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扎特歌剧的情感表达和演唱技巧都极为丰富,音质要有颗粒感,音准必须分毫不差……”80后女高音歌唱家宋倩一头扎进上海大剧院,已经在舞台联排了三天,“《唐璜》‘走’一遍合成彩排就要三个多小时,不能有一丝分神。”为了莫扎特经典歌剧《唐璜》的上海首演,上海歌剧院院长许忠率团连续奋战了许久。上周末,窦乾铭、余杨、黄俊鹏、王柏龄、熊郁菲等这群80后、90后主演齐亮相,就是欧美一线歌剧舞台上也难得一见如此“青春”的阵容。
精雕细琢莫扎特经典歌剧,“一团一策”创精品、育新人
两幕歌剧《唐璜》的故事取材于中世纪西班牙浪荡贵族男青年唐璜的传说,音乐充分展现了莫扎特刻画人物性格的高超技巧和戏剧深度,开创了音乐心理戏剧的先例。“《唐璜》是歌剧指挥的入场券。”2020年初,许忠作为首位登上悉尼歌剧院的中国指挥家,执棒澳大利亚歌剧院一连演出八场《唐璜》,引起轰动。“近年很少有国内剧院排演完整的莫扎特歌剧了,趁着演艺市场相对清淡的‘空窗期’,回归到古典主义、精雕细琢莫扎特的歌剧作品,很有意义。”许忠告诉记者,音乐会版《唐璜》还将创新制作视频版本,供“云上”播放。
歌剧《唐璜》体量大,整部歌剧长达三个半小时左右;语言难,宣叙调多,音乐速度快;处理要求细致入微,重音、气口、装饰音与歌词间的微妙处理,皆有门道。为了演好《唐璜》中的安娜,宋倩已经倾力排演了一个多月。对常年演出大部头作品的演员们来说,发声、音色、花腔的处理,都需要对抗惯性。“排演《唐璜》的过程既是折磨、也是享受。”宋倩告诉记者,咏叹调《别说我》情感丰沛、技巧丰富,演绎难度颇大;一幕尾、二幕末的重唱讲求连贯性、准确性,容不得一点失误。这批80后、90后青年歌唱家为《唐璜》倾注了所有精力,排演尽管艰难,但收获更大,“表演上了一个台阶”。
宋倩是意大利威尔第音乐学院歌剧演唱和室内乐声乐双硕士。2015年,上海出台《关于推进上海国有文艺院团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实施意见》,鼓励院团采取“一团一策”,在充分尊重艺术规律和各艺术院团个性的基础上,围绕体制机制创新、人才培养引进等多个方面推出多项改革措施。刚刚学成归国的宋倩如鱼得水,在上海舞台找到了更大的空间。仅一年半里,她就在十部中外歌剧中担任角色,之后陆续出演《雷雨》《原野》《天地神农》《茶花女》等剧的女主角。
“一团一策”不仅激活文艺创作的一池春水,也细心呵护着上海文艺舞台的“后浪”们,为他们的艺术发展架桥铺路。2017年,宋倩被上海歌剧院选送参与英国皇家歌剧院青年艺术家培养课程。此次《唐璜》的排演也得到了多位世界知名歌剧院导演的“云端”指导,以国际标准助推青年人才培养。
“一中一西”组合成常态,用“国际语言”讲好中国故事
歌剧最讲究专业的“国际语言”。近年来,上海歌剧院排演过《阿依达》《卡门》《图兰朵》等,既涵盖了意大利语、法语、德语等演唱语言,也兼顾浪漫主义、真实主义、美声学派等多重风格。与此同时,上海歌剧院积极探索“中国故事国际表达”的新途径。在上海歌剧院,“一中一西”的组合已成为当下创作演出的新常态。去年9月,上海歌剧院携歌剧《图兰朵》为阿联酋迪拜歌剧院2019-2020演出季揭幕。今年复演后的短短一个月里,上海歌剧院上演了原创歌剧《晨钟》、经典歌剧《唐璜》,原创歌剧《田汉》也在紧锣密鼓的修改创排中。
“虽然我们生在新时代,无法亲身经历先烈们的革命道路,但音乐有着特殊的魅力,能引领我进入历史情境,接受信仰的洗礼。”宋倩在《田汉》中出演女主角“安娥”。对宋倩来说,排演过程就是一堂生动的党课。为了“吃透”角色,她下足工夫搜集历史资料、揣摩人物性格,也为革命者的坚贞信仰深深触动。在《田汉》开排仪式上,宋倩曾献唱咏叹调《他是我矢志不渝的爱人》,“对我来说,这首歌不仅是献给‘爱人’的歌,更是献给祖国、献给党的赞歌”。
在《茶花女》《唐璜》等经典歌剧中锤炼技艺,在《晨钟》《田汉》里接受信仰洗礼,上海歌剧“后浪”们正奔腾向前。(记者 宣晶)
(宣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