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是巴金先生诞辰115周年,由巴金故居、中国现代文学馆和上海文学发展基金会联合主办的“温暖的友情——巴金与友朋往来手札展”25日在上海徐汇艺术馆开幕。与此同时,巴金先生铜像在巴金故居揭幕。
铜像落成
以简洁为主旨
还原纯朴个性
巴金先生铜像立于巴金故居前院,高2.23米,造像面向主楼,含笑背手,踱步沉思。它由中国著名当代艺术家、鲁迅美术学院院长李象群打造。
上海武康路113号和巴金先生的名字连在一起。巴金先生在这里居住了半个世纪,这也是他一生中居住时间最长的居所。巴金故居作为巴金先生生活创作历史原貌的恢复区、巴金精神传承和弘扬的有生力量,一直保持着旺盛的活力。巴金先生的铜像也将让今后到访这里的后辈直观感受到巴老的人格魅力。
谈及创作想法,作者李象群表示,在构思过程中尽量保持了铜像的简洁,这也是遵从了巴老的个性。“有了和巴老接触的机会,在创作时就有了很多图片上得不到的体会。因为我所看到的坐在我面前的只是一个身高只有1.61米的普通老人,一个如此简单又纯朴的老人,一个和你我一样的生命体,但这可是巴金呀!就在这样的表象背后,我有整体的思考:巴金和鲁迅一样,是一种符号,是中国现当代文学的象征,他让人感觉那么伟大只是他的名字而已。因此我在形体塑造上尽量简洁,没有特别的细节,在这个形象里面,有对自己人生的某种思考。”李象群说。
手札展出
巴金先生朋友圈亮相
劝朋友少抱怨多做事
“温暖的友情——巴金与友朋往来手札展” 展出巴金与鲁迅、郭沫若、茅盾、老舍、曹禺、叶圣陶、冰心、沈从文等四十余位友人(及其家属)的往来手札。这些友人、作家均在上海工作或生活过,可谓是上海现代文学圈的一次感性的亮相。而展览则是温情满满的纪念特展。
展览以巴金及其友人捐赠给中国现代文学馆的部分手札为主,与作家简介、交往照片、赠书、赠物、相互评说的文字等有机结合,勾勒出巴金与这些作家之间的友谊,展现他们宏大精神世界的一些侧影。
展览开幕式现场,中国作家协会主席、中国文联主席铁凝的发言流露真情:“巴金先生去世已经十四年了,但是今天,我想,我们所有的人,都能够真切地感受到巴老的热情和性格。和他有过交往的人,读过他的作品的人,都能够感受到他的光和热。”铁凝表示,“我想象着那些巴老的朋友们,当他们想起巴老的时候,他们心里一定是踏实的,在历史和时代的洪流中,巴老始终是一盏明亮的灯,守护着爱、正直、真实、奉献等等美好的价值。”
铁凝谈到,她看到巴老在信中劝朋友少抱怨、多做事,看到了巴老性格中质朴的伟大:“在给友人的信札中,他写道:少抱怨,多做事,少取巧,多吃苦。看到这里,我忽然想到,作为巨人的巴金先生,他的伟大正在于他是如此质朴。他是一个劳作的人,他以一个劳动者的信念看待自己、对待世界,诚如他自己所言:我一生始终保持这样一个信念:生命的意义在于付出、在于给予,而不是在于接受,也不是在于争取。正是因此,巴老的生命才如此辽阔,他的人格、他的信念持久地温暖着我们,感召着后来的人们。”
精华选摘
鲁迅:巴金先生:校样已看讫,其中改动之处还不少,改正后请再给我看一看。
茅盾:久不通信,但知近况佳胜,精神焕发,甚佩甚慰。
老舍:巴金兄,明天中午在全聚德请您吃烤鸭。
冰心:巴金老弟……你已经闯出来了,为什么还总是忧郁?我想这也与萧珊早逝有关,人最怕的是孤独,我以为你应该多接近年轻人,我和你的身世不同,从小就在融乐的家庭空气之中,就学时也一帆风顺,老了仍有许多年轻朋友……愿你快乐!
叶圣陶:巴金闻我居病房 选赠鲜花烦泰昌 苍兰马蹄莲共囊 插瓶红妆兼素妆 对花感深何日忘 道谢莫表中心藏
沈从文:过去一些熟人朋友看到我家有您前面那四本(《随想录》),多来借阅。借是借出了,我心里总犯嘀咕,怕收不回,因为上面有您亲笔题字。
张兆和:您在病中寄来的信和剪报,令我们深深感动,从文看后哭了。我们万分珍重你的友情,常望你保重,今年能够见面。
曹禺:我想起半个多世纪以来,你对我极深的帮助、友谊。你介绍我入了文艺界,你不断给我似火的热情,我有许多缺点,你总是真诚地指出来。回想许多事,我能有你这样兄长似的朋友,我是幸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