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国家文物局供图
人民网北京5月18日电(郭冠华) “我国博物馆进入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今天上午,2020年“5·18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活动开幕式在南京博物院举办,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在致辞中如是说。
今年国际博物馆日活动首次采用线上线下融合传播方式,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技术对接,通过5G网络对主会场系列活动全程直播与话题推送,为大家奉上丰富多彩的文化盛宴,即使足不出户也能“身临其境”,共享博物馆发展成果。
“十三五”以来 博物馆事业发展态势喜人
开幕式上,刘玉珠分享了一组博物馆相关数据:截至2019年底,全国已备案博物馆达5535家,比上年增加181家,其中非国有博物馆1710家。全年举办展览2.86万个,教育活动33.46万场,接待观众12.27亿人次,比上年增加1亿多人次。
尤其是“十三五”以来,我国平均每2天新增一家博物馆,达到25万人拥有一座博物馆。“在各级党委和政府关怀下,依靠全体博物馆人不懈奋斗,中国博物馆事业取得非凡成就,进入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刘玉珠称,在抗疫期间,全国博物馆推出2000多个线上展览,总浏览量超过50亿人次,启动抗疫见证物征集工作,“为明天收藏今天”展现了文博行业同舟共济、万众一心的精神面貌和责任担当。
刘玉珠认为,“十三五”以来,我国博物馆发展总体呈现出四个特点。
普惠均等成为我国博物馆显著特征。全国博物馆2019年举办展览2.86万个,免费开放博物馆达到4929家,全年接待观众10.22亿人次。中国博物馆坚持以人为本,平等地服务每一位公众,保障人民基本的文化权利,是博物馆的初心和使命。
多元融合助力博物馆功能和作用彰显。博物馆展览内涵与形式更加丰富,精品展览不断涌现,博物馆成为不同年龄观众的打卡圣地。“国家宝藏”“国宝音乐会”等节目热播,经典传统焕发出当代活力。
改革创新推动博物馆现代化、智慧化进程。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方法在博物馆推广应用,“云展览”风靡互联网,博物馆成为智慧生产和知识创造的基地,走入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
交流互鉴指引博物馆迈向世界舞台。“十三五”期间,我国博物馆举办300余项文物进出境展览,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有力彰显。“一带一路”沿线博物馆国际交流合作日益紧密,中国博物馆人以更加自信、开放和包容的姿态走进国际舞台中心。
“5·18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活动开幕式。国家文物局供图
加强跨界融合 促进平等、多元、包容
今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是“致力于平等的博物馆:多元和包容”。各地博物馆组织开展了众多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搭建博物馆与公众沟通、互动的平台,为大家带来内涵丰富的文化大餐,增进公众对博物馆促进社会平等、多元和包容发展的理解和认同。
开幕式上,刘玉珠也对博物馆未来发展提出了建议。
做好顶层设计,加强谋篇布局。推动博物馆改革发展实施意见的出台落实,编制好文物博物馆事业“十四五”发展规划,推动基层博物馆建设和提升改造,加强博物馆治理体系建设和质量管理,推进博物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完善服务体系,提升服务水平。不断拓展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社会教育体系,进一步深化博物馆免费开放,支持非国有博物馆规范发展,加强培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展览的带动示范,发挥博物馆在扶贫攻坚、乡村振兴、文化旅游中的作用,全面提升博物馆社会服务水平。
加强跨界融合,创新传播方式。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加大智慧博物馆建设,构建“云展览”平台,加强跨界融合创新,促进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建立新型博物馆知识生产和传播体系,为公众尤其是广大未成年人提供更加优质、丰富和便捷的文化产品。
做好安全防范工作,提高应急管理能力。提高现代博物馆治理水平,推动建设突发事件管理制度和标准规范,健全博物馆应急处置机制,提升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
“2020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对于博物馆人来说,也是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刘玉珠指出,“我们要全面推进博物馆领域改革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郭冠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