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修复需要与更多年轻人“相遇”

今年4月,刘胄受邀参加湖南卫视手工竞技真人秀《巧手神探》,在节目中展示了文物修复的高超技艺,并获“最佳巧手”称号。今年4月,刘胄入选中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产业导师资源库技能大师,任全国行业指导委员会民族技艺古籍修复方向专家。

文物修复需要与更多年轻人“相遇”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20-08-24 08:17
来源: 中国新闻网
2020-08-24 08:17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用毛刷轻轻刷去表面的浮尘”“这个修补的颜色要调深一点”……临近开学,在湖南省艺术职业学院一间实操教室,“85后”文物修复师刘胄正在给一套受损的唐代陶器“整容”,不时给几个返校的学生传授经验。

文物修复技艺的传承,更多的是依靠师父带徒弟的传统方式延续。现为族中第三代文物修复传人的刘胄从小就热爱与文物、古董打交道,师承父亲刘蔚然,祖上从民国开始从事文物行业,属文物修复世家。

“一开始只是把文物修复当爱好,大学里学的多媒体专业,毕业最初从事的是新闻行业。”因为放不下对文物的热爱,刘胄最后还是毅然选择继承家传手艺。

别看他年纪尚轻,现年33岁的刘胄却有十余年文物修复经历,不仅恢复了上千件文物,还多次参与国家级博物馆馆藏文物的修复。无论是瓷器、纺织品还是金属、木器、纸质文物,他都得心应手。尤其是他修复的碎成47片的商代青铜鼎,连x光都找不到破绽,更是主持修复复制了国家一级文物《清黄自元楷书张茂先励志诗册》等。

近年来,随着中国文物事业的发展,刘胄从2013年开始走上讲台,任教于湖南省艺术职业学院文物保护与修复专业。多次获“优秀指导教师”称号的他让更多年轻人了解学习了文物修复手艺。

不过,刘胄的教学之路并非一帆风顺。“最开始应聘因专业不符被拒绝。”他没有放弃,将自己的文物修复作品全部带到学校,挨个说服校领导,争取试讲一堂课。“简单的工具介绍和修复技巧讲解后,学生一下就被吸引了。”

为了教学,刘胄几乎将个人文物、古玩收藏都搬到了学校,实操教室仿佛变成一座博物馆。他还与学生一起完成每件需要修复的文物,边修边教,也常带学生们去古玩市场“淘宝”。

“曾经一部现象级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让文物修复师走到世人眼前,但行业一直面临从业者青黄不接的窘境。”希望更多年轻人关注、喜爱文物修复,是刘胄的初衷。

今年4月,刘胄受邀参加湖南卫视手工竞技真人秀《巧手神探》,在节目中展示了文物修复的高超技艺,并获“最佳巧手”称号。“有高三学生看了节目后,特意单招时报考我们学校的文物修复与保护专业。”他喜出望外。

受疫情影响,刘胄今年开始通过网络直播给学生们上课,并对网友开放,其中一场展示文物修复作品,讲解修复历程的直播观看量超1600万人次。

“文物修复没有人们想象中那么神秘遥远,直播能把修复每个步骤展示给大家。”刘胄说,直播等新媒介手段能让更多人走近文物修复,了解文物背后的历史,充分发挥文物的文化和科普价值,能让文物“活起来”。

今年4月,刘胄入选中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产业导师资源库技能大师,任全国行业指导委员会民族技艺古籍修复方向专家。“我会把直播变成常态,并充分发挥大学所学,教学生对修复的所有文物做详细文字记录和修复视频、图片资料存档。”刘胄说。

随着时代的发展,文物修复工具等也在更新换代,如超声波清洗、高分子材料修复、电子断层扫描等。“文物是我们触摸历史、传承文化的重要方式,文物修复亟需更多年轻人的热爱与传承。”刘胄还将“走出去”开展公益课堂,尽力为文物修复事业培养人才。(作者 刘曼)

(刘曼)

【责任编辑:舒靓】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