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族山歌《坡芽歌书》 唱响世界的“密码”

81个图案,每个图案代表一首情歌,整部歌集记录了一对青年男女从相遇、相知、相恋到白头偕老的情感历程,这是云南省文山州富宁县坡芽村内发现的《坡芽歌书》所记载的内容。近日,记者走进坡芽村,聆听《坡芽歌书》,探寻壮族山歌唱响世界的“密码”。

壮族山歌《坡芽歌书》 唱响世界的“密码”

来源: 中国新闻网
2020-04-17 06:36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81个图案,每个图案代表一首情歌,整部歌集记录了一对青年男女从相遇、相知、相恋到白头偕老的情感历程,这是云南省文山州富宁县坡芽村内发现的《坡芽歌书》所记载的内容。如今,这部“爱情密码”“文字之芽”已经唱响世界。

近日,记者走进坡芽村,聆听《坡芽歌书》,探寻壮族山歌唱响世界的“密码”。

坡芽,壮语意为“山花烂漫的地方”。坡芽村共有312人,壮族人口占99%,是一个典型的原生态壮族村寨。坡芽歌书于2006年被发现,原始的图画文字将壮族情歌记录在土布上,坡芽歌书填补了壮族没有自源性古老文字的空白,印证了文字发展的过程。坡芽人将歌集代代相传,只为能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坡芽文化。

婉转动听,曲调丰富,还加入各种拟声在其中,《坡芽歌书》带给人的,是全方位沉浸在自然中的感受。

2011年,《坡芽歌书》被列入第三批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55岁的农凤妹是《坡芽歌书》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从小听着山歌长大的她娴熟到可以信手拈来,出口成歌。“年轻人没有放弃我们的歌声。”农凤妹告诉记者,村里、县里喜爱山歌的年轻人前来求教的话,她都会倾囊相授。

想要把山歌唱响世界,单靠坡芽村民们的力量远远不够。2010年的青歌赛上,“坡芽歌书山歌队”拿下了团体决赛原生态唱法的最高分。

2012年,坡芽歌书合唱团正式成立,这是一个由富宁县的教师、电影放映员、文化站工作人员等各行各业热爱坡芽歌书的年轻人组成的合唱团,由坡芽村的非遗传承人亲自为他们授课。

李玉昆是最早加入合唱团的成员之一,本职工作是美术教师的他因为喜欢坡芽文化,经常到坡芽村采风。“我觉得亲身体验坡芽歌书肯定能为我带来很多创作灵感。”李玉昆就这样加入了合唱团,一唱就是八年。

“唱歌和说话不一样,同一个字不同的发音都会表达不同的情感。”李玉昆告诉记者,身为汉族的他最难过的是语言关,他便跟着传承人一字字地学习发音和情感。

“一听到坡芽歌书,就能打动人心,沉醉其中,浑身起鸡皮疙瘩。”合唱团成员李燕说她第一次听到就爱上了《坡芽歌书》,觉得其他的歌声都逊色了。

就是这样一群热爱《坡芽歌书》的年轻人,跨越了民族和职业,在2016年7月俄罗斯索契举办的第九届世界合唱比赛中获得冠军组无伴奏民谣组别金奖。坡芽歌书合唱团不但在国内展开巡演,还飘洋过海唱到了美国夏威夷,先后远赴西班牙、马耳他、泰国、斯里兰卡等国进行演出,他们带着壮家人的情怀唱出大山,走向世界。

农晓芬是农凤妹的侄女,从小在山歌熏陶下长大的她深得农凤妹的真传,作为一位“90后”,她觉得自己有义务接过姑妈的接力棒,一直传唱下去。“我最大的愿望,就是把《坡芽歌书》唱到更多地方,让更多人了解我们的壮族文化。”(作者 杜潇潇)

(杜潇潇)

【责任编辑:舒靓】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