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棘与荣耀——新时代女排奋斗记》
2019年9月29日,日本大阪,中国女排十一连胜成功卫冕世界杯冠军,为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送上了一份隆重的贺礼。十月一日的天安门广场上,女排队员以昂扬的姿态登上了国庆群众游行的花车,向全国人民展现了她们的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的女排精神。
中国女排登上了荣誉的巅峰,但有多少人知晓她们曾踏过的荆棘?
永远要有一颗冠军的心
文/郎平
2019年还有最后十天了,我正在做奥运年的训练备战计划。时间很少,工作很多,任务很艰巨,但是我们的团队心态都很好。
明确目标,确定了要做的事,就一件一件去落实,一个一个目标去努力。完成一件事就少一件,达成一个目标,我们就前进了一步。
这个过程很痛苦,但也很“享受”。
组队第八年了,这是每年必经的阶段,相比最开始的两年,现在已经“幸福”多了。
对我来说,53岁时第二次接手中国女排,就是当好一块铺路石。一项事业不断向前发展,在不同的阶段,需要很多人担起责任。
40多年前,中国女排刚刚起步时,我的教练袁伟民是这条路的奠基人,老女排的队员,包括我,跟着袁导不断探索尝试,把一系列的不可能变为可能。
后来,中国女排发展历史上的每一位教练、队员,都是在用自己的努力,或快或慢推动这项事业前进。
2013年,中国女排在前进的道路上又遇到了一些新的困难和挑战,我还在一线,作为老女排的一员,我觉得自己有责任再为中国女排做些事。
我把那次出发看作是一次探索,做决定的时候,我完全没有在意能不能成功,也没有纠结过万一失败怎么办。
中国女排这么多年一直在世界先进行列,大方向一定是对的,但是科技不断发展,人们的认识水平不断提高,现代排球也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中国女排遇到的挑战,是如何在新的时期平衡变与不变。
坚持在全面基础上的快速多变,是中国女排立身世界强队之本,但是排球运动发展到今天,也不可能再靠六七个人包打天下。对每位教练、运动员来说,都面临突破舒适圈,去尝试那些“不会”“不愿”“不敢”和“不可能”。
探索的过程,我们有前人留下的宝贵财富,但是也需要我们拿出勇气,明知前路布满荆棘,可能伤痕累累,甚至流血牺牲,也要坚持向前,不断向前。
这一路上,能坚持七八年走下来的人寥寥,很多人是中途上车,也有很多人半路离开。如果不是跟着这本我们的成长记录回忆,我可能也淡忘了一些细节,但是我一直记得运动员加入这个团队时那种满怀希望的眼神,以及那些因为各种原因和我们道别的人流露的遗憾和不舍。
这一路上,我们不断修正自己,错了,勇敢承认,果断改变,我们的目标是让中国女排保持活力,越来越好,只要所做的每一点努力都是朝着这个方向,心里就非常踏实。
我一直记得袁导曾经说的,当中国女排主教练,要无私无畏。即使是被挤压到绝境,也希望用尽最后一点力气再搏一下,这就是女排精神,不是一定赢得冠军,但是永远要有一颗冠军的心。
身处低谷的时候自立自强,站上高峰的时候不忘初心,中国女排是这样走过来的,也会这么一直走下去。
《荆棘与荣耀》,记录了我们这支球队的成长。
感谢这份真实的记录。
我们终将老去,但是中国女排永远年轻。
中国女排队长 朱婷
中国女排前队长 惠若琪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 袁隆平
中国首飞航天员、航天英雄 杨利伟
钢琴大师 郎朗
央视体育 张斌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研究员 徐颖
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应用研发部部长 孟祥飞
电影《中国女排》导演陈可辛
因为拍摄了电影《中国女排》,最近陆续有记者在采访中问我:“你认为中国女排为什么能持续地成功?” 老实说,我给不出一个漂亮的答案。但有一点我认为很重要,就是“相信年轻人”。
1978年曼谷亚运会,当时的主教练袁伟民大胆启用年仅18岁的郎平打主力,为之后拿下五连冠奠定了基础。虽然当时还没有“铁榔头”的称号,郎平一次次高高跃起将球砸向对方的场景,依然给当时就坐在场边看球赛的我,留下的不可磨灭的印象。再到新千年之后陈忠和成为女排主教练,放弃了一些老队员,启用冯坤、杨昊、赵蕊蕊、刘亚男、周苏红等一批新人,对她们的信任换来了2004年雅典奥运一次次惊天逆转,时隔20年再次登顶奥运。
当然,最精彩的例子,还是本书中记录的这段历史。2013年郎平回归重掌国家队,正处于低谷期的女排急需做出改变。她不光要面临成绩压力,新老交替这些常规问题,还有更为重要的:作为一个60后,如何与这些90后去沟通,去获取信任。年轻时被提拔的亲身经历,出国执教后更加开阔了视野,郎平最终成功地建立起了她与队员们之间情感的纽带,并将之转化为女排场上的战斗力。
《荆棘与荣耀》这本书真实、生动地记录下了郎平回归带领女排重返巅峰的过程。书中许多章节都令人感动,尤其是2016年里约“中巴大战”的一战封神。但我相信,即便没有那一次的“奇迹”,新一代的中国女排也迟早会重回巅峰。
因为他们选择相信。相信年轻人,相信未来。
这中间的艰辛和汗水,失意和隐忍,拼博、爆发……
是时候讲给大家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