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书丨她偷了5000个孩子卖给上流社会家庭,却被称为“现代收养之母”

荐书丨她偷了5000个孩子卖给上流社会家庭,却被称为“现代收养之母”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0-04-17 15:01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0-04-17 15:01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近期,鲍某某涉嫌性侵未成年少女事件引起社会的关注,这一事件也使得存在多年的民间送养、非法收养乱象再次进入公众视野。

除了法律与道德问题,也引起人们更近一步的反思:

物质条件不好的家庭配不配有养育孩子的权力?

孩子被上流社会的家庭收养会比待在穷困的亲生父母身边更好吗?

根据美国长达30年的真实贩童事件改编而成、美亚近万人给出4.7分好评,20万Goodreads读者票选年度桂冠作品《守护着》也在试图回答这个问题。

《守护者》的故事改编自一桩基于美国真实社会的丑闻:美国“田纳西儿童之家”收养组织专门掳走贫穷家庭的孩子卖给富人家庭,书中的小女孩的家庭从幸福美满到变得支离破碎,她的心路历程以及收养组织的心狠手辣,在本书中都一一呈现,并最终让这些令人振奋的故事提醒我们这些丑陋从来不会被忘记。作者借此让这段罕为人知的历史重见天日。

在美国田纳西州,一名叫乔治娅•坦恩的福利院院长,在长达30年的时间里,贿赂医院、警察、法官、政客等公权力,披着慈善的外衣,被称为“现代收养之母”,然而却堂而皇之地干着贩童的勾当。

30年期间,她贩卖了近5000名儿童,而其中有很多孩子并不是孤儿,只是家境并不富有。 坦恩将他们拐走,带到福利院虐待、囚禁,甚至是猥亵,不听话的孩子直接让他们消失,听话的孩子以物品的形式将他们登报广告,卖给富人家庭,并收取高额的抚养费。

谁是乔治娅•坦恩?

乔治娅•坦恩被曝光后,有人统计过她共卖掉了5000多名儿童,并害死了数十名儿童。 在她活跃期间,田纳西州的孟菲斯市的婴儿死亡率是全美国最高的。

一些受害儿童被她当作农场工人或佣人出售。 一些孩子被饿、被打,甚至被猥亵。还有一些孩子作为广告被刊登在报刊上,甚至被送往海外家庭。

其中有一些幸运儿被卖给了富有的父母。比如,好莱坞明星拉娜•特纳和琼•克劳福德等人。

那么,谁是乔治娅•坦恩,她又是怎么毁了这么多人的生活?

坦恩1891年出生于美国密西西比州,父亲是一名高等法院法官,母亲是一位家庭主妇。 但是,在父母豪华的房子里,她的童年过得并不幸福。 坦恩的父亲是个花花公子,专横而傲慢。从很小的时候起,坦恩就开始对她刻薄的父母感到失望。

社会工作是坦恩为数不多的几个可以接受的职业之一,尽管她对弱势群体其实没有什么同情心,但她认为这是从她那死气沉沉的家中逃离的一条路。

她发展了自己的社会理论。她用所谓的优生学语言描述富人是“更高级的人”,她认为在大萧条时期贫困的年轻妇女是“饲养员”,私下里把她们称为“奶牛”。她认为穷人缺乏教养。

在密西西比儿童之家协会找到一份工作后,她开始将自己的信仰转化为行动。

当时,收养在美国还很少见,坦恩认为自己可以改变这一点。 起初,她只是把孤儿送去领养。但很快,她意识到可以通过向那些渴望成为父母的夫妇收取高额费用来赚钱。

于是,一桩充满血腥的勾当慢慢铺展开来。 被“死亡”的新生儿 到1920年,坦恩利用领养制度漏洞和父亲担任法官的地位,开始处置她从贫困妇女那里拐来的孩子。

罗丝•哈维是她的第一位目标母亲。 1922年的一个春天的早晨,坦恩开着车去了密西西比州贾斯珀县的一个小木屋。 睡在里面的是怀孕的罗丝,她年轻、贫穷、寡居并且患有糖尿病。她两岁的儿子正在后院玩耍。 坦恩把那个小男孩引到她车里。坦恩通过她的法官父亲签署了法律文件,文件上宣布罗丝是一个不称职的母亲,她的儿子是一个被遗弃的孩子。 于是,这个小男孩被安置在了一个收养家庭。罗丝请了一名律师,但无法重新获得监护权。

1924年,坦恩开始在田纳西州儿童之家协会工作,在那里她把原来兼职的抢孩子变成了一门生意。 越来越多的孩子们被送进来,过不了多久,他们又会被送走。 坦恩通过关系网和金钱攻势,得到了有权有势的市长爱德华•克拉姆和大法官卡米拉•凯莉的庇护,并最终建立了自己的福利院。

坦恩会优先将孩子卖给有钱的上流家庭 到了20世纪30年代,坦恩向富有的夫妇收取了高达5000—1万美金的婴儿领养费。而当时通过合法途径领养一个孩子的手续费才7美金。

那么,她是如何安排一个密不透风的网络来贩卖孩子呢? 在有些情况下,分身乏术的单亲父母会把孩子送到托儿所去——但当他们回来接孩子时,却被告知他们的孩子已经被福利院人员带走了。

坦恩还“颇为大方”地为经济上有困难的父母的孩子提供住宿,但她只是在发现潜在的目标,她会锁定最漂亮的婴儿,因为乖巧漂亮的婴儿总是更受客户欢迎。然后想办法将他们弄走。 新生儿是最受欢迎的。

坦恩会贿赂妇产科医院的护士,她们假装告诉那些刚刚生产完的母亲,她们的孩子已经死了。 如果有产妇不相信,提出抗议要看孩子尸体,护士会告知她们尸体已“处理完毕”。事实上,是坦恩抢走了孩子。

玛丽•里德是个典型的受害者。 1943年,18岁的她生了一个男婴。由于缺乏经济能力,她向社会福利机构寻求帮助,当一个女人给她一张要签名的“例行文件”时,她几乎没有意识到这其中的陷阱。

当玛丽反应过来时,孩子已经在新泽西州了。她雇了一名律师,但仍未能把孩子带回来。 坦恩会修改孩子的记录,伪造出生证明,这样对收养者更有吸引力。她改写了孩子们的年龄,使他们显得早熟,并阻止他们被追踪。

而这些被收养的孩子,无论是不是被卖给了富有家庭,并不都过得好。

乔伊•巴纳十几岁的时候,父亲朝她吼道: “我花了500美元买你——我本可以少花很多钱买到一只好猎狗。”

还有许多儿童受到虐待。 吉姆•兰伯特和他的三个兄弟姐妹在1932年被坦恩从他们的母亲身边带走。而收养他们的夫妇后来离了婚,吉姆的继母曾在地下室用钩子将他吊了起来。 四兄妹最终找到了他们的生母,结果发现亲生母亲已经和他们阴阳两隔。

比利•黑尔说自己有被两个穿黑衣服的女人掳走的记忆,但他的养父母极力否认,保证没有这样的事情发生。

少年时期的他内心经常憋着一股无缘无故的愤怒。成年后,他调查自己的背景时,才发现他的记忆没错。他确实是被人从自己亲生母亲身边带走的。

他的舅舅告诉他,母亲八年前死于癌症,在最后时刻还在呼唤着他。

“比尔,她一辈子都在找你”舅舅说。

冷血无情的恶魔

到1935年,坦恩的业务已经遍布美国各州。一位认识她的社会工作者说: “她不考虑孩子们在收养家庭中是否快乐。她只想卖掉每个她抓住的孩子。”

最令人不安的收养是年轻的单身男子来收养孩子——他们很有可能是恋童癖者。但是坦恩才不管这些。 城里的普通居民虽然没有见识过坦恩对福利院的运营模式,但都见识过她的宣传手段。

当年,市民们大都能够在报纸上看到印着可爱的婴儿和孩童照片的广告,下面用大标题写着: “联系我们,唾手可得!” “想要一个真实的、活生生的圣诞礼物吗?” “乔治想玩躲猫猫的游戏,但他需要一个爸爸!”

报纸上堂而皇之刊登的广告 对于不明真相的普通大众而言,坦恩就是一位慈眉善目、一脸富态的妇女,一生致力于解救无助的儿童。

不得不说,坦恩在营销自己上是个天才。有的孤儿被富有的名流家庭收养之后,她会大张旗鼓地为这些孩子举办庆祝活动,继而举办讲座来推广收养的概念。

在采访中被问到她的工作模式时,坦恩竟恬不知耻地说,自己把孩子们从底层父母的手中带走,是因为那些父母养不好孩子,因此才把这些孩子送给“高级”的人家去抚养,这种行径竟被当成一种美德来赞颂。

坦恩备受瞩目的领养家庭名单上包括纽约州州长赫伯特•雷曼这样的政治人物,也有琼•克劳福德、琼•阿利森及其她的丈夫迪克•鲍威尔等好莱坞名流。 在名人的光环效应和她的积极运作下,媒体甚至称赞她为“现代领养之母”。 第一夫人埃莉诺•罗斯福就儿童福利问题征求她的意见,杜鲁门总统邀请她参加他的就职典礼。

一时间,坦恩风光无限。 坦恩的客户里有不少社会名流和好莱坞影星 但到了1940年,由于城市婴儿死亡率不断上升,一些人对坦恩产生了警觉。 “她是个冷血无情的恶魔”一位试图遏制她的儿科医生说。

“她变得越来越猖狂,她拥有的力量也越来越大。她傲慢自大,坐在她的凯迪拉克车里到处转悠。她吓坏了所有人。” 直到1950年,她的靠山克拉姆市长倒台,新上任的市长终于开始了一项迟来的对坦恩生意的调查。国家调查员罗伯特•泰勒报道了坦恩孤儿院发生的恐怖事件,说: “她的孩子像苍蝇一样死去。” 田纳西儿童之家 婴儿们在闷热的天气里,被关在可怕的环境中。卫生条件也很差,一场痢疾在不到4个月的时间里就造成了40至50名儿童的死亡。

有些孩子在被出售前一直服用镇静剂。许多孩子病了。有些孩子遭到性虐待——坦恩对年轻女孩施暴,一个男看护还会带小男孩到树林里。

一位新闻记者相信他看到一具尸体埋在花园里。

伤害无法弥补

虽然收养的黑窝端掉了,坦恩最终还是逃避了司法审判。因为当时坦恩已经患癌重病在床。 田纳西州州长在坦恩因癌症去世三天前,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说,坦恩并不是她自称的“领养天使”。

可他没有提到悲伤的父母或死去的婴儿,而是把重点放在坦恩在接受国家资助时获得的非法利润上。 由于坦恩的病太重了,无法接受任何有关她罪行的讯问。1950年9月15日凌晨4点20分,她死在了家中。

她的受害者最后如何了?

那些被她非法抢来的孩子们再也没有见过他们的家人——坦恩的罪行曝光后,相关部门却并没有试图让孩子们回到原生家庭。 他们的出生证明和收养记录在经过长期斗争后的1995年才被授予使用权。这之后,有一小部分人和他们的亲生父母团聚了,但他们在坦恩手上所受的伤害是无法弥补的。

为那些在坦恩的福利院死去的孩子们建造的墓碑 “只有失去孩子的人才能知道这有多可怕,”一位被坦恩偷走孩子的母亲说,心里有一个永远不会填满的洞。”

从现代的视角来看,很难想象乔治娅•坦恩以及她的团伙是如何数十年如一日、随心所欲地运营儿童福利机构。 也很难想象她究竟从哪里找到一群工作人员来为她工作,对于福利院以及无证经营的寄宿公寓里惨无人道地残害儿童事件,这些工作人员竟然可以视而不见。 但这些都真真实实地发生了。

虽然坦恩死了,福利院也关门了,但对于一辈子都因与亲生骨肉分离而痛不欲生的父母和被人收养的孩子而言,一切都还是太晚了。

这件事直到1950年才被曝出,长达26年的时间里,坦恩一直有恃无恐。

2017年,美国作家丽萨•温盖特经过大量实地调查和走访,将这个故事改编成一部历史小说Before We Were Yours 小说在很短的时间里,就登上了美国各大畅销榜,近半年时间里都盘踞在美国亚马逊网站畅销榜TOP50之列,现在这部小说的简体中文版由我们引进并推出。

曼德拉说:知晓一个社会的灵魂,就看这个社会对待孩子的方式。 只愿天下少一分骨肉分离的痛苦。

(本文图片由中信出版社授权我网发布)

【责任编辑:舒靓】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