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中国美术南通现象”研究展》在南通博物苑开幕

《20世纪“中国美术南通现象”研究展》在南通博物苑开幕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9-12-26 16:50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12月25日,由中国美术家协会艺术委员会、中共南通市委宣传部、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江苏省美术馆、南通大学、南通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南通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南通市归国华侨联合会主办,南通大学艺术学院、南通书法国画研究院、南通博物苑、南通市美术家协会、南通市文化艺术创作研究中心、南通市个簃艺术馆承办的国家艺术基金2019年度传播交流推广项目《20世纪“中国美术南通现象”研究展》继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首展、江苏省美术馆巡展之后,再次移师发源地南通,回归南通美术现象的大本营,带着来自65位南通籍画家的123幅优秀作品,来到中国第一家公共博物馆——南通博物苑,向家乡的人民进行汇报展。展览开幕式由南通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葛锦坤主持。

此次研究展在国家画院美术首展之际,就吸引了各界关注的目光,并引发了以地域视角研究20世纪中国美术的热潮,南通现象作为富有代表性的地域美术现象,以南通籍艺术家在艺术探索上的多维化、美术门类的全面性,体现了南通美术对20世纪中国美术的积极贡献。

首展热潮之后,该展览随即移师江苏省美术馆展览,在展期间,吸引了来自各界的观众和专家学者及新闻媒体的观摩和热评,成为2019年度最富有学术品格和地域表征的艺术展览之一。20世纪中国美术的现代性转型和艺术探索通过南通美术现象得到真实而具体的诠释。

中国美协副主席、江苏省文联副主席、江苏省美协主席周京新是最早提出“中国美术南通现象这个概念”的学界代表之一,他表示通过一系列深入而广泛的研究和展览,将进一步探究南通近现代以来与20世纪中国美术发展进程中的关联性,探索南通美术现象的生态和发展,随着中国美术南通现象的研究不断深入,来自全国的一流专家学者也不断投入到这个研究的方阵,南通美术的现象和价值研究也将随之进入美术史和学术史的视野,伴随着北京、南京等地展览的春风,南通美术现象的热点效应也将为南通这张独特的文化名片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他寄望后期项目团队继续挖掘这一独特的地缘艺术现象在中国美术史和传承谱系上的价值和成果。

南通大学联合南通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作为该项目的主体单位,从该项目筹备之初,就以严谨细致的学术态度,深入探索的精神奠定了这次高水平展览的水准和品质,组建了以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主任、《美术》杂志社长主编尚辉为本次展览的学术主持,《艺术地带》总策划南通大学艺术学院中国美术南通现象研究中心主任谢海为策展人这样的一流的项目团队。曾就中国美术南通现象的学术问题多次组建研讨会进行探讨。从2019年初至今,该项目历经近一年多时间,就中国美术南通现象的学术内涵、南通地域的文化精神、20世纪南通籍艺术家的代表作品,展览的设计呈现等问题进行深入研讨和精心筹备,最终展现在观众面前的这个展览,令人耳目一新,体现了这些年来南通美术现象系列展览的高水准和精美的视觉呈现。

该展览以三个版块展开,其中“千面沧海”——20世纪中国美术南通现象文献研究,梳理了南通美术现象的地域生态特征和文化价值。“艺脉寻踪”——20世纪前期中国美术南通现象江海艺脉研究,探究江海艺脉的根基和发展脉络。“丹青代有”——20世纪中国美术南通现象传承研究,追溯了南通美术现象的传承与创新。三个版块集中展示了南通籍艺术家在中国画、油画、版画、书法等领域呈现出的突破与创新、守正与实验的多维艺术观。此次研究展从地域文化的视角探究20世纪中国美术发展中有代表性的地域文化现象,研究南通美术在艺术风格和创作观念上的多样性、先进性及其在中国美术发展之路上的存在价值和现实意义。

中共南通市委常委、南通市委宣传部部长陆卫东表示:南通这座城市的先贤张謇先生与时俱进,本着开放、包容、兼容并蓄的态度,赋予南通这个城市一种独特的艺术取向——融通和开放并举,多元文化交融共存,这是造成南通盛产艺术家的内在原因,故而创立了南通美术的独特艺术风貌。这次在北京、南京展览期间,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和广泛好评,中国美术南通现象这一城市文化名片再次成为引人瞩目的焦点,时值岁末年初,又逢谋划未来发展新征程之际,各级文化部门也在研究探讨一个新命题,南通的文化名片众多,要重新打造和重点打好那些具有新的时代精神的特色,最有南通底蕴和文化基础的名片,经过梳理和初步考虑,第一张是南通话剧之乡的历史名片,其次是目前正在做的中国美术南通现象的课题,要以此为基础打好美术之乡的名片,第三张是工艺美术之乡的名片。未来的文化发展,要围绕南通的优质文化资源,从精选优,选取最有底蕴,最有基础,最具南通特色,最能打出去的名片,经过各相关部门齐心一致的努力,打造好话剧之乡、美术之乡、工艺美术之乡的精品名片。把南通文化推向新的高度、开拓新的时代篇章。

借此展览的研究发掘成果,他鼓励南通艺术家群体继续潜心艺术研究创作,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创作一批具有深刻思想内涵和感人艺术魅力,彰显出江海文化的独特内涵和显著特点的艺术作品,成为具有鲜明南通烙印的标志性文化符号。以更加执着的追求传承南通美术现象,不断弘扬书画艺术南通形象,赋予江海文化新的时代内容,努力推出更多具有南通气质、江海气魄、民族气派的精品力作,为谱写中国梦的南通篇章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以更加饱满的工作热情倾注文艺事业,坚持与时代同步伐,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坚持以明德引领风尚,以文化艺术为人民群众服务,不断满足人民精神需求,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弘扬时代主旋律,建设美好精神家园,为建设“强富美高”新南通贡献自己的光和热。

南通大学党委书记浦玉忠对各位嘉宾的光临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作为本展览项目主体单位,他表示南通大学将通过这个项目,继续发挥地方高校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和文化发展的使命,结合优质资源配置及人才培养阵地的效能,引领新的艺术风尚和学科方向,进一步联合各相关部门,联手打造独特的具有南通地方特色的文化品牌。围绕南通文化的本质特征,突出表现,核心内涵,进一步传承和发扬光大南通文化现象,在这个课题的研究基础上,深化激发南通文化的生机与活力,做出新的时代精神注解,明确新的奋斗目标。

南通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南通大学原副校长沈启鹏在发言中回顾梳理了这个学术命题的缘起以及打造“中国美术南通现象”这个文化品牌的发展历程,经过各个专业机构及学术团队的共同努力,这个文化品牌不断成熟,并最终走向全国,在北京、南京等重要中心城市亮相,成为展示南通文化形象的一个亮点。今天这个展览回到家乡南通,作为一个链接过去,展望未来的新起点,更应设立新目标,新抓手,进一步深入挖掘美术南通现象背后的内涵,增进南通籍艺术家的历史使命感。

从外地赶回南通参加此次展览的南通籍艺术家,河南省美协原副主席、河南大学艺术学院教授丁中一在发言中回忆了南通历史文化的滋养和家学渊源与自己艺术道路之间的深厚关联,此次回到故乡参展,不但再次感受家乡的文化气息,更是增进艺术交流和沟通的一次良机。少小离家,他的一颗游子心却时刻关注着家乡的发展和动态,希望能为家乡南通美术现象的全国推广做出一点自己的努力。

作为南通籍艺术家代表之一,中国美协理事、江苏省美协常务副秘书长佘玉奇对本次展览的系列化和学术化深表赞赏,他在发言中回忆了南通文化的艺脉特点并回顾南通美术现象的传承代系,梳理了南通美术及一代代艺术家在近现代书画艺术、公共美术、美术教育等方面开创性的贡献和影响。中国美术南通现象研究展的成功举办,不但南通美术的盛事,也是江苏美术乃至全国美术的大事,南通现象生发于南通,幅射了全国,产生了重要影响,美术事业是一项薪火相传事业,需要一代一代人接续努力,他表示,作为一个南通籍画家,身负使命,要为前辈艺术家树碑立传,深化南通现象的内涵,把南通现象的品牌擦亮,为中国美术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据悉,此次展览在北京、南京两地开幕后,吸引了广泛而热烈的关注度,春节期间,继南通博物苑展览之后,将在南通另一文化地标——南通文化艺术展览中心进行巡展,春节过后,将赴南京师范大学美术馆进行最后一站的巡展。

(图片由南通大学艺术学院提供)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