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古籍保护的国图实践
截至目前,全国古籍普查完成总量为270余万部另1.8万函,占预计总量的90%以上,全国已有2760家单位完成古籍普查登记工作;通过12家“国家级古籍修复中心”,以点带面重点推进古籍修复工作,古籍修复总量超过330万叶;“中华古籍资源库”发布资源总量超过3.3万部1500余万叶,国家图书馆超过2/3的善本古籍实现在线阅览……自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启动以来,尤其是近年来,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积极履行自身职能,协同全国各地古籍保护中心和社会各方力量,在古籍保护、传承、发展等诸方面取得可喜成果。
天下书到底有多少,有望给出答案
从东汉班固撰写《汉书·艺文志》到清朝乾隆皇帝下令纂修的《四库全书总目》,历代学者都没能穷尽当时典籍之数。天下书到底有多少?今天,在全国古籍普查登记工作全面开展的当下,或许有望回答这个对古人来说难以回答的问题。
“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始于2007年,在其基础之上,全国古籍普查登记工作于2012年全面展开。这是全国性的工作,普查单位跨越五湖四海,普查对象遍及各少数民族语言文献,深入每一级有古籍存藏的基层图书馆。
这是一项深入人心的工作,从古籍相关领域的资深专家到图书馆日常工作人员,再到众多普查登记志愿者,通过每一页查验、每一条著录,既培养出了一支专业可靠的古籍保护人才队伍,也将古籍研究的知识和古籍保护的意义传达给读者、带入校园。
截至目前,全国古籍普查完成总量共270余万部另1.8万函,占预计总量的90%以上;2760家单位完成古籍普查登记工作,占预计单位总数的92%以上;“全国古籍普查登记基本数据库”累计发布217家单位古籍普查数据772861条7447203册/件。《中华古籍总目》分省卷的天津卷初稿编纂完成,国图卷、湖南卷、浙江卷编撰工作陆续开展。
搜访珍贵文献,修复成媒介热词
典籍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国家图书馆秉承百年国图精神,大力搜访各类珍贵文献。党的十八大以来,仅通过购藏、有偿捐赠方式,就征集入藏各类文献达81546册件。其中,2015年入藏一件五代后唐天成二年(927年)刻本《佛说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天经(一卷)》,仅比现存于大英图书馆的唐咸通九年刻本《金刚经》晚59年,为国内已知有纪年的最早雕版印刷品。此外,国图近年先后购藏的西域文书、西夏文献、晚清舆图等不仅十分珍贵罕见,而且内容丰富,对于促进相关领域的研究具有重要资料价值。
国图十分注重加强馆藏文献的原生性保护,先后启动了西域文书、天禄琳琅、西夏文书等珍贵文献的修复专项,使馆藏文献保存保护状况得到很好改善。在修复珍贵文献之时,国图注重记录修复过程以及相关档案的整理与保存,已编撰出版了西域文书、三件早期佛教文献等的修复范例,为修复技艺的保存和弘扬作出了贡献。
此外,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在组织全国开展古籍保护工作时,还通过12家“国家级古籍修复中心”,以点带面重点推进古籍修复工作,设立山西省国家珍贵古籍、云南“纳格拉洞藏经”、陕西省图书馆《古今图书集成》等一批大型古籍修复项目,古籍修复总量超过330万叶。
在修复的同时,国图注重转换思路,善于利用平面媒体、网络媒体、新媒体等平台开展修复技艺的宣传,配合央视“焦点访谈”栏目、北京电视台新闻频道录制古籍修复相关报道;配合网上直播平台开展视频直播,使古籍修复技艺成为广受关注的热点名词。
满足读者需求,珍贵文献触手可及
保护和利用是古籍保护工作的永恒命题。近年来,国图依托馆藏珍贵文献的整理出版与数字化,让束之高阁的古籍走出库房,成为公众触手可及的资源。
从2016年至今,国家图书馆已影印出版各类古籍文献15853部1144052拍。诸如馆藏样式雷图档、《清人诗文集珍本丛刊》等一大批珍贵文献“化身千百”,更便捷地为人所用。此前多不为人注意的满汉合璧古籍、东巴文文献也陆续纳入出版之列。
国图不断满足新技术条件下读者的需求,在已开展甲骨世界、碑帖精华、敦煌遗珍、西夏碎金、数字方志等数字化项目的基础上,启动开展了普通古籍数字化、甲骨拓片数字化、契约文书的修复与数字化、样式雷图档数字化等项目。
目前,“中华古籍资源库”发布资源总量超过3.3万部1500余万叶,国图超过2/3的善本古籍实现了在线阅览;举办4次联合发布活动,促进全国30余家单位发布古籍数字资源超过2.1万部,截至目前全国已累计发布古籍资源达7.2万部;“海外中华古籍书目数据库”工作取得丰硕成果,已累计收录包括美国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80余万条(含子目)书目数据,法国国家图书馆藏5300余件敦煌写本实现数字化回归和发布……
值得一提的是,由文化和旅游部委托国图组织实施的《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编纂项目,自2016年4月启动以来已出版图书20种,包括《周易》《尚书》《诗经》和《贞观政要》等,今年底将再出版10种,出版总量将达到30种。面对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来留下的浩如烟海的经典名著,该项目旨在编纂一套由一流名家编著,具有完整编纂思想,成系列、成体系,思想性、学术性和大众性相统一的高质量读本。
把握历史和现实的契合点,从典籍中汲取智慧
多年来,国图秉承“传承文明、服务社会”的初心,创新服务方式,依托丰富馆藏资源和讲座展览等品牌活动,积极践行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传播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这些活动因把握住了历史和现实的契合点,使国图成为滋养民族心灵、培育文化自信的重要场所。
国家图书馆依托文津讲坛、中国典籍与文化系列讲座、国图公开课等品牌项目,以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特色,邀请京内外知名学者,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互动模式,对传统文化的各个方面进行详细讲解。如今,文津讲坛每年举办讲座50场,中国典籍与文化系列讲座每年举办10多场,均已成为国图影响较大的文化品牌,每年参与的听众近2万人次,成为北京市民周末文化休闲的重要场所。
国家典籍博物馆自成立以来,一直以打造一座充满艺术感、富有书卷气的专业化博物馆为目标,开馆以来先后举办了“民族记忆 精神家园——国家珍贵古籍特展” “旷世宏编 文献大成——国家图书馆藏《永乐大典》文献展”等展览108场,2014年20多万人次参观,到2017年突破百万人次,截至今年10月底,参观者累计超过500万人次。
不少参观者表示,以前看文献展览只是了解到这些典籍保存下来很不容易,但看了国图的展览不仅能够欣赏祖先创造的传世瑰宝,还知道了如今很多治国理政智慧、哲学思想、价值观念都来源于我们祖先的不断探索和追求。
“从《诗经》初现到秦汉飘摇,再到唐之明艳、宋之清丽,每一个形形色色的经典珍藏在心中,历久弥香。我们在参观中感受到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没有文化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而我在这里看到了希望。”一位读者参观展览“从《诗经》到《红楼梦》——那些年我们读过的经典”后说。(记者 李 静)
(李 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