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届柏林电影节,哪里变了?哪里没变?

今年的主竞赛单元,中国台湾导演蔡明亮的《日子》是18部入围影片中唯一的一部华语电影,这部作品将在柏林电影节上完成它的世界首映。还有中国动画导演孙立军的水墨动画电影《秋实》入围了“新生代”单元,这是继1984年的《鹬蚌相争》之后,时隔36年,中国水墨动画再一次入围柏林电影节。

新一届柏林电影节,哪里变了?哪里没变?

来源:新民晚报    2020-02-23 12:38
来源: 新民晚报
2020-02-23 12:38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当地时间2月20日,第70届柏林国际电影节如期开幕。今年,担当电影节主席18年之久的迪特·科斯里克宣布卸任,荷兰人玛丽特·里森贝克成为新任主席。随之而来的,电影节单元设置发生更改,非主竞赛单元作品罕见地成为了开幕影片……一系列的变动似乎宣告:柏林电影节将以全新面貌亮相。到底,这一届柏林电影节什么改变?又继承了哪些传统?

图说:第70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海报 官方图

一场新的“奇遇”

本届电影节最受瞩目的莫过于单元设置的变化——取消“美食电影”单元和“原住民电影”单元两个非竞赛单元,增加专为小成本电影设计的“奇遇”竞赛单元。新增的“奇遇”单元主要着眼于电影的实验性、创新性、艺术性,一些入围影片甚至是使用手机或相机拍摄的。“只要你有台智能手机,便可以讲出自己的故事。”新任主席玛丽特·里森贝克如此介绍。

开幕首日,“奇遇”单元的第一部展映影片《马尔姆克罗格庄园》已经与观众见面。曾经获得过戛纳大奖的罗马尼亚导演克利斯提·普优,在这部影片中进行了一次跨越文字与影像艺术边界的尝试。故事设定在1900年一个富有的地主庄园里,客人们在庄园中享受大餐,也享受着一场关于死亡、宗教、进步与道德的长谈。影片对白来源于十九世纪俄国哲学家弗拉基米尔·索洛维约夫的文本。普优用舞台式的调度和无止境的对话来构造这部新片,餐桌上五名角色各抒己见,因用餐而造成的人物聚散则成为了对话开始和终结的契机。不过,《庄园》的对话内容蕴含了大量东欧、俄国的历史事件以及宗教背景,让不熟悉俄国文化的国际观众感到枯燥难懂。“服化道考究,细节精美,人物言行也有20世纪初欧洲贵族的气度”是许多观众在看完这部影片之后发出的赞誉,而更多人则是感受到电影艺术也有其难以表达的部分,认为《庄园》“甚至不像是电影”,“更适合去剧场”。

图说:《马尔姆克罗格庄园》剧照 官方图

与戛纳、威尼斯并称为欧洲三大国际电影节之一的柏林电影节,有着独特的气质。它一贯将目光集中于“反好莱坞式”的低成本艺术片,这也让它成为新生代导演的摇篮。例如众所周知的张艺谋导演处女作《红高粱》,就是在第38届柏林电影节上夺得金熊奖,成为张艺谋走上电影大师之路的开始。此次非竞赛单元的取消,让电影节的节奏更为紧凑,但也减少了新生代电影人交流的机会。“奇遇”的诞生,则填补了这一空缺。

保持“高艺术性”的同时,柏林电影节希望吸引更多大众的目光。去年,网飞(Netflix)的24部影片获得了奥斯卡提名,6部影片入围威尼斯电影,其中《婚姻故事》《自助洗衣店》入围主竞赛单元。网络电影热度节节攀升,但今年的柏林电影节仍没有对网络电影敞开大门。不过,新任“掌门人”里森贝克已经表示,在德国,许多电影人不再为院线工作,而是为流媒体平台工作,在院线发行电影难度大且难以获得足够关注:“数字化趋势也会影响柏林电影节,我们将在二至三年内做出规划。”

不变的“中国缘”

不少中国影迷将柏林电影节视为中国电影人的“福地”。除了1988年张艺谋摘得金熊奖,谢飞、王全安、刁亦男等都曾经“擒熊”。去年,《地久天长》的主演王景春、咏梅更是包揽柏林电影节的最佳男女演员。也有人评价,柏林电影节是“最有中国缘的国际电影节”。

今年的主竞赛单元,中国台湾导演蔡明亮的《日子》是18部入围影片中唯一的一部华语电影,这部作品将在柏林电影节上完成它的世界首映。

图说:纪录片《一直游到海水变蓝》海报 官方图

著名导演贾樟柯今年将有三部作品亮相:纪录片《一直游到海水变蓝》入围“特别展映”单元;由他监制的《平静》则成为“青年论坛”单元的唯一一部华语电影;4K修复版的旧作《小武》也将在此举行世界首映。

此外,还有中国动画导演孙立军的水墨动画电影《秋实》入围了“新生代”单元,这是继1984年的《鹬蚌相争》之后,时隔36年,中国水墨动画再一次入围柏林电影节。

图说:水墨动画电影《秋实》 官方图

当地时间21日下午,贾樟柯携《一直游到海水变蓝》在柏林与观众们见面。电影以贾平凹、余华、梁鸿三位分别出生于上世纪50年代、60年代和70年代的作家为主要讲述者,通过他们的人生经历,反映1949年以来中国人的生活状态,用贾樟柯的话说,就是“讲出他们的私人故事,也是中国人的‘共同心事’。”这部影片,是继2006年关于画家刘晓东的《东》和2007年关于服装设计师马可的《无用》之后,贾樟柯又一次将关注点投向艺术家群体的作品,所以也被称为贾樟柯“艺术家三部曲”的最终章。贾樟柯一直喜欢在电影中引用诗句表达感受,这也是他“电影诗人”名号的由来。这次,他直接将镜头对准了文学创作者本身,试图呈现影像艺术下的文字艺术,挖掘出中国作家文字背后的乡土情结。这份乡土情结,最终成为了影片最动人的地方。虽然片中作家们不时冒出的方言,以及地方戏曲元素,都为影片保留了浓郁的地域色彩。但对于故乡的依恋、这种世界共通的情感,仍然跨越国界,打动了来自世界各地的观众。

  图说:《一直游到海水变蓝》剧照 官方图

面对中国作品在电影节上的亮眼表现,里森贝克表示:“中国电影业发展势头强劲,和多个国家都有电影合拍项目。其他国家的电影中常有中国演员的加盟,一些中国导演也蜚声国际,将他们的作品带到柏林电影节来。”他希望,未来能有更多观众通过柏林国际电影节这一平台,看到中国电影,了解中国。(新民晚报记者 吴旭颖)

(吴旭颖)

【责任编辑:舒靓】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