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茅奖”两岸,看文学的波澜

茅盾文学奖是中国当代文学的最高奖项,获奖作品是卷帙浩繁的当代长篇小说文库中的翘楚之作,在读者中产生了广泛的、持续的影响。李敬泽认为,“如果说茅盾文学奖已经构成中国当代文学的一条河流,河流两岸的景色应该是变动的,景色既有壮阔的,也有秀美的。

在“茅奖”两岸,看文学的波澜

来源: 解放日报
2019-09-30 09:50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茅盾文学奖是中国当代文学的最高奖项,获奖作品是卷帙浩繁的当代长篇小说文库中的翘楚之作,在读者中产生了广泛的、持续的影响。

在近日举办的一场以“那些年我们读过的茅奖作品”为主题的读书会上,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第10届茅盾文学奖评奖委员会副主任李敬泽和企业家潘石屹跟读者分享了他们与茅奖作品的故事。

在李敬泽心目中,“文学绝不仅仅是文学、是审美,也不是在吟咏。我们几乎是通过文学来认识世界、通过文学来勘探和发现自己的。”

潘石屹回忆说:“文学对我的影响,实际上是给我启蒙,让我睁开眼睛看到外面的世界。”这对于生活环境相对局限的人来说,是一种触碰世界、认识世界、考量世界的方式。

反复读了7遍的《平凡的世界》对于潘石屹而言,更像一本生命之书。李敬泽评价说:“能博览群书是好,但我觉得能像潘石屹这样找到一本可以指引自己道路的生命之书,你总觉得那里面所说的一切和你的生命是有关系的,它甚至像灯一样,像火把一样,能够照亮你的人生,能遇到这样的生命之书也是一种幸福。”

在潘石屹的阅读经历中,文学是他获取力量的一种方式。每当情绪低落时,他就会重读路遥的《平凡的世界》,这本书给了他力量、快乐、思考人生的切入点和共鸣之处。从《白鹿原》中他得到最多的就是道德和正义力量,而《沉重的翅膀》则给予了他管理方面的启蒙。

文学是因时而变的,叙述着不同的故事。但经典的文学作品,就茅奖而言,从本质上来看“它们提供了一个共同体的叙事,几乎所有的人或者说很多人都能够在这个叙事里找到自己,找到自我认同”。茅盾文学奖的获奖作品如《芙蓉镇》《平凡的世界》《白鹿原》《沉重的翅膀》等,这些优秀的文学作品所记录的,是一个时代的波澜与风貌,是那些时代里面的人物与精神。因此,“那些年我们读过的茅奖作品”才会对读者产生微妙而久远的影响。

李敬泽认为,“如果说茅盾文学奖已经构成中国当代文学的一条河流,河流两岸的景色应该是变动的,景色既有壮阔的,也有秀美的。从时间的角度来看,它还反映了这几十年来中国小说总体的面貌,这个面貌当然是丰富多彩的。”

(曾禾)

【责任编辑:舒靓】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