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服务“硬核”助力大学生就业

据媒体报道,战“疫”期间,华中师范大学的“85后”辅导员王璐,通过微信群、公众号、招聘网站等线上平台,为毕业季学子充分就业解疑释惑,获得广大师生点赞。高校要引导和满足毕业生的各类需要,以在线课程、专业咨询为主,以网络分享、模拟面试为辅,为毕业生求职就业保驾护航。

云服务“硬核”助力大学生就业

来源:中国教育报    2020-03-20 09:09
来源: 中国教育报
2020-03-20 09:09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据媒体报道,战“疫”期间,华中师范大学的“85后”辅导员王璐,通过微信群、公众号、招聘网站等线上平台,为毕业季学子充分就业解疑释惑,获得广大师生点赞。

“停课不停教、隔空不隔爱”,王璐这样的“青椒”仅仅是齐心战“疫”、心系学生的高校教师图鉴中的一道优美“剪影”。受疫情影响,目前各企业的线下招聘基本取消,“云就业”成为大势所趋。教育部近日也发布了多项举措开展“云就业”,鼓励毕业生和用人单位通过网络进行供需对接,为高校毕业生提供每天24小时全年365天的网上校园招聘服务等。由“面对面”改为“屏对屏”,对于广大毕业生来说,这是前所未有的挑战。不少毕业生存在“如何在镜头里表现得更优秀一些”“不熟悉线上平台,说话紧张”“网络环境不好,容易掉线”等困惑。

由线下转战线上,面对毕业生存在的各种就业困惑,需要高校提供对接精准的“云服务”。应坚持教师主导、以生为本的原则,整合互联网新媒体平台、精准分析就业大数据、实现全过程技术管理,以多样化、互动化、协同化的方式,打好组合拳,以技术硬核帮助毕业生顺利就业。

高校要引导和满足毕业生的各类需要,以在线课程、专业咨询为主,以网络分享、模拟面试为辅,为毕业生求职就业保驾护航。通过大范围、宽视域、高频率的在线即时沟通,使供需双方信息在网上更加对称。线上交流为教师的全程指导提供了绿色通道,以点对点的沟通为师生之间和生生协作创造了有效载体,把正确的价值导向和职业生涯的规划有机融合,这种沟通方式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广泛参与度,挖掘自身潜力。

互联网招聘、视频面试、电子签约的方式正在逐步成为趋势,不受场地限制、时间更为灵活、选择更有针对性,这在客观上要求打造新型互联网模式+就业服务相结合的“云就业”服务平台。高校要坚持全员抓、人盯人、步步高的理念创新,动员学校教师、干部、校友等各方面资源,为毕业生找单位、找岗位、找信息;要主动联系用人单位,建立校企合作对接平台,在重点区域、重大工程、重大项目中加强人才供需对接;要发挥规模和质量优势,开展与企业集团总部“强强联合”式空中宣讲和网上招聘。为学生求职、职业辅导、就业管理服务再上台阶提供有力支撑。

高校要拓宽渠道、创造条件,使就业辅导安排、就业信息核对、招聘会预约及现场招聘均实现数字化管理,更好为毕业生提供就业指导服务。要即时掌控全体毕业生的生活状况、求职意向和心理需求,通过与学生在线建立“一对一”联系,点对点解决学生就业困难和心理困境、督促跟进每个学生择业状态,全面、智能、精准形成就业大数据。学生则可以通过预约经验丰富的指导教师接受“屏对屏”的就业辅导,使用专业的职业测评软件进行职业兴趣、职业能力测试,在线观看来自国内外的名师就业讲座等,接受就业指导服务。

(作者:姜姝系南京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

[ 责编:田媛]

(姜姝)

【责任编辑:舒靓】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