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当NTLive宣布免费播放7天《简·爱》(2015)时,真的令我感到疫情限制了人与人的物理距离,却从其他方面补偿了精神距离。
《简·爱》改编一向是考验水准的。群众已经看过了丑的、美的、老的、少的……各种版本的简·爱和罗先生,也看过拿阁楼疯女人做文章的。英国国家话剧院当初做话剧影像计划的时候,是否真的预料到,有一天,不仅仅是要满足不同剧场的观众同时看到一台精彩的戏剧,而是要让全世界的戏剧观众都有戏看,而且是随时随地!这个愿望说出来有点宏伟,但是就在这十年来,通过一部部戏拍摄,可以说积累了非常宝贵的经验,我甚至觉得这份经验也显然反馈给了导演和演员,如何更好地做一部戏——给现代人看的戏。
摄像加持后的画面,让我们看到了更多的戏剧的空间。以这次免费播放的《简·爱》为例,导演选择了一个简约但是多功能的舞台,剧中所有场所,从家庭到学校,从室内到室外,从建筑到动物,都被这个铁木结构的小建筑无所不包地“象征”了。灯光与音乐并行,提示了剧情变化、空间氛围和心理活动,角色转变就在演员的动作中完成,不需要下台换衣服补妆,全程素颜,台上换衣。
简·爱出生时,是一个衣服包裹成的婴儿形状,被抱在怀里;随后,演员将衣服散开披在身上,就完成了从婴儿到儿童的转变;简·爱长大成为教师时,脱下罩衫,一步步走上台阶,换上裙子,完成了又一次的成长。所有的动作都一气呵成。
令人赞叹的是,该剧一人分饰多角,这也是戏剧常态。角色转变相当之快,上一幕的爸爸变成表哥,后来又出演了罗先生!好朋友海伦变成了雇主的监护人阿黛尔,后来又演了邀请简一起去印度的圣约翰牧师!更精彩的是,童年时期的舅舅变成了寄宿学校的校长,到了下半场成为了罗先生的爱犬派洛特!说起这只狗,真是太可爱了,当主人摔倒时狂吠不止,扯着主人的衣角企图帮拉起主人,遇到陌生人警觉地站起来对峙,再次遇到“熟悉的陌生人”时,它也会谨慎小心地凑上前辨认……这部戏真是明明白白教育了我们,演动物并不是非要穿得像个动物,也不是非要匍匐在地四肢行走,动物的特征远远比这些外在更能达到与观众沟通的效果。有人戏称,与电影比,戏剧行业都缺钱。这一看就是个缺钱的戏。但是我想反问,这不是更了不起吗?
戏剧的优势在新的拍摄手段里依然存在。当我们看到简·爱含泪的特写时,可能没办法“环顾”到其他人;但是我们坐在剧场里,很可能因为距离远得根本就看不到简·爱的表情。剧场里的观演,更依赖听到的声音和台词的内容,毕竟只有少数人能坐在最适合观看的位置。但是镜头里的观演,发生了最大的变化就是主角的激情表现更加直观。
NTLive的影像拍摄,是用18台高清摄像机随时切换镜头、推拉移位的。摄像技术的参与,配合着戏剧表演,使导演和演员在表演上不减魅力,即使这是一个非常忠于原著的《简·爱》,经过这样的排演,无论在空间还是时间上都非常紧凑,非常流畅,近乎完美。
即使熟知《简·爱》的情节,也看了不同版本的同名电影,但话剧《简·爱》仍使我感动。每一帧画面都内涵丰富,值得分析和回味。我们通过摄像头看到的舞台剧,注重戏剧表达,解放台词,让动作、灯光、音乐一起表演起来;注重时空和人的关系,视线透彻、走位流畅,令人有“在场”的感觉。在家,也能欣赏完美的戏剧舞台。
还记得第一次看《天窗》时,窗外飘着雪,男女主角在小厨房里切辣椒、刨干酪,开火,把辣椒和肉投入油锅滋啦滋啦,火苗跳跃、水汽蒸腾……无论第几次回忆这个场面,都觉得锅里的香味扑面而来,排练得多么默契,才能分秒不差地在做饭中吵架啊!这次看《简·爱》,罗先生不但在舞台上“骑马”,还“养狗”,但让你竟然无言以对,因为那一眼看过去就是戏剧舞台的魅力。
简约的舞台仍然恪守着舞台空间的规则。如果借用夏洛蒂·勃朗特的话,他们都不是凭借习俗、常规,甚至也不是凭着血肉之躯在演戏,这是演员用心灵在和观众对话。(王曦)
(王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