肆虐的疫情让人想起《前线护士圆舞曲》。资料图片
战争歌曲在俄罗斯歌曲中占有较大比重。资料图片
《折为两半的天空》演唱者艾丽卡。资料图片
莫斯科郊外的夜晚。资料图片
喀秋莎火箭炮。资料图片
日前,我收到俄罗斯诗人老库(维雅·库普利扬诺夫)的一个邮件。他在邮件中发给我三首新作的诗歌,顺便说起由于新冠病毒疫情愈来愈严重的缘故,莫斯科也开始实行“禁足”的措施了,目前只能呆在家中。这让我想起前一阵在互联网上的一则有趣的谣传,称俄罗斯当局为了吓唬那些不听劝阻的居民,把狮子放到了大街上,并且还煞有介事地附上了一张照片。这个消息随后就被证实是假的。对此,俄罗斯外交部的新闻发言人扎哈罗娃在一次发布会上调侃说,如果真需要利用凶猛的动物来阻止居民上街,那么“我们会按照传统在大街上放出几头熊。”扎哈罗娃的这个回应无疑体现了俄罗斯民族一种特有的幽默。
与幽默一样,忧伤、深情、真挚、热烈等也是俄罗斯的民族特性,它们镌刻在俄罗斯的文学作品里,同样体现于俄罗斯歌曲之中。
1.“你我永不忘,莫斯科郊外的晚上”
说起俄罗斯歌曲,人们最熟悉的恐怕就是那些优美动听的经典老歌,《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喀秋莎》《山楂树》《小路》《灯光》《遥远的地方》《孤独的手风琴》《有谁知道他》《伏尔加船夫曲》《三套车》《卡林卡》,等等。在中国老百姓的心目中,《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几乎抵得上俄罗斯的国歌了,对其熟悉程度恐怕也远远超过他们的国歌(无论是今天俄罗斯联邦的《俄罗斯!我们神圣的祖国》,还是苏联时代的《牢不可破的联盟》)。这首歌曲由米·马都索夫斯基作词、瓦·谢多伊作曲,通过对美丽的夜色和朦胧的爱情之刻画,展示了独特的魅力。它在1957年莫斯科第6届世界青年联欢节上夺得了金奖,传唱一时。同年9月,它被译配成中文,在中国迅速得到了流传,成为很多联欢晚会上的热门节目。
这首歌末节的原意如下:“曙光已是轻微地绽露,/请让我们友好地相处吧,/你可不要忘记夏天的夜晚,/这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对此,著名歌曲翻译家薛范先生进行了创造性的译配:“长夜快过去,/天色蒙蒙亮,/衷心祝福你好姑娘,/但愿从今后你我永不忘,/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到过俄罗斯的人都知道,因为靠近北极的缘故,莫斯科夏天的晚上实际非常短暂,而不是像中文歌词所表述的“长夜”。但是,由于中俄文化背景的不同,如果照字面意思直译的话,歌中的缠绵和柔美就会损失不少。我觉得,在这首歌曲里,顾及中国听众欣赏习惯的这种“归化”式处理堪称成功。
中国读者在阅读俄罗斯文学作品或者观看影视剧时,经常会发现一些带有“莎”的名字,例如:玛莎、塔纽莎、娜塔莎、帕拉莎、娜秋莎、喀秋莎,它们其实都是姑娘们的爱称,真正的大名分别是玛丽娅、达吉雅娜、娜塔莉亚、佩拉格娅、娜杰日达、叶卡捷琳娜。在所有这些叫“莎”的名字中,最广为人知的应该是“喀秋莎”,这无疑得自于一首极为抒情的歌曲。《喀秋莎》诞生于苏联卫国战争期间。它的词作者是著名诗人伊萨科夫斯基,作品讲述一个姑娘对在前线的情人的思念之情,春天绽放的苹果花与梨花和战场上潜在的残酷构成了鲜明的对比。作曲家马特维·勃兰切尔为它谱上了流畅的曲子,使这首歌始终环绕着一股明快、昂扬、健朗的旋律,透显着蓬勃的生命气息。
与这首歌相伴随的还有一则故事。1941年,苏德宣战之后,某部的炮兵连仓促受命开始集训,练习使用一批火箭炮,出于保密的缘故,战士们并不知道它们的真正名字,由于炮架上有一个缩写字母K,连长伊万·费列洛夫大尉便将它戏称为喀秋莎,没想到这个名字不胫而走。这批别名为“喀秋莎”的火箭炮在后来的战斗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每个战士似乎都怀抱着姑娘们的爱情勇敢地投入炮战,他们发射的一发发炮弹令德军闻风丧胆,被后者称作“斯大林的管风琴”。一首歌,一个女性的名字和一种大炮,就这样构成了一个动人的传奇。
《山楂树》这首歌曲的潜在背景则是一段朦胧的三角恋——两个出色的青年(锻工和镟工)同时爱上了美丽的姑娘,这让姑娘陷入了难以取舍的处境,只能对着山楂树倾诉,希望它能帮助自己做出选择:“我亲爱的山楂树请你告诉我。啊,最勇敢最可爱呀到底是哪一个?”无独有偶,我国著名诗人闻捷在上世纪50年代创作了组诗《吐鲁番情歌》,其中一首《舞会结束以后》表现的也是类似的情感,一个是鼓手,另一个是琴师,他们都爱上了美丽的姑娘吐尔地汗。中国诗人设计的结局却不同,姑娘对两位追求者说:“你的鼓敲得真好,/年轻人听见就想尽情地跳;/你的琴弹得真好,/连夜莺都羞得不敢高声叫。”即便如此,姑娘最后还是不为所动,因为“阿西尔已把我的心带走,/带到乌鲁木齐发电厂去了。”二者同样反映了一定的文化差异,前者把答案交给了山楂树,留下了更多的想象空间;后者直截了当地拒绝了两位求爱者的表白,符合当时中国人对建设事业的向往与赞美。
不过,上述歌曲在如今的俄罗斯已少有人传唱,俄罗斯年轻一代关注和喜爱的是与他们年龄紧密切合的一些歌曲和表演方式,包括摇滚、慢摇、说唱,也有传统的浪漫曲。他们的偶像也从上个世纪的普加乔娃、基尔科罗夫、瓦列丽娅、柳拜乐队等,逐渐转为了新世纪的季玛·比兰、拉扎列夫、艾敏、巴斯塔、圣诞乐队、圣女天团、白银组合、工厂组合等。
如今,中国与俄罗斯的文化交流十分频繁,诗人之间的接触也愈来愈多,特别是一些民间活动,自然少不了吟诗唱歌跳舞等节目。记得2014年9月,我参加了在三亚举办的一个国际诗歌节,主办方还请了老库和另一位俄罗斯诗人达·丹尼丽扬茨。在主要活动结束以后,当地的一位诗人以个人的名义邀请余兴未消的一部分嘉宾诗人去唱歌,几位外国诗人也一起前往。落座后,大家放松地唱着各自喜欢的歌曲,记得有诗人出于对客人的尊重,特地点了几首俄罗斯歌曲,像《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喀秋莎》《田野静悄悄》《夜莺》《纺织姑娘》,希望两位俄罗斯诗人能用俄语为大家表演一下。没想到这个举动却招来了尴尬,原来他们根本不会演唱这些在中国耳熟能详的俄罗斯歌曲,完全出乎预料。实际上,这也是人们对90年代苏联解体以后的国情缺乏了解导致的。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给自己的好友元稹的一封信中曾经说过:“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这就是说,一个人写书著文肯定要考虑到时代的特征,唱歌作诗则必须尊重和关注所面对的现实。如此,艺术的流行和传播也肯定脱离不了自己的时代和社会现实,而某些旧有的歌曲被淡忘也是正常的现象。所以,我们所熟悉的《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喀秋莎》《红莓花儿开》等歌曲实际已经远离了自己的祖国,它们似乎像加入了中国国籍的“侨民”,由于特殊的机缘而“安身立命”在汉语歌曲的大家庭里,实际已成了中国民歌的一部分。这是一个国际文化传播中“流散式”的典型事例,非常值得学者探讨。
2.“多想活着,在致命一击来临的片刻”
那么,当代俄罗斯人究竟都在传唱哪些歌曲呢?
最近由于新冠病毒肆虐的缘故,几乎所有的中国居民都只能宅在家里,通过主动隔离的方式来阻断感染的可能。在此期间,我在把原本非常熟悉的俄罗斯老歌几乎听遍以后,也上网搜索和试听了一些俄罗斯最新的流行歌曲。其中,《白茫茫的大雪》《轻轻地呼唤我的名字》《折为两半的天空》《豁口月亮》《就和我聊会儿天吧》《我只不过就是爱你》《我的灵魂不得安宁》等给我留下了较深的印象,我在欣赏之余也顺便翻译了其中的一部分歌词。这些歌曲延续着俄罗斯民歌忧伤、深情、诚挚动人的风格,以优美的旋律,蕴藉的歌词把人带到了一个崭新的艺术天地,亲切、温暖,有一种灵魂回家的感觉。
爱情仍然是流行歌曲最重要的主题,也是最能打动人的生活主旋律。《白茫茫的大雪》在氛围上仿佛是当代版的《小路》,只是它表述的是和平年代的哀怨和伤感:“白茫茫,白茫茫的大雪,/暴风雪的夜晚覆盖着小路,/沿着这小路,沿着这小路,/我和心爱的你肩并肩走过。//亲爱的,要记得我们的相遇,/记得我们说过的海誓山盟。/但为何你忘掉了珍贵的聚晤,/我们亲密相处的每一分钟?”这首歌是以女声小合唱的方式来表演的,歌手们以极柔的声音进行了演绎,过往的甜蜜在事后给人以更加痛苦的刺伤,盟誓不曾践行留下的诉说不尽的失望。
爱情尽管有时短暂,但它的美丽却不断诱惑人前赴后继,甘愿为之付出自己的纯真与激情。《请您答应给我一份爱情》表达的就是这样的为爱而生的信念:“请您答应给我一份爱情,哪怕没有回报”“请您答应给我一份爱情,哪怕只有片刻”“请您答应给我一份爱情,如此温柔,/世界为我们而诞生,给我们希望的诱惑,/让鲜活的流水和忧伤的歌曲四处漫溢,/爱情不能属于别人,这就是我的感觉……”
在俄罗斯,流行着两首同名为《折为两半的天空》的歌曲,它们同样传递着失望、悲情和哀婉,其中一首如是宣叙:“天空折为两半,被月亮的光辉划破,/我看到了你,但是,唉……不再突破,不再勉强触及,不再能拥抱。/我们的道路也被一分为两截——爱情也折为两半。/哦,这——是开端,也或许是结束。天空……”叙述者清醒地意识到现实的处境,进而告诉自己,破碎的爱情既是一种结束,也可以成为新生活的开端。另一首歌曲则告诉人们“这个秋天对万物犯有过失”,由此宣称:“天空折为两半,星星折为两半,/冬天和夏天也折为两半,/天空折为两半,心灵折为两半,/只是幸福啊……你在哪里?”抒情主人公为“爱情和美丽的哀愁”“未卜的前途”而感叹,追求纯真的爱情,怀着一份谨慎回应情人的拥抱,也在镶嵌着金光的黎明里给情人以拥抱。
爱,当然不仅限于男女之间的情感,俄罗斯歌曲中的爱之表达还涉及了不少亲情、友谊的主题,例如《豁口月亮》就是对母亲的怀念和对逝去岁月的回忆,如泣如诉的词句仿佛一串又一串的叹息:“豁口月亮在河的对岸自由飘荡,/童年的气息飘浮在歪斜的草丛上空,/妈妈灵巧的双手编织我的小辫,——/梦中的一切让我多么留恋。//这是书写家信时光,从黄昏直到黎明——/一行又一行。哦,是的,一件不幸的事情——/我光脚奔跑的地方是否还存在,/配着新鲜牛奶的早餐是否还等着我?”这里,豁口的月亮是一个象征,实际折射着吟唱者内心的碎裂。
除了爱情,一部分与战争和死亡有关的歌曲也容易得到关注和共鸣,例如《战争降临的那一天》《不要让我就此死去》《为了你,祖国母亲》《黑夜再次走过昏睡的山顶》《无论生活中有多少离别》《白桦》《假如没有战争的话》等。
2015年10月31日,一架俄罗斯客机在埃及西奈半岛遭遇恐怖分子的袭击而坠毁,飞机上212名乘客和7名机组人员全部遇难。这次事件给很多俄罗斯人留下了至深的创痛记忆。第二年,为纪念空难发生一周年,作曲家伊·马特维延科与维·谢列兹尼夫合作写出了名为《活着》的希望之歌,并且召集27位当代最具影响力的歌手参加了MV的录制。歌手在一开始就唱道:“生命怎么可以被剥夺?/光明怎么可以被阻断?/怎么可以在五岁男孩的面前,/夺走他的母亲?”接下来,歌曲告诉人们:“一个人不知生命有多长,/有多少时间让他享用。/但他有一个选择的权利:/如何与这时间相处——活着!”这首新歌发布不久便迅速占据了歌曲排行榜的第一名。
与这首歌相似并有着差不多高人气的另一首歌是《多想活着》。作者在歌唱中赞美一种安静、恬淡的生活,清晨起来看看日出,喝杯八点钟的咖啡,读一下报纸,但这样的生活来之不易,其中就有一部分人为保证大部分人所向往的这种美好而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为此,歌手唱道:“你可知道,多想活着,/在致命一击来临的片刻,/忘掉一切烦恼,宽恕所有人,/我知道,唯有宽恕才是救赎。//你可知道,多想活着,/在冬天沉睡的樱桃花园,/等到来年春天,作为一棵树,/为了新的生命而绽放。”作为军人,他们自然也希望活着,但为了更多人的安危,主动选择去死。2013年11月10日,在克里姆林宫里举办了一场纪念俄罗斯内务部在各种意外事件中死难的工作人员的晚会。当时,俄罗斯“圣诞”乐队演唱了这首歌曲,感动了在场的所有观众,他们含着悲伤的泪水全体起立为之哀悼,其中也包括总统普京这个硬汉。
说到普京,在俄罗斯还流行过一支与他直接有关的歌《嫁人要嫁普京这样的人》。歌曲通过一个失恋的女孩哭诉前男友的种种不堪行径,酗酒、吸毒、打架、怠惰,对照着赞美她心目中的普京,凸显他的强硬、自律、负责任。把政治人物娱乐化也是当今俄罗斯艺术的某种新趋向,不过,这首歌在一定程度上也代表了年轻一代对现实的不满和对俄罗斯未来的憧憬。
在众多闪烁着英雄主义精神的歌曲中,一首名叫《前线护士圆舞曲》的歌曲值得特别提及,它再现了战争年代一名护士的一段独特的经历。歌曲的主人公是一位中学尚未毕业的姑娘,为了保卫祖国而走上了前线,那里充满了硝烟,弥漫着忧伤,她作为白衣天使护理着伤兵,死亡与伤病的阴影时刻笼罩在她的头顶,给她留下了不少痛苦的回忆。尤为难忘的是,一位失去了双腿的战士居然向她发出了共舞一曲的邀请。显然,这个在平常十分合理的邀请在当时已成了不可能的事情。于是,护士为他唱了一首圆舞曲,满足了这个令人痛心的请求。与此同时,这首歌中战士的勇敢和坚强的意志也给听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些歌曲中的军人和护士形象也让我想起了当前在疫情一线的那些医护人员。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就是勇敢的战士,随时可能面临病毒这个狡猾的敌人的偷袭。从新闻中,我们也知道,世界各国都有不少医护人员因感染病毒而倒下。他们原本是一些普通人,向往着美好的生活,平淡地过日子,享受着日常的幸福,也有小小的烦恼。但是,他们却不得不冒着“战争的恐怖”,与亲友们生活在“黯然的离别”中。在此,谨让我借用一段听过的歌词,祈盼他们“活着,活着,活下去!/在朝霞温暖的怀抱中——/简单地爱着,简单地幻想;/用自己的心点燃这个世界。”
(作者:汪剑钊,系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
(汪剑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