大年初一,中国海军带你回家”的宣传语,触动普通观众的心弦。“这是片中张译扮演的队长的一句台词,很契合剧情,但作为影片的映前宣传语却很难让观众有共鸣——毕竟大多数人用一张高铁票就能回家,并不需要海军去接。”在一番头脑风暴之后,他们最终决定改用另一句宣传语:大年初一,蛟龙出海,扬我国威。穆晨曦说:“后来的事实证明,这才是让《红海行动》真正跟春节档契合的口号——春节是要团圆和欢乐,但同时,全国人民也应该一起享受这份中国崛起的自豪感。”

《红海行动》让一大批普通观众对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有了全新的认知,人们由此迸发出的强烈自豪感体现在了各种民间的“自来水”:医疗博主在科普战场上如何处理外伤,摄影博主在研究如何拍出军装大片,美食博主在科普拍摄地摩洛哥的当地美食……导演韩寒在自己的长微博中,对该片用尽溢美之词:“《红海行动》直接将中国电影制作水准带上一个台阶,在战争动作类型上,这部片子完全是世界一线标准,甚至不输《黑鹰坠落》。“他还说出了那个春节档里不少观众的心声:“我认为它是中国电影的一个里程碑,而这个里程碑居然是一部我平时并不感兴趣的主旋律类型电影,我自己也很意外。”

【责任编辑:徐子茗】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