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克国家芭蕾舞团《舞姬》
摄影/王宁
在世界芭蕾的版图上,捷克国家芭蕾舞团的确算不上“大团”,几乎可以说是名不见经传了。然而在刚刚过去的一周,该团在国家大剧院带来的《舞姬》却大大超出了预期,展现了一个东欧“小团”的魅力。
《舞姬》是古典芭蕾的名作,出自创作了《天鹅湖》《睡美人》等芭蕾名作的“古典芭蕾之父”彼季帕之手,剧情改编自印度诗剧《沙恭达罗》,讲述武士索罗尔与神庙舞姬妮基娅虽门第悬殊却真心相爱,而国王却将公主甘扎蒂许配给索罗尔,最终公主设计用毒蛇害死了妮基娅,索罗尔只能在梦中与妮基娅的幻影相会。
虽然是芭蕾史上的名篇,但是《舞姬》却带着天然缺陷——“渣男”的角色实在不得人心,故事的设计也颇为无聊,与那个年代很多“为舞而舞”的剧目有着相同的弊病。同时这又是一个需要强大阵容、布景、服装的大戏,一般小团很难出彩。
捷克这版《舞姬》特邀芬兰编舞家哈维尔·托雷斯担纲编舞,首演于2014年,是一个比较新的版本,基本上是以玛卡洛娃版《舞姬》作为基础,在舞蹈结构和动作编排上并没有大的改动和创新,而是把功夫做到了细节上。也正是这些细节让人物更细腻,剧情也更合理,让这个无聊的故事焕发出新的光彩,可以说这是我看过的在讲故事方面做得最抓人的《舞姬》版本了。
最明显的改编是在序幕里增加了两个儿童演员饰演索罗尔和妮基娅小时候青梅竹马的戏份,让他们成了在幼年就被拆散的小鸳鸯。原作中的一见钟情变成了久别重逢,使情感的发展更合理,也让后来的背叛更可恶。剧情设置还给男主和女主都加了妈妈的角色。妮基娅小时候家里穷,妈妈被迫把她送到庙里当舞姬;索罗尔强势的妈妈让他从小就是“妈宝男”,也为后来在婚事面前畏首畏尾做了铺垫。
特别欣赏这版《舞姬》讲故事的手法,把表现情节、塑造人物、推进剧情的细节随时随地在表演中渗透穿插,而不是剧情、舞蹈两张皮,赶紧交代完剧情然后开始没完没了跳舞。特别是一幕结尾妮基娅在订婚舞会上献舞,最终被公主放进花篮的毒蛇咬伤中毒而死的那一大段表演,节奏把控得非常好,代入感很强,是可以让人因故事里的紧张气氛跟着剧情呼吸的那种演法。
视觉呈现也是该剧吸引人的一大亮点。服装造型十分精良,设计和用色也独特而高级,东方风情做得格外突出。全剧除了幻影片段,就再没有传统意义上的“tutu”裙,而用露腰、纱质长裤等方式着力打破芭蕾服装的西方符号。此外,布景虽不豪华却充满细节和巧思。布景在台口加了金色花瓣状的框,虽简单却让视觉整体有了繁复花纹装饰的异域感,台口一道半透明软纱质地的小幕,开合时飘飘悠悠的,台上氛围一下子就“东方”起来了。二幕开头众幽灵排队出场的画面很考验全团整体水平,舞美设计很巧地藏拙,让幽灵们从群山掩映和雪花纷飞中出场,弱化了舞蹈作为视觉焦点,并让演员能在跳到布景后面时短暂调整。处处可以看出整个团队在这部作品上下的功夫。
几位主演中,客席的荷兰国家芭蕾舞团男主丹尼尔·卡马戈相当精彩,技术高超,尤其跳跃滞空感强。女主则相当稳,在整体速度相对较慢的音乐里依旧保持稳定,看得人十分安心。群舞班底整齐亮眼,动作编排也颇有难度,完成度非常高。
从这版《舞姬》可以看出来,捷克国家芭蕾舞团真的是在自身现有的条件下兢兢业业、扬长避短,又踏实又聪明地尽最大努力把活儿干到最好。就这一次巡演表现来看,舞团整体的人才、资源、财力肯定没法跟那些著名“大团”比,但是贵在全团精神面貌积极向上、年轻有活力,这一点跟不久前刚刚访华的意大利斯卡拉歌剧院芭蕾舞团给人的印象很相似,不敢说多强,但让人看了舒服。
更重要的是全团对待此次访华演出非常重视,不仅特邀了客座首席,而且本版编舞哈维尔·托雷斯也随团来到中国,力求舞台呈现精益求精,更能从每一位演员的表现里看到端正的态度和真心认真对待舞台上每一分钟的状态,这点对于观众的观感而言其实是非常重要的。同时相比“大团”的演出票价又相对便宜很多,可以说“性价比”非常高。
再反观近几年频繁访华演出的某“大团”,主演阵容十分缺乏诚意,群舞班底多是不够成熟的演员或学生。舞台上的表现更是不尽如人意,虽然编排上动作的难度、群舞的排场都更大,但缺乏了端正的态度,再加上昂贵的票价,真的只能用“不值”来形容了。如今中国观众的眼界已经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开阔,互联网的发达也让艺术爱好者们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形式看到世界各地的真正的好东西,大家的眼光越来越高,分辨能力也越来越强,仅凭一个叫得响的名头就能让观众买账的市场模式正在渐渐远去,而像捷克国家芭蕾舞团这样肯把功夫下在舞台上,以好的态度对待创作、演出的“好团”必将有一个更光明的前景。
捷克国家芭蕾舞团还有一个特别令人欣赏的细节,在之前看他们剧院的作品就有感觉,他们的演员在谢幕时不会有那种洋洋得意要掌声的姿态,而是非常真诚地在感谢观众的观看。好却不张扬,就那么平静地仅做好自己该做的一切而没有丝毫炫耀。(怅怅)
(怅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