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前紧后松,没必要“追求完美”

在高考答题时,人的精神高度集中,短期的睡眠不足对我们的影响微乎其微——不要因为失眠而给自己增加负面的心理暗示。所有人在考前都会有不同程度的紧张焦虑,我们需要避免的只是这种负面情绪的过度放大。

复习前紧后松,没必要“追求完美”

2020-07-02 03:00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冲刺,高考生】

作者:黄运畅(北京大学2019级本科生)

考前复习

在考前复习阶段,给自己制定的复习计划一定要简洁可行。在复习时间较短的情况下,建议把主要精力放在典型题型、常见方法、知识结构等方面,力求对各个科目有一个整体上的把握。在此之后,如果仍有余力,可以再针对自己的薄弱之处进行有重点的复习。值得注意的是,复习过程中,要信任自己在此前的几轮复习中所取得的学习成果,没必要“追求完美”。实际上,我在高考前几天仅仅完成了主干部分及重要知识点的复习,跳过了很多较为零散或不那么重要的内容,以此来保证整体的复习进度。

此外,还应当注意复习节奏的把控。对此,我的策略是“前紧后松”。“前紧”指至少在考前一至两天完成复习任务,避免考前被迫“突击”;而“后松”指的并非停止复习或分心到其他事上,而是以更为平稳、放松的心态继续对相关知识加以巩固。这种复习节奏能够使人处于一种适度紧张的状态——这也是迎接高考的最佳状态。

作息安排

考前的作息最重要的是稳定、规律。可以对照高考的时间表来安排自己的作息——包括每天的起床时间、学习时间、入睡时间等,由此养成适合高考的生物钟,在上午、下午对应的考试时间不犯困、在晚上该睡觉的时候也能快速入眠。

失眠也是在考前可能遇到的问题之一。对此,不必过度紧张。在高考答题时,人的精神高度集中,短期的睡眠不足对我们的影响微乎其微——不要因为失眠而给自己增加负面的心理暗示。其实,我们真正能够主动避免的是长期的睡眠不足:只有在考前一周不熬夜、保证规律睡眠,才能尽可能地防止考前失眠或减轻失眠所带来的影响。

心态调整

对于临近高考的考生而言,知识点基本已经掌握,而能否把真实水平发挥出来则取决于考试的心态。从这个角度看,心态的调整往往比知识的复习更为重要。

所有人在考前都会有不同程度的紧张焦虑,我们需要避免的只是这种负面情绪的过度放大。如果遇到了这种情况,一方面,可以采取冥想、深呼吸等方式来缓解紧张;另一方面,也可以尝试分析自己紧张的来源,以此调整心态。尤其要注意的是,无论在考前还是考试之中,都尽量不要去想“如果考好了会如何”“如果考砸了会怎样”这类问题。此时,不妨“短视”一些,仅仅关注考试本身,让自己摆脱那些无谓的紧张焦虑。

考前心态调整的最终目的是让自己保持在一个稳定、正常的状态。因此,并不需要在短期内刻意做出改变,反而应当延续一些既有的生活日常。例如:坚持平常的运动习惯、和身边的人聊天谈心、听听平时喜欢的音乐。这些小事其实都能给自己一种正面的心理暗示,让心情平静下来、同时让大脑保持清醒与活跃。

考场攻略

经历高考之后就会发现,除了考试地点有所改变之外,高考的其他各方面和模拟考试没有太大差别。因此,在高考当天,只要听从监考老师的指挥、按照自己的节奏作答就不会有任何问题。

当然,在一个新的环境中,人的情绪和思维可能会受到一定影响。此时需要做的,就是尽可能地让思绪回归自己熟悉的轨道。比如,我会在考前回顾一些考试的易错点、预先想一想试卷的整体结构、安排好答题的时间分配——这些工作一方面是考前准备,另一方面也能让自己迅速地进入状态。

在考试过程中,切忌在一道题上花费过多时间。高考的环境往往会给人一种“这一分非常重要”的感觉,但实际上,长时间纠结不一定能得出正确或更好的答案,但一定会耽误后面答题的进度。最好的解决方案还是把难题、怪题放在最后的检查阶段重新思考,说不定会找到解题的新思路、新方法。

《光明日报》( 2020年07月02日 08版)

(黄运畅)

【责任编辑:徐子茗】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