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安:探索新的技术让电影更自由

8月25日,第十届北京国际电影节重磅活动电影大师班正式开讲,首位亮相的电影大师是著名导演李安,主题为《东方表达与数字技术》。”  李安的很多电影都改编自小说,比如《卧虎藏龙》《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等等。

李安:探索新的技术让电影更自由

来源:羊城晚报    2020-08-27 08:18
来源: 羊城晚报
2020-08-27 08:18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8月25日,第十届北京国际电影节重磅活动电影大师班正式开讲,首位亮相的电影大师是著名导演李安,主题为《东方表达与数字技术》。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身在美国的李安以视频连线的形式参与,现场嘉宾则有《春江水暖》的导演顾晓刚和《喊·山》的导演杨子。

时长近两个小时的分享中,李安讲述了他多年来执导电影的感悟,同时表达了对电影技术、剧本创作、文化融合的见解和期待。他为什么会成为技术流?是什么让他感到困惑?如何看待院线电影转投流媒体?一起来听听李安怎么说。

谈技术:

3D是多加一个视角来突破表达

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开启了导演李安在电影技术领域的探索之路,但他却说自己其实“和科技一点都没有关系”:“我原来是一个非常老式的电影拍摄者,全部心思都放在胶片上。拍《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时,我不知道怎么去突破原著小说,就有了一个想法——需要另一个空间,多加一个视角来突破。”于是,他开始尝试3D技术。

这部电影是他第一次拍数码电影,也是他第一次接触到立体视效:“拍到一半时我的感觉很糟糕,因为之前依靠、表达、信仰的东西,突然之间好像瓦解了,不知道该怎么拍下去。”整个拍摄过程中,他就像片中的少年派一样,在太平洋上漂流着,惶恐地希望找到一个岛:“我必须创新,必须和科技达成协调,用它和观众沟通,把破灭的东西组合起来。”

在之后的近十年里,李安只拍了两部电影——技术规格更进一步的《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和《双子杀手》,后者甚至实现了用技术让主角威尔·史密斯同年轻时的自己同框打斗。李安希望电影人都能去探索新的技术、新的表达方式、新的可能性,让电影更自由:“过去100年,电影大多是约两个小时、三幕戏、套路式收尾等僵化了的操作,观众已经看习惯了。我觉得现在可以有更多门路,不管是长短还是表达形式,各个方面都可以更加自由化。”

基于近年来对技术的执着,不少人都觉得李安以后拍电影一定会首先考虑技术,但他给出了否定回答:“拍电影还是看我想表达什么东西,这些东西在拍电影之前就已经在我心里,我再用影像把它呈现出来。至于到底用什么技术?就像苹果和橘子不能比较一样,胶片电影已经是非常成熟的艺术,而数码和3D电影还刚刚起步,还有很多需要做的。”

谈创作:

电影要用最直观的影像打动人心

尽管一直在技术层面尝试和创新,但李安强调:“数码也好,其他形式也好,都是一种媒介。而通过电影怎么表达你的内心?要跟大家分享什么东西?这才是重要的。”

李安说,电影不是要给人解答,而是对自我内心的一种解析,是对日常生活的观察和表达。“电影不是在说人生该怎么样,而是把这些东西用电影的形式诚恳地表达出来,让大家共同体验、共同交流、启发思路。”正因如此,李安觉得:“我的电影越拍越困惑,这是很有意思的事情。”

李安的很多电影都改编自小说,比如《卧虎藏龙》《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等等。他认为,改编不等于“翻译”:“我通常在看小说的时候就已经在想如何做成电影,我不想只是把文字‘翻译’成电影,那样不太有意思,而且注定不会很成功,大家都会觉得还是小说好。”

在他看来,电影不能像小说一样有充足的篇幅,因此要用最直观的影像精准地击中观众内心的某种感受。他还分享了自己拍改编电影的“妙招”:“我大部分改编的小说都只看一遍,保留对它的第一印象。原著有什么打动我,我就用电影的方式去表现什么。业界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则:‘你可以忠于一部小说拍一部烂电影,或者毁掉一部小说拍一部好电影。’”

李安自称不是一个很有计划的人:“我如果对一个题材感兴趣,不管是原创的,还是从书中得来的灵感,一般都是当下我最关心的人生议题以及对社会观察的印象。”至于接下来的工作计划,李安透露目前正在写一个剧本,同时还有另一个故事的构思,以后还希望拍武侠影片,在意境上可能比《卧虎藏龙》更抽象,现在只希望疫情赶快过去。

谈行业:

电影革命性时代可能提前到来

新冠肺炎疫情给全球院线电影带来了巨大影响,而互联网平台则迎来了绝佳发展机会,不少原定院线上映的影片纷纷转投线上,尤其好莱坞大片《花木兰》宣布上线流媒体平台引发业界关注。

不同于很多电影人抵制的态度,李安认为这是必须去接受的现实:“你不能逼着观众进影院,但可以为他们进影院创造理由——做他们在家里看不了的电影。如果你做的电影和他们在家里看的电影观影体验一样,甚至还没有后者好的话,就不能怪观众宅在家里。”

李安说,在影院里看电影的群体感和仪式感是无可替代的,他相信互联网无法完全取代影院:“影院的优势很明显,所以你必须要有足够的诱因让观众心甘情愿地走进影院。你只有努力创造新的影像、新的故事,创造观众在互联网平台、在家里没有办法体验到的观感。作为电影人,我们要接受挑战,创作出新的作品。”

至于疫情对电影行业的冲击,李安坦言:“影业要回到过去非常困难,观众习惯在家里看电影之后,再回去影院也有难度。所以我们必须创新,必须想新的办法拍片。疫情会加速电影改革,革命性的时代可能会提前到来,本来行业在慢慢发展,但疫情推动它走得更快。至于应该怎么做,可能没有人知道确切答案,但毫无疑问,全新的看电影的方式会更流行,观众对于题材的需求量也会更大,将来和现在拍电影的方式会很不一样,可能更接近动画,也可能会更真实。” 记者 王莉

(王莉)

【责任编辑:舒靓】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