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军
身边的艺术展览,正变得越来越繁荣、丰富、多元。表象之下,有一个现象引起了我的关注与深思。过去的2019年,在上海的艺术展览领域,引进自法国的几大展览,风头很劲,不约而同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让人们强烈感受到法国文化的整体来袭。这样的文化推广,是具有启示意味的。
文化推广的前提,是所拥有的文明与文化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先是去年4月,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二楼那片宛如游泳池般巨大的“克莱因蓝”带给人们强烈的视觉震撼。虽然这个题为“挑战的灵魂”的展览是伊夫·克莱因、李禹焕、丁乙三人的群展,但无疑,三人中,法国艺术家伊夫·克莱因的作品最为张扬,刷出了最多的存在感。尽管他34岁就绝尘而去,然艺术界内外,无数蓝色控为他着迷。其实,伊夫·克莱因不光是“国际克莱因蓝”的缔造者,他还是观念艺术、行为表演、前卫音乐、单色画、新现实主义、波普艺术等领域的先驱。总之,他是二战后最重要的前卫艺术家之一,与沃霍尔、杜尚和博伊斯一起,被并称为20世纪后半叶对世界艺术贡献最大的四位艺术家。
接下去是8月,上海明珠美术馆携手巴黎博物馆联盟(巴黎雨果故居博物馆),联合举办“维克多·雨果:天才的内心”展览。此展共展出逾200件雨果创作及相关作品,包含绘画、雕塑、摄影、书籍、书信手稿、室内装饰、日常用品等,不仅让观众看到了一位天才文学大师带给全人类的精神财富,更让人们看到整个法国文化的丰厚与伟大,以及法国各界对于大师的爱戴与全方位支持。
在法国文化艺术史上,像伊夫·克莱因和维克多·雨果这样可以对外骄傲地介绍和推介的大师级人物,其实还有很多很多。比如2018年,也是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上海观众就领略过法国一位女性艺术家妮基·圣法勒的杰出才华。悠久丰厚的历史积淀,灿烂辉煌的文化艺术,再加上名人资源丰富,且藏品与遗产保存良好,让法国成为世界上令人尊敬的、屈指可数的几个文化大国之一。我想,文化输出的推广,正是你所拥有的文明与文化对别国具有的强大吸引力和感召力。
再接下去是11月,来自法国的两个重量级展览相继开幕。11月4日,题为“美术的诞生:从太阳王到拿破仑——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珍藏展”在上海博物馆拉开帷幕。展览共展出85件来自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收藏的艺术珍品,通过油画、雕塑、版画、模型、书籍和手稿等多样形式,探寻法国艺术,尤其是学院派艺术勃发、兴盛和转变的过程。此展对中国而言,别具深意,因为巴黎高美不仅对欧洲大陆的学院艺术影响深远,更奠定了中国现代美术教育与人才之根基。20世纪初,巴黎高美就吸引了一大批中国艺术家前往留学,如徐悲鸿、林风眠、潘玉良、颜文樑、吴冠中、赵无极、朱德群等。此后,他们将法国艺术传播到中国本土,大力推动并发展了中国现代艺术,哺育了大批热爱艺术、渴望艺术的年轻人。因此,探讨中国现代美术教育体系的成型,离不开对巴黎高美的了解和研究。
紧接着11月8日,西岸美术馆正式对外开放,同时开启与法国蓬皮杜中心为期五年的展陈合作。首个常设展“时间的形态”,汇集了来自蓬皮杜中心的百余件重磅作品,以20世纪和21世纪作品为主线,向观众介绍蓬皮杜中心在艺术收藏方面的定位与历史,展示藏品同欧洲及整个西方社会的重要渊源,展出包括约瑟夫·博伊斯、克里斯蒂安·波尔坦斯基、蔡国强、马塞尔·杜尚、阿尔贝托·贾科梅蒂、胡安·米罗、白发一雄、赵无极等在内的近百位世界顶尖艺术家作品。首个特展“观察”,以跨学科讨论方式聚焦新媒体艺术发展,16件创作于1972年至2017年期间的展出作品,也全部来自蓬皮杜中心馆藏。
与个展不同的是,“美术的诞生”和西岸美术馆两大开馆展,都是基于两所专业艺术机构——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与法国蓬皮杜中心庞大的收藏,是从海量藏品中,根据展览主题挑选出来。这两大展项涉及到跨越了几个世纪的收藏,涵盖的艺术家数量更多,领域更广泛,因此也就更为全面、充分、立体地展现出法国文化艺术的不朽魅力。
借力海外合作拓展品牌,博物馆可以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国际影响力
法国的艺术展览之所以受到上海观众的欢迎,在我看来,除了20世纪初中国一大批艺术家赴法国留学,从此与法国艺术建立了深厚的历史渊源和重要的内在脉络之外,还在于中国与法国文化的亲缘性。而这种亲缘性源于两国在诸多方面的相似之处:比如历史悠久,都曾经历漫长的封建专制;比如民族意识强、对自己灿烂的文化十分自豪;再比如重视农业文明、对美食的追求与热爱、对调味的精准把控等等。因而,中国与法国,虽然相距遥远,但在历史、文化、艺术、审美、调性等方面却是与之心有戚戚。
而更深层次的主要原因,在于法国人十分善于把本国文化推广与国际文化交流结合起来,通过开展各种国际合作向国外推广法国文化。除了在文化遗产、艺术展览、视听、书刊、网络和文化创意产业等多个领域与各国展开文化合作,全力促进法国文化的海外推广之外,近年来,法国还致力于本土艺术机构的“国际化”之路。其中两家艺术机构法国巴黎卢浮宫博物馆及蓬皮杜中心的海外拓展势头最为强劲,步履不停。
蓬皮杜中心前主席阿兰·塞班表示:“古根海姆的拓展模式是基于对美国纽约旗舰馆的建筑模型、高端型短期展览、永久藏品展示以及其品牌效应的复制。而我们会利用自身拥有优秀收藏品的实力,以及品牌效应,期望以一种更为中肯的方式,在现有场地开展一些短期项目,如博物馆和大学校园。除这些场地外,还会涉足历史古迹、旧工厂和购物中心等地区。”如此说来,西岸美术馆与蓬皮杜中心签署的为期五年的展陈合作,以及两大开馆展“时间的形态”和“观察”,就是法式海外拓展模式的一个中国版本。
事实上,设立临时展馆,蓬皮杜中心是致力于在全世界开发新的观众。这些临时展馆以“蓬皮杜中心+主办城市”的方式命名。2015年3月,第一个采取该形式的分馆——蓬皮杜中心马拉加在西班牙海港城市马拉加开幕,并在第一年就吸引了20万人次的客流量。据了解,在该合作形式中,蓬皮杜中心每年向主办城市收取约150万欧元至170万欧元的年费来打造艺术空间,所有相关经费都由当地合作机构承担,临时空间的合作期限通常为五年。以蓬皮杜中心马拉加为例,在五年的合作中,蓬皮杜中心马拉加可以从蓬皮杜中心总部借展约100件作品,并举办两场临时展览和其他活动。对于因政府削减支出而减少了9%预算的蓬皮杜中心而言,海外拓展在很大程度上补充了中心的资金来源。
蓬皮杜中心的相关工作人员表示,通过海外文化推广,蓬皮杜中心已成为一个“国际品牌”,其展览活动的海外输出,不仅是借出艺术品和举办临时展览,更包括其展映项目、音乐会、表演活动、青少年项目和讲习班等等,而国际范围内,鲜有博物馆向其海外分馆提供如此完整的输出。
与蓬皮杜中心的海外拓展不同,卢浮宫目前仅在阿联酋阿布扎比建立了首个海外分馆,但也同样有着重要意义。2007年,时任法国总统的希拉克和文化部长德瓦布尔达成了与阿布扎比政府的合作。根据协议,阿布扎比政府须向法国政府支付四亿欧元以换取30年零6个月的“卢浮宫”冠名权,还需为其他一系列博物馆活动额外支付逾六亿欧元。该博物馆耗时10年建成,2017年11月8日正式开馆。由法国建筑师让·努维尔打造,银色顶部采用通花设计,由八层物料架叠而成,在阳光映照下,倒映出极具阿拉伯特色的几何图案,被冠以“光之雨”的美誉。
无论是蓬皮杜中心马拉加,还是阿布扎比卢浮宫,以及西岸美术馆,两家机构(蓬皮杜中心和卢浮宫)都是通过海外合作借力,不仅扩大了收入来源,也在较大程度上扩大了品牌影响力。更为重要的是,他们以此来展现法国文化的强大实力,并且在博物馆助力法国文化外交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国际影响力。
(作者为上海油画雕塑院美术馆副馆长)
(傅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