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音乐资源稀缺的时候,写写“欣赏指南”的文字是很轻松的事情。我的唱片购买及收藏趣味也在这些年发生巨大变化,对所谓“经典演绎”“大师解读”越来越失去兴趣,而对新作品、新录音的好奇心越来越强,对信息的关注,对新品的渴望,说出来简直难以置信。每年有好多次去欧洲的机会,每到一个城市便直奔唱片店,专找当月新品柜台一个一个地试听,听好了绝不问价格,当然它们肯定属于最高的标价。
我虽然已经对我的历史专业少有涉猎,但谈起音乐史以及其他史来,“厚今薄古”已经成为我的标签。疫情以来,安心于家中读书,读的也都是当代人写的书,对比以前阅读过的一些所谓“名著”,深感活在自己的时代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情。同行者或者“同路人”,都是首先无愧于自己时代的人。落实到音乐方面,今人的卓越,即便仍健在的长寿者,也无不顺应潮流,做出自己的改变,彰显出自己的进步,持续地增加自己艺术风格的权重。
伟大的富特文格勒为立体声录音诞生之前的音乐演绎设定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克伦佩勒、瓦尔特、莱纳、奥曼迪、巴比罗利、索尔蒂、卡拉扬、伯恩斯坦以及海菲茨、里赫特、吉列尔斯、米凯朗杰利、古尔德则在唱片工业的黄金时代各领风骚。在新的“世纪之交”,真正属于我们时代的切利比达克、阿巴多、诺灵顿、纪伦等,为我们留下“灵光乍现”的晚期“蜕变”,成为新世纪接收到的最珍贵遗产。
我庆幸我不仅发现,而且亲身经历了一种全新的代表我们时代的音乐呈现观念。无论音乐的本质如何,作品如何,新的诠释都为其注入时代的“强心剂”。我们听到的或者看到的音乐,不仅被重新激活,还焕发出时代的光辉,谐振了时代的心灵。有点吊诡的是,音乐的体验与接受,好像又回到了留声机发明之前,现场的意义远远大于录音的意义。当我们还没有听几张尼采·瑟贡、卡伦齐斯、彼得连科、克萨维尔·罗特、尼尔松斯、提齐亚蒂、乌班斯基的唱片时,早已经被他们的音乐会或者歌剧现场激动得热血沸腾,心醉神迷。这些新生一代的指挥家无不跳出音乐评论的“尺度”,展现出音乐的“超自然”力量,他们似一个个音乐精灵下凡,如神谕般把神奇的故事用全新的语汇重新宣讲一遍。
爱乐近半个世纪,收藏录音制品也有近四十年的经历,为喜欢听音乐的人做一个“经验累积”的“榜单”,始终是心中所愿。但是,也所幸没有早早克尽其功,才没有老气横秋地在“榜单”中塞满所谓的“经典名版”。在这个非常的特殊时期,我们不仅身处大时代而见证历史的裂变,也获取了更加亲近音乐的理由。我的“榜单”初见雏形,它们首先在“QQ音乐”的平台上得以实现,面对浩如烟海的音频资源,我输入各种关键词来寻找我心仪的版本。我相信,“刘雪枫榜单、歌单”将提供给大众一个欣赏音乐的最初步“捷径”。下一篇文字,我将开始介绍我的“歌单”内容和制作理念,敬请关注。(刘雪枫)
(刘雪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