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四,《24节气生活》播出芒种篇。四时节气中,芒种有着不一样的意味——“前有收后有种”。在这样忙碌的氛围中,唱作人霍尊和植物学家史军。他们在“芒种”一天的劳作休憩,为看似普通的节气,增加了一丝艺术气息。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初夏时节,随着田野上翻滚的麦浪气势愈加磅礴,油菜菜荚愈加饱胀鼓圆,田野上开始回荡起镰刀的嚓嚓声。之后,在已经空出来的土地上,农人们就会种上棉花、玉米,插上一季晚稻。如此无缝衔接的时刻,不仅体现了农人们的智慧,也展现了四时物候在潜移默化中对人们的影响究竟有多深刻。在霍尊与史军的芒种,他们就遵循着古人的智慧,自然的节律,做了三件事:收割、记录与休憩。
“芒种芒种赶忙种,过来芒种白白种”。在田野间,霍尊与史军老师一手持镰,一手抓茎,一株一株地收割。在弯腰抬头的过程中,感受到了农人的不易,万物的宝贵。正如霍尊在片中所说,收割,需要一鼓作气,泄了劲,再想继续就非常难。如同他的日常创作,也需要灵感的一气呵成。芒种,同样也需要连成一气,在对的时间和地点采摘成熟的果实,然后再播种合适的种苗。延伸到人生,同样需要这样的坚持,在机遇来临的时刻,把握住,一往无前。
收割之后,两位嘉宾体验了扎染、青梅煮酒等颇具仪式感的休闲时光。在天光云影的映衬下,两位嘉宾在细节处探索生活的真谛,通过将时光印刻在视觉、味蕾上的方式来体会古人在生活中的浪漫与艺术。
事实上,很多的艺术与浪漫都是人们在与自然环境的相处中,逐渐融合,逐渐互相适应而产生的。人们顺应环境的特性,环境也在时光中与人们的生产生活相吻合,因此才会在生活中发现更多的艺术,在艺术中找到生活的影子。如蜡刀的反画,芒种时节的收割与再播种,闲暇之时的一颗煮青梅以及蒸馏过的酒水,这些都在艺术性的展现中,很好的契合了事物的脾性,保留了岁月留下的印迹。当然,于节目而言,也为这个芒种画下了圆满的句点。
本期《24节气生活》想要传达的是,芒种之于我们,可以不必去细分,但一定要有明确的想要达到的高度。而节气之于我们,更多的是教会我们敬畏,教会我们珍惜。
关注节气,不但是在关注四时物候的变化,也是在整理自己的内心,与自己对话。更是在细微处安排了很多具有艺术特性的事物,让我们的生活更具有仪式感。下周四晚同一时间,《24节气生活》迎来又一个和“夏”有关的故事,将会有哪些恍然大悟,又将会有哪些大吃一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